网上有关“嫦娥奔月的故事100字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嫦娥奔月的故事100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 ,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直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 。
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后羿登上昆仑山顶 ,运足气力,拉满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留下了一个太阳。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 ,大伙儿都很敬重他 。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一天 ,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 。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 ,还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
八月十五这天清晨 ,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弟子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晚上,逢蒙手提宝剑 ,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 。她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嫦娥干脆取出仙药,吞了下去 。
嫦娥吃了仙药 ,一直朝着月亮飞去。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 ,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 。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
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 ,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 。自东晋以来 ,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 ,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 。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 ,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水》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 ,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 ,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 ,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 ,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 ,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 ”极力夸张 ,写山的高峻 。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 ” ,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 ,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 ,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望 石 门
鲍照
访世失隐沦 , 从山异灵士。
明发振云冠, 升峤远栖趾 。
高峰插半天, 长崖断千里。
氛雾承星辰 , 潭壑洞江汜。
崭绝类虎牙, 巑岏象熊耳。
埋冰或百年, 韬树必千纪 。
鸡鸣清涧中 , 猿啸白云里。
瑶波逐
空开, 霞石触峰起。
回互非一形, 参差悉相似 。
倾听风管宾, 缅望钓龙子。
松桂盈膝前 , 如何秽城市。
·〔鲍照简介〕 鲍照,字明远,东海(今江苏灌云县)人 ,生于晋义熙十年(414) 。由于出身微贱,而又生活在东晋末年门阀特权盛行的时代,一生受尽了歧视和打击 ,只做过几任小官。逝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钟嵘在《诗品》中说:“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 ”他的作品充满了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情绪,其诗风雄健奔放 ,对后代诗人特别是李白有很大影响。他于宋文帝十六年(439)到江州任职时,曾游庐山。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 弥远不能辍 。
但欲淹昏旦 , 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 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 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
·〔谢灵运简介〕 谢灵运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后移籍会稽,谢玄之孙 ,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晋孝武帝时袭封康乐公。刘裕代晋,起为散骑常侍 。少帝时,出为永嘉太守。元嘉八年(431) ,宋文帝让他出任临川内史。不久,被人以叛逆罪弹劾,流徙广州 。元嘉十年(433)被杀于广州 ,时年49岁。他好为山泽之游,尝与宾客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 ,直到临海,从者数百人。他的山水诗能再现大自然之美,语言富有色泽和光彩,是我国山水诗的开创人 ,曾在义熙七、八年(411-412)两次到庐山游览,与慧远友善 。
·〔题释〕 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 ,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 、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 ,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 ,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
这是一首哲理诗 ,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 ,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100字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瑞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rich.com.cn/zshi/202507-995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瑞骐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嫦娥奔月的故事100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瑞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嫦娥奔月的故事100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嫦娥奔月的故事100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相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