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杜甫诗选 白帝》(杜甫)译文赏析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杜甫诗选 白帝》(杜甫)译文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杜甫诗选 白帝 杜甫 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 杜甫诗选 白帝
原文 白帝城中云出门1,白帝城下雨翻盆2。 高江急峡雷霆斗3 ,古木苍籐日月昏4。 戎马不如归马逸5,千家今有百家存6 。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7?
注释 1白帝城在山上 ,因此云气从城门中出,雨在城下翻滚。 2翻盆:倾盆,形容雨势的猛烈。 3这句话是说江水暴涨 ,流入峡江,声势如同雷霆之斗 。 4乌云大雨,笼罩山林,致使日月昏暗。 5戎马:作战的马。战马也情状惶迫 。归马:从事生产的马。《尚书·武成》篇:「归马于华山之阳。」逸:闲逸 ,可见马也厌战。 6这句是说由于各种徭役,人民大半逃亡,十分存一 。 7哀哀:连寡妇都被剥削得一无所有了 ,岂不是哀痛之极。秋天是收获季节,尚且如此恸哭,那么春 、夏、冬就可想而知了。何处村:指村村皆哭 ,没有办法辨认出究竟是哪个村子在哭 。
译文 白帝城中密布的乌云涌出大门,白帝城下哗哗的大雨倾盆。高江的急流波浪翻涌,如雷震动 ,苍翠的籐木阴云笼罩,天蔽日昏。战马不如耕马安逸,千户人家仅有百家幸存 ,最悲哀是寡妇的愁苦,一生全被搜括干净 。深秋的整个遍野号啕的痛哭声连成一片,那惊人的惨音却不知来自什么村?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杜甫当时在夔州。白帝城本身就很容易 *** 人产生遐想 ,在急风暴雨中更是景象奇特,使人感受特别。诗人心中挂念国家安危,百姓疾苦 ,在风雨中白帝城的震撼下,想到国家如此荒乱,悲凉之感油然而生 ,写成此诗 。构思奇特,以奇誓著称于世。
《杜甫诗选 九日》(杜甫)译文赏析
杜甫诗选 发潭州 杜甫 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 杜甫诗选 发潭州
原文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 ,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1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释 1褚公:褚遂良 ,初唐名臣,书法冠绝一时,因谏武则天被贬为潭州都督。
译文 夜晚在长沙喝醉了,一大早就要远行 ,只见湘江两岸春意盎然 。岸上的落花纷纷扬扬,似在送别旅客;帆边春燕呢喃,似乎在挽留行人。贾谊之才旷古少有 ,褚公书法冠绝一时。贾谊、褚遂良虽名震一时,但最后都抑郁而终 。回首往事,令人黯然神伤。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四年(769)春 ,诗人离开潭州赴衡州之时。大历三年(768)正月,诗人由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故园 ,终因时局动荡 、道路受阻,而不得不以舟为家,在江陵、潭州、衡州一带漂泊 。开篇点题 ,内蕴居无定所 、生计日窘的辛酸。诗人本来就嗜酒,何况此时沦落他乡,前途渺茫,心情郁闷 ,自是夜夜买醉以求安眠。「夜醉长沙酒」一句,包含着诗人借酒消愁的悲苦心情 。天亮之后,诗人发现湘江两岸春意融融 ,可他却不能在此欣赏春景,而要孤舟远行,其凄楚之心境可想而知。颔联紧承首联 ,描写了诗人扬帆离开时的情景。诗人站在船上,回望四周,只见岸上落英缤纷 ,好像在为自己送别;而帆边呢喃的春燕,也似乎在挽留自己 。寥寥数语,便将诗人落寞凄苦的情绪表达了出来。颈联借古抒怀 ,悲情顿生。诗人扬帆而去,百感交集。他身处湘地,自然联想起了汉时的贾谊和初唐的褚遂良 。二人才能超绝,名噪一时 ,最后不也是远离朝廷、沉沦不遇吗?自己的命运和历史人物是何等的相似啊!尾联回望历史,直抒自己漂泊异乡、壮志难酬的悲情。贾谊和褚遂良所处时代不同,但遭遇却大体相似 ,他们都名扬四海,但俱遭贬谪,抑郁而终。如今诗人见弃当朝 ,四处漂泊,前途渺茫,报国无门 ,内心的悲苦之情又有谁能体会呢?回首往事,情何以堪!此诗文笔洗练,意境开阔 ,感情真挚,或托物寓意,或借古抒情,或直抒胸臆 ,字字含情,声声悲咽,创造了沉郁哀婉的艺术境界 ,读之令人怆然泪下 。
《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全文翻译鉴赏
杜甫诗选 九日 杜甫 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 杜甫诗选 九日
原文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1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 ,旧国霜前白雁来2 。 弟妹萧条3各何在,干戈4衰谢两相催!
注释 1竹叶:竹叶青酒。 2「殊方」二句:漂泊异地,日暮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 ,不免泪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触发思亲怀乡的感情。殊方:异域 ,他乡 。班固《西都赋》曰:「逾昆仑 、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3萧条:萧瑟冷清,没有生气。 4干戈:指战乱 。
译文 又是一年重阳时 ,我一时兴起,抱病登台,独自饮酒 ,欣赏秋色。我因有病在身,不能多饮,因此也无心赏菊。黄昏时分 ,一阵阵猿啼声传来,使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在我的家乡,此时此刻正是寒霜遍地 ,白雁南来之际 。至今弟妹们音信渺茫,不知身居何处。战乱不息,衰老多病 ,这些都不停地催我走向死亡。
赏析 此诗是重阳节登高之作 。当时诗人客寓夔州,年老多病,思念故园,担忧国事 ,内心愁苦万分,遂写此诗。 首联以「重阳」二字点明时间,接着写自己一时兴起 ,抱病登台饮酒,欣赏秋色,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颔联笔锋陡转 ,情绪低沉 。诗人因年老多病,不能开怀畅饮。既无美酒相伴,诗人遂也无心赏菊。颈联描写了诗人登高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当时诗人身处偏远的夔州 ,有家不能归,内心凄苦万分,故在日落时分听到黑猿的啼哭声 ,不免潸然泪下。诗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了故乡寒霜遍地、白雁南来的景致,思乡之情愈烈。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将自己的颠沛流离之感和伤时忧世之情融入其中 ,别开生面,不落窠臼 。「弟妹萧条各何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弟妹的惦念之情;「干戈衰谢两相催」句 ,哀叹自己身处乱世 、年老多病的窘境。诗人一边惦念著故乡的亲人,一边担忧著干戈四起的局势,同时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十分忧心。他怕自己等不到干戈平息、亲人相聚的那一天了!这正是诗人思念故园、忧国忧民之情的直接流露。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 ,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 ,诗人的暮年多病 、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其间穿插着轻快欢乐的抒情。每一首都以独特的表现手法 ,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作者的思想情绪。
《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全文翻译
其一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 ,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 ,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 ,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其二
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 。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 ,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我还记得我从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时候 ,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可现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职。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你看 ,山石上爬满了藤萝 。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我一夜无眠 ,一直在怀念长安。
其三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 。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 ,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 ,怎奈事不遂心 。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 ,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我却注定要为一个信念苦渡人间。
其四
听说长安的政坛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局 ,彼争此夺 。反复不定,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世道的变迁 ,时局的动荡,国运今非昔比,王侯们的家宅更换主人 ,无奈宦官当道,贤臣良相更成泡影。中央的典章、文物 、制度都已废弃,在政治上我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 。回纥内侵 ,关山号角雷动、兵戈挥舞;吐蕃入寇,传递情报的战马正急速奔驰。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 、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其五
日复一日 ,大明宫遥望着终南山,却望不到。那些深居的隐士,天露和玉屑,都已被他们吸光饮尽 ,青鸟报信,西王母自瑶池驾临,紫气弥漫 ,老子骑牛西去 。记得当年朝上,雉尾扇开合如同祥云移回,日光沐浴着圣殿 ,让我看清玄宗的容貌。记得当年位列朝班,青琐门下意气风发,而现在 ,疾病无情地消磨着时光……秋已渐深。
其六
谙练一种时空的分身术,瞿塘峡、曲江头,距离被心灵无限地缩短 。十五年前我写《乐游园歌》 ,花萼楼 、芙蓉园历历在目。安禄山的铁蹄已使一切烟消云散。那时,黄鹄还在亭院内高飞,成群的白鸥被游人的舟楫惊起 。--而今,一切都消逝了 ,消逝了……没有任何留恋的事物。
其七
遥想汉武帝曾在昆明池上练习水兵,一面面战旗迎风击鼓。池中石刻的织女辜负了美好的夜色,只有那巨大的鲸鱼还会在雷雨天与秋风共舞 。波浪中的菰米丛犹如黑云聚拢 ,莲子结蓬,红花坠陨。多想像飞鸟一般自由滑翔于秦中的天空,现实却困我在冷江上无言垂钓。
其八
从长安到渼陂 ,途径昆吾和御宿,紫阁峰在终南山上闪耀 。我想念一路的香稻和碧梧,在丰收的季节吸引着鹦鹉与凤凰……等到春天 ,曼妙的仕女们还会采摘花草相互赠送,伙伴们在暮晚时分仍要移棹出发,不愿归返。昔日 ,我可以凭借词语凿穿时代的黑井,痛饮山河甘洌,而今却只能在回忆中围拢水源,抚摸它岑寂的微光。
创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 ,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 ,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 ,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因写下这组诗。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 ,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 ,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 ,滞留夔州 。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 ,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全文鉴赏
《秋兴八首》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 ,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 ,意境深闳。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
"秋兴"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兴。这兴也就是过去汉儒说《诗经》的所谓"赋比兴"的"兴"(在四声应读去声)。晋代的潘岳有《秋兴赋》 , 也是一篇感秋寄兴之作 。但《秋兴赋》的体裁是属于辞赋类。而杜甫的《秋兴八首》则是律诗,是唐代新兴的一种诗体。若论它们创作的成就和对后世发生的影响,杜甫的《秋兴八首》当然不是潘岳的《秋兴赋》所可比拟 。
《秋兴八首》的结构,从全诗来说 ,可分两部,而以第四首为过渡。前三首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详长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 ,后五首则由思长安而归结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引发回忆,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至于各首之间,则亦首尾相衔 ,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只如一首。八首诗 ,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 ,亦不可颠倒 。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 ,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 、今昔对比的哀愁。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目睹国家残破 ,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 ,也不能尽言 。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 ,反复慨叹的道理。
为理解这组诗的结构,须对其内容先略作说明。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 ,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 ,波澜壮阔,感情强烈。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 ,下启第二、三首。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 ,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 。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 ,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 ,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诗人日日独坐江楼 ,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面临种种矛盾 ,深深感叹自己一生的事与愿违。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前三首诗的忧郁不安步步紧逼,至此才揭示它们的中心内容,接触到"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核心:长安象"弈棋"一样彼争此夺 ,反复不定。人事的更变,纲纪的崩坏,以及回纥 、吐蕃的连年进犯 ,这一切使诗人深感国运大非昔比 。对杜甫说来,长安不是个抽象的地理概念,他在这唐代的政治中心住过整整十年 ,深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恋,有爱慕,有欢笑,也有到处"潜悲辛"的苦闷。当此国家残破、秋江清冷、个人孤独之际 ,所熟悉的长安景象,一一浮现眼前。"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 。第五首,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 ,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引为欣慰的回忆。值此沧江病卧,岁晚秋深 ,更加触动他的忧国之情。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 。帝王佚乐游宴引来了无穷的"边愁",清歌曼舞,断送了"自古帝王州" ,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 、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第八首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 。"彩笔昔曾干气象" ,更是深刻难忘的印象。
八首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一个大型抒情乐曲有八个乐章一样。这个抒情曲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 、身世飘零 ,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作为基调 。其间穿插有轻快欢乐的抒情,如"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有壮丽飞动、充满豪情的描绘 ,如对长安宫阙、昆明池水的追述;有表现慷慨悲愤情绪的,如"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有极为沉郁低回的咏叹 ,如"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白头吟望苦低垂"等。就以表现诗人孤独和不安的情绪而言,其色调也不尽相同。"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以豪迈、宏阔写哀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以清丽、宁静写"剪不断、理还乱"的不平静的心绪。总之,八首中的每一首都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基调的思想情绪 。它们每一首在八首中又是互相支撑,构成了整体。这样不仅使整个抒情曲错综 、丰富 ,而且抑扬顿挫,有开有阖,突出地表现了主题。
作品原文
秋兴八首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
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 ,山楼粉堞隐悲笳 。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 。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 ,文武衣冠异昔时 。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 ,几回青琐点朝班 。
其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 ,锦缆牙墙起白鸥 。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 ,石鲸鳞甲动秋风 。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词句注释
1.玉露:秋天的霜露 ,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 ,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 ,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 ,见得家家如此 。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9.夔(kuí)府:唐置夔州 ,州治在奉节,为府署所在,故称 。
10.京华:指长安。
11.槎:木筏。
12.画省:指尚书省 。
13.山楼:白帝城楼。
14.翠微:青山。
15.信宿:再宿 。
16.匡衡:字雅圭 ,汉朝人。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
17.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
18.轻肥:即轻裘肥马 。《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 ,乘肥马,衣轻裘。"
19.闻道:听说。杜甫因离开京城日久,于朝廷政局的变化 ,不便直言,故云"闻道" 。似弈棋:是说长安政局像下棋一样反复变化,局势不明。
20.百年:指代一生。此二句是杜甫感叹自身所经历的时局变化 ,像下棋一样反复无定,令人伤悲 。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 ,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 ,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 ,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 ,有《杜工部集》。
关于“《杜甫诗选 白帝》(杜甫)译文赏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瑞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rich.com.cn/zshi/202507-969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瑞骐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杜甫诗选 白帝》(杜甫)译文赏析》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瑞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杜甫诗选 白帝》(杜甫)译文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杜甫诗选 白帝》(杜甫)译文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