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蓬溪县的名人有哪些

网上有关“四川省蓬溪县的名人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四川省蓬溪县的名人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席...

网上有关“四川省蓬溪县的名人有哪些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四川省蓬溪县的名人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席书(1461~1527) ,明代贤相 ,字文同,号元山,遂宁吉祥乡(今属蓬溪县)人。1489年中进士 ,历任工部尚书、左副都御史 、礼部尚书等职,死后赠太傅,谥文襄。他为官颇有建树 ,在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兴办教育 、平定叛乱等方面政绩显著 。力主改革,上表献新政十二事,嘉靖帝颇为赞许 ,诏令逐条执行,深得皇帝的器重,被“倚为重臣” 。

张鹏翮(1649~1725) ,清代名臣,字运清,号宽宇 ,遂宁黑柏沟(今蓬溪县翰林村)人。从22岁中进士起 ,为官50余年,历任总督 、三部(刑、户、礼)尚书等,几乎从事过清王朝从统一走向鼎盛时期内政 、外交的各种重要工作。他是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胆识过人的外交家 、政治家 。1688年 ,他奉命随使团出使俄国,抱以“愿效张骞,以身许国”的决心 ,终不辱使命,使这次出使为第二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创造了条件。他还是治理河道的专家,提出“开海口、塞六坝 ”等治河主张 ,经过近十年努力,在黄淮水系上修建了一系列工程,使狂野不羁的黄淮和运河顺轨安澜数十年 ,黄淮灾区呈现出连年丰收的景象。他将治河经验写成《治河书》十卷,《中国水利史》对此列专章介绍,给予高度评价 。康熙帝将其树为名臣楷模。生前康熙评价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 ” ,死后雍正帝赞誉他是“卓然一代完人”。

张问安(1757—1815) ,字悦祖,号亥白,祖籍蓬溪县金桥乡两河口 ,张鹏翮玄孙、张船山之兄 。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例授教职不就,遂遍游名山胜水。后家居奉母 ,以图史自娱。曾主讲华阳 、温江书院,多所成就 。亥白与弟船山,皆一时之杰 ,以诗名世,号称“二难”。清诗人王学浩评亥白诗云:“读之但觉其语淡而味腴,节短而韵长 ,盖将韦孟之外,另辟一径,以与唐人争席也 ”。著有《亥白诗草》8卷 ,存诗840余首 。胡传淮选注的《张问安诗选》、编著的《清诗人张问安年谱》 ,对研读张问安有重要作用 。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 ,清代名相张鹏翮玄孙。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五十五年(1790)三甲第55名进士。五十八年(1793),任翰林院检讨;嘉庆五年(1800) ,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十年(1805),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巡视南城;十四年(1809) ,擢吏部郎中;十五年(1810),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十七年(1812),称病辞官;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 ,病逝于苏州,归葬蜀中故里蓬溪县金桥乡两河口 。张船山一生致力于诗书画创作,著有《船山诗草》及《补遗》 ,共26卷。张船山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 ,不单是清代蜀中诗冠,也是清代第一流的诗人和著名诗学理论家,为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胡传淮所著《张问陶年谱》对了解张问陶的生平事迹可资借鉴 。

张问彤(1768—1832) ,字受之,号饮杜,与张问安、问陶为从兄弟。少负隽才 ,工古文词,兼冥心理学。乾隆五十七年(1792)举乡试第一 。嘉庆元年(1796)荐孝廉方正,补什邡教谕 ,日以讲学为事。晚授山西和顺县知县,山西巡抚欲留其在省垣以备顾问,以知州升用 ,未果,病卒。问彤精音韵学,又工诗 ,与问安 、问陶时有唱酬 ,然独主少陵,故名其诗集曰《饮杜诗集》 。

程孟宗《蓬溪县志?孝行?古迹》、《四川通志?节孝》、《蜀梼杌》等文献均记载:程崇,又名程崇雅 ,字孟宗,五代后蜀蓬溪县人,性纯孝。母老病笃 ,冬忽思笋,崇雅无计可得,乃往林中抱竹哭泣。须臾地裂 ,出笋数茎,亟待归以进 。母食毕,即愈 。蜀主孟昶于广政二十年(957)十二月旌其门 ,于冬笋沟筑“孝义台”以彰。

冯楫(1075—1152),字济川,号不动居士 ,宋代遂宁府蓬溪县人。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 ,历官秘书省正字,蜀州教授,尚书司勋员外郎 、巴州知州 、利州路提点刑狱公事、剑州知州、涪州知州 。绍兴八年(1138)任国信计议副使;绍兴九年正月 ,任宗正少卿权尚书礼部侍郎;绍兴十三年九月,任泸南沿边安抚使知泸州,成为宋朝的边陲大员。绍兴十九年 ,升为敷文阁直学士(从三品)。绍兴二十二年六月卒 。撰有《时议录》《谏议录》等著作。今存《中兴永安桥记》《净严和尚塔记》《密印寺钟楼记》《大中祥符院大悲像并阁记》《南禅寺记》等文。

张令问,自号天国山人 。唐末蓬溪人。博学善诗,不屑仕进 ,以隐居闲适为乐。尝赠杜光庭诗云:“试问朝中为宰相,何如林下作神仙?一壶美酒一炉药,饱听松风白昼眠” 。可见其志趣。《全唐诗》录其诗一首。《四川通志》《四川历代文化名人辞典》载其事迹 。

谢金 ,字子真,宋代蓬溪人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司马池(司马光之父)知小溪县,重其人而与之订交。尝居五龙山(今天福镇五龙盘) ,以诗自娱 。其诗平淡 ,有韦(应物)柳(宗元)之遗风。著有《五龙山居诗》2卷,今佚。《四川通志》《四川历代文化名人辞典》有传 。

张赞(1415—1489),字邦翊 ,号靖翁,明代遂宁黑柏沟(今蓬溪县任隆镇黑柏沟村)人,清代名相张鹏翮系其昆孙。明景泰五年(1454) ,张赞中三甲第167名进士,历官礼部主事 、员外郎、郎中。因其志行深纯,明习典故 ,智略可任边事,遂于天顺八年(1464)出任云南省姚安府知府 。张赞到任后安辑地方,拊循人民 ,躬节俭以励其俗,登诗书以施其教,威德并行 ,吏民服从其化 ,使姚安府民安耕凿,士知礼义,惠政卓著 ,吏民称颂。《云南通志》《姚安县志》,载其事迹。

席春(1472—1535),字仁同 ,号虚山,席书仲弟 。明代正德十二年(1517)三甲第161名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河南道监察御史 、云贵巡抚、翰林院侍讲学士、礼部侍郎 、吏部侍郎。诗文雄深,著有《虚山文集》 。

席彖(1476—1521) ,字材同,号梅山,席书三弟 。明正德九年(1514)三甲第52名进士 ,官户科给事中。正德十四年(1519),武宗欲幸金陵,席彖劝阻 ,被贬谪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判官。十五年(1520)秋 ,席书任湖广巡抚,席春出按云贵,俱相继取道还家 ,与席彖联床故庐 。十五年(1520)冬,席彖赴夷陵,席书、席春送至潼南大佛寺而别 ,各作诗记之。世宗继位,复席彖原职,而席彖已卒 ,赠光禄少卿。

张庠,明代蓬溪人 。正德甲戌(1514)年,三甲第133名进士。嘉靖十年(1531)官至贵州兵备副使。因都匀苗民反叛 ,张庠上任,整饬兵马,直捣其巢 ,执首领 ,释放协从者,苗人畏服 。十一年(1532),杨恒又倡乱 ,庠率兵剿破,声名大震,去任之时 ,士民卧辙攀留。《贵州通志》有载。

谭缵,字元孝,明代蓬溪人 。正德丁丑(1517)年 ,三甲第180名进士。初授行人,外升江西道监察御史,议大礼 ,引帝怒,杖于廷。又参劾权贵强夺民田事,几致奇祸 。继而又弹劾翰林院学士、吏部尚书汪钅宏 ,先以揭贴呈堂 ,汪读之,面发红,云:“吾亦至此乎 ”?谭缵怒而对曰:“御史无状 ,据以闻,丝毫不敢隐” 。闻者吐舌,暗称好一个铁面御史。嘉靖十一年(1532)升河南副使 ,抚治信阳兵备,致仕卒。著有《宝梵寺修造记》 。

谭訚,明正德辛巳(1521)年 ,三甲第105名进士,历官陕西副使,兵备固原 ,始议修边墙以御外患,因边有铁铸泉,番人数饮马于此 ,谭分兵驻守 ,番民不敢近境。边境安宁,大建边功,闻于朝 ,受上赏。

谭维,明嘉靖十七年(1538),二甲第53名进士 。官主簿 、户部主事。人称至孝 ,居乡耻逢迎。谭缵、谭訚、谭维是三兄弟,他们是蓬溪历史上,继宋代赵溥 、赵炳 、赵球“一门父子三进士”之后 ,又出现的一个“一门兄弟三进士 ” 。县人曾在学宫侧为他们建立“兄弟进士坊”,以资表彰。

王庭,明代蓬溪人。隆庆辛未(1571)年 ,三甲第20名进士 。性至孝,中进士后,不就铨选 ,回乡归养三亲。躬耕数亩 ,出入闾巷,布袍草鞋, 不乘车马 ,与樵夫野老为伍。著有《陈情乞归养表》《重修学宫记》 。

杨作楫,明末蓬溪人 。万历丁未(1607)年三甲第181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升编修。万历三十七至三十九年(1609—1611)外任山西闻喜县知县 ,以政绩卓异,升山西提督学政,转调任河南布政使 。万历四十三年(1615)任江西布政使。崇祯初年 ,擢河南巡抚。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势如破竹之际,杨作楫督兵剿捕,使起义军大受挫折 。崇祯末年 ,卸任归里,家无余资,田舍仍旧 ,唯存书史而已。著有《修建石鱼山书院记》《重修明月寺碑记》《重修学宫记》等诗文。

杨艹仰 ,号竹泉,明末蓬溪人 。崇祯诸生,以诗名于时 ,《明蜀诗》载有其诗。

杨廷极,杨艹仰,之子 ,字青石,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有诗集 ,今佚。《剑阁芳华集》载有其诗 。

蒲拱辰,字居北。清代蓬溪县鸣凤镇大儒沟人。幼家贫,研读经史不废 。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 。自甘淡泊 ,以教授生徒自娱。执教善诱,从学者众。杨兆龙、王许 、梁再灏等名士皆出其门下 。蓬溪本荒僻之地,清代振兴文教者 ,实自拱辰始。《四川通志》有传。

张懋诚(1667—1737) ,字孟一,号存庵,张鹏翮长子、张船山曾祖 。性忠直 ,有气节。读书时即不趋奉豪贵。惟事诸大家书籍,手口诵作不辍 。康熙二十六年(1687)中举人,出任安徽怀宁知县十年 ,抑豪强,处衙蠹,救穷民 ,爱寒士,开运河,护城池 ,作养斯文,文教大兴;治怀实政,民深感戴。任期内 ,张懋诚续修《怀宁县志》并作序 ,今存。他还重修大观亭,今已成为古城安庆的一大景观 。康熙五十四至五十八年(1715—1719)任奉天辽阳知州,处死妖恶。特放科道 ,疏流民,纠保举。巡东城,称铁面御史 。后升通政使司通政使 ,不避宰相私人,行必参奏 。署工部右侍郎,一清积案 ,官吏肃然,有古良吏风。著有《通政诗集》一卷。

张勤望(1694—1757),字孚嘉 ,号后斋,又号莲洲,张懋诚子、张船山祖父 。天资敏悟 ,约已嗜学。康熙五十二年(1713)以恩荫 ,补顺天粮马通判。后随祖父张鹏翮治黄河,实心办事,京察一等 ,升户部员外郎 、郎中,命往江南署安徽宁国府知府 。会有徽宦与民讼争坟山,案积二十余年 ,上官以其贤能,专委勘谳。张勤望至徽,按册清查 ,而界址立分,悉以地归诸民,旁观数千人赞云:“不愧天下清官张相国之孙 ,二十年尘案,片言决矣!”乾隆十一年(1746),先署山东莱州府篆 ,旋署登莱青道 ,题补登州府知府。至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市),劝课农桑,奖善惩恶 ,作育英才,政声远播 。乾隆十三年(1748),张勤望对登州莲洲书院重修 ,改名为瀛洲书院,今为山东蓬莱市城区历史名胜,遗址在蓬莱一中大门附近。其墓位于今四川省蓬溪县金桥乡翰林村 ,今存,素碑无饰雕。

张顾鉴(1721—1797),字镜千 ,号耐舫、冰亭,张勤望子、张船山之父 。乾隆六年(1741)中顺天乡试副榜,得教习 ,考满 ,分发河南,署遂平知县。后补安阳知县,除奸剔弊 ,积习一空,蔡以台修撰赞美云:“西门豹 、梁彦光之风,其复见于今日乎? ”乾隆十七年(1752) ,调任嵩县知县,兴建伊川书院。二十二年(1757),丁父忧 。服除 ,改补山东馆陶县知县,兼署冠县知县,承办郯子花园行宫 。升湖北均州知州 ,调任荆门知州,还署黄州通判,升汉阳同知 ,再升云南省开化府知府。以荆门州失出案 ,被议离任。工诗善书,著有《撷芳集》《晓窗集》《近花集》行世 。卒葬蓬溪县金桥乡翰林村。

杨兆龙,清代蓬溪县赤城镇葫芦坝人。康熙十一年(1672)解元 ,授涪州学正 。为官廉洁持正,不为毁誉所动。出王士祯门下,其诗颇为王士祯赞赏 ,著有《杨兆龙诗集》行世。《四川通志》《四川历代文化名人辞典》有传 。

奚继徽(1741—1821),字慎典,号琴轩 ,清代蓬溪县人。少家贫,洁身自强,出则勤耕 ,入则勤读。乾隆三十五年(1770)举人,授直隶曲周县令 。为官十余年,除积弊 ,轻徭役 ,明决善断,惠民为先。去官日,士民绘“攀辕图”以送。年七十八卒于家 。著有《琴轩诗草》《鹤鸣草堂文集》行世 。

蒲心豫 ,字则立,号有亭。清代蓬溪人,乾隆甲子(1744)年四川乡试解元;乙丑(1745)年 ,三甲第112名进士。幼聪颖绝人,凡书史之文,过目则能背诵 。中进士后 ,出任山东观城县知县。二十一至二十四年(1756—1759),任湖南麻阳县知县,廉洁自守 ,所至卓有循声。任满归里,囊无余钱,行李萧然 ,人皆叹仰 。著有《归林诗集》行世。

王旭龄 ,字东升,号书山。清代蓬溪人,乾隆甲子年(1744)举人 ,辛末(1751)年,三甲第123名进士 。乾隆十七至二十年(1752—1755),任湖北房县知县。二十五至二十七年(1760—1762) ,任郧阳县知县。有惠政,廉洁自持,卒于官 ,贫不能治丧事,士民感其德,集资抚榇归里 ,闻者皆叹其有清德 。

蒲文甲,字震东,清代蓬溪县人 ,嘉庆戊午(1798)年举人 ,辛酉(1801)年,三甲第76名进士,授内阁中书 ,历充方略馆协修、大清实录馆分校、文渊阁检阅官 、稽察六部事务,后为军机处行走,俱能称职。性倜傥不羁 ,工诗,凡所阅历之事,必以诗记之。时云、贵、川三省白莲教起义 ,蒲文甲深感时局动乱,政局不稳,遂离任而归 ,不久病逝,年仅38岁,世人尤感可惜 。著有《清平诗集》 。

奚大壮(1775—1829) ,字安止 ,号雨谷。清代蓬溪县人,清嘉庆戊午年(1798)举人,乙丑(1805)年 ,二甲第89名进士。丙寅(1806)年授湖北应城县知县,卓有政声,尤以拿获天主教匪徒 ,名震湖广,被皇上垂询接见 。己巳(1809)年亲往云南办铜,所历山川风物 ,民习社风,皆行于诗。第二年回应城县时,“从前父老攀留处 ,又见儿童竹马迎”。甲戌(1814)年应城遇奇旱,县境大饥,流民塞道 ,迁徙他方 。奚大壮亲奏 ,请缓征税,上悯其为事诚,百姓苦 ,准于减免。次年,再遇饥荒,倡议官绅 、胥吏出俸赈济灾民 ,州境内流民安养,各图生计,得以民情稳定。二十二年(1817)升兴国州知州 ,四充湖北 、云南乡试同考官,所拔多知名人士,民仰之如神 。道光元年(1821)春得其父家书 ,言身染重病,奚大壮即请终养,离任回籍。后应聘掌教成都墨池书院。道光九年(1829)病逝 ,年54岁 。奚大壮为清代蜀中诗人 ,著作有《雨谷诗集》《雨谷文集》《应城县志》《纪行草》《办铜管见》《重修常乐寺记》等。清《国朝全蜀诗钞》录其诗10首。

杜思柔,字容谷,更名宇昕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官温江、昭化教谕,擢河南封邱县知县 。有《试院煎茶》等诗留于后世 。

陈鸿翥 ,字羽仪,号逵亭,清代蓬溪县隆盛场(今大英县隆盛镇)人。嘉庆年间庠生 ,历任什邡、夹江 、珙县教谕。振德行于庠序,资单寒以膏火 。晚致仕归,喜印《文昌孝经图注》以赠人。工书 ,遗迹今有存。有什邡《游慧剑寺》等诗留存后世 。

陈鼐,字南村。清代蓬溪诗人。曾任江西峡江知县,历官德化、瑞金、兴国 、星子、新城、石城 、都昌及义宁知州 。工诗书 ,为官清正。著有《出塞吟》《南村诗集》等 ,清代顾也樵《诗缘正编》录有其诗。

钟瑞廷(1805—1884),字微垣,号梅花瘦人 ,清代蓬溪石板滩场(今大英县象山镇)人 。咸丰九年(1859)举人,授中书科中书。由于时局动荡,遂决意不求仕进 ,著书自娱。曾主讲蓬莱、蓬山、象山 、经义书院 。著有《龙溪诗草》2卷 。

杨树之,名希淦,字树之 ,号荷溪,清代蓬溪荷叶溪(今荷叶乡)人。道光甲午(1834)年举人,官四川仁寿县教谕、浙江石堰场盐大使。著有《味鸥山房诗集》4卷 。

庞际超(1807—1861) ,字希元,清代蓬溪县赤城镇水磨嘴村人。清咸丰二年(1852)恩贡,喜为诗 ,著有《绿秀山房诗草》。

胥仁禧 ,号春生,清代蓬溪赤城镇周家店村胥家湾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 ,官九姓土司训导、巴县教谕 。有《寄庞际超四首》等诗留于后世。

王衮,字补之,清代蓬溪布衣诗人 ,誉为蓬溪“诗人之杰 ”,终身贫困,常绝食 ,不食嗟来之食,性高洁。著有《匏庵志异》2卷 、《抱牍山房诗集》2卷 。

张秉谦,号虚船 ,清代蓬溪县河边场(今大英县河边镇)人,同治六年(1867)岁贡生,著有《孽海慈航》《南宋忠义录》等。主讲蓬山书院 ,多所成就。及卒 ,四川按察使牛树梅为之作传,刻入《闻善录》中 。

钟永定,号止安 ,清代蓬溪县石板滩(今大英县象山镇)人,钟瑞廷第三子。同治十二年(1873)拔贡。曾任江苏按察使李鸿裔(中江人)幕僚,后回川主讲中江 、三台、蓬溪诸书院 ,任广安州训导,皆精心育才 。年八十八岁卒于家 。著有《龙溪诗草后集》4卷、《龙溪骈文》1卷。

何兆熊(1845—1906),字云帆 ,清末蓬溪县旌忠乡人。同治十三年(1874)三甲第53名进士,历官礼部主事 、总理各国衙门章京、掌印郎中、海关道道尹 。端品立行,办事练达。光绪三十二年(1906)卒于任上 ,归葬蓬溪县旌忠乡。有诗《永圣祠题壁》等留存于世 。

何中权,号秋坪,清代蓬溪增生。性聪敏 ,博通书史 ,长于词章之学。大竹江国霖,以探花及第,过县境 ,与江莘野先生叙宗族,盘桓有日,提倡词章之学 。何中权从学于江氏 ,尤得奥秘。所著诗赋,俱足传诵。

杨应祥,清代蓬溪人 。光绪七年(1884)岁贡生。著有《倚竹窗诗草》4卷。《巴蜀古诗选解》录有其诗 。

梁仲舒(1845—1908) ,字虚谷,清代蓬溪县高坪镇樟树坡村人 。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后任蓬溪县劝学所视学 ,调任资阳训导 、南川县教谕。光绪三十四年(1908)卒于官,年六十四。著有《樨香馆诗草》《英灵集》 。

庞仲瑶(1853— ?),名琼科 ,蓬溪县赤城镇禹城村大头沟人。清末秀才 ,民国时私塾教师。善诗、工书画 。

曾世礼(1867—1928),字修五,蓬溪县石板滩(今大英县象山镇)人。工诗善文 ,光绪三十二年(1906)优贡,与射洪李雨生、邬建侯并称“涪江三名士 ”。曾任湖南湘乡知县 。参加编辑有《蓬溪续志》《蓬溪近志》,著有《容园诗存》等。

廖嶷 ,字云泉,蓬溪县新胜乡人,善诗文 ,工书画,山水师王石谷,后拜清末著名书画僧竹禅为师 ,笔力雄浑,画虎尤为所长。民国二十五(1936),客成都 ,与李瑞峰 、傅双无、岩沛友善 。性嗜酒 ,郊行辄醉而归。1938年2月,新都宝光寺方丈贯一和尚题廖嶷山水画云:“远望烟云锁翠峦,虎溪笑意对谁谈?渔翁指顾云何渡 ,一篙春水过江南”。今新都宝光寺尚存其书画 。

胡祖虞(1855—1915),字俊之,蓬溪县康家渡(今红江镇)人 。早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任梁山中学教员。民国初年,袁世凯欲称帝,他写下了感时绝句:“闲来无事数鸣豚 ,冬日围炉懒出门。休怪先生无远志,满天风雨近黄昏” 。可见其对国事的感伤。

李凡丞(1887—1953),名先干 ,四川蓬溪县新胜乡人。1905年考入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学习国画,工花卉、翎毛,尤善绘鹰鹞 ,人称“李鹞子 ” 。1928年后 ,先后在隆昌 、遂宁、南充、蓬溪等地任中学国文和国画教员。建国后,选为蓬溪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段虚谷(1904—1977),四川蓬溪赤城镇人 。1924年考入上海新华艺术大学。毕业后 ,执教于四川美专 、蓬溪中学。1956年,调至西南师范学院,专攻山水画 ,人称“段山水” 。其诗也富有雅趣。

席征庸(1905—1990),蓬溪县上东乡人。民国时期供职于国立编译馆,主编小学语文教材 。抗日战争初期 ,著有《太行烈士》《抗战送粮歌》《死守宝山城》等诗文 。建国后,任国家出版总署(今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

清代中央首辅机构 清初期,承袭未入关前的旧规 ,以满洲特有的旗制为其本部骨干,基本上按明代制度统治汉人。直到雍正 、乾隆两朝,才逐步调整 ,得以比较稳定下来 。中央机构设置如下:

一、内阁

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七月 ,清王朝参照明制,改内三院为内阁。大学士改加殿、阁头衔,称“中和殿大学士” 、“保和殿大学士 ”、“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乾隆十三年去掉中和殿 ,增入体仁阁,成为三殿三阁)。大学士的品级改为正五品,这也是参照明制 ,怕大学士权力过重,而特降低其品秩,借以抑制 。这时的内阁 ,虽具有掌握最高政权的中枢机关的雏形,但因大学士降低了品秩,又减少了办事人员 ,所以其权任反较顺治初年之内三院为轻了。

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到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满、汉俱定为正一品。至此 ,大学士成为清王朝最高的官员 ,犹如历朝的丞相 。《清史稿?大学士年表序》说:

清大学士满 、汉两途,勋高位极,乃以相授……其品列皆首文班。任军机者 ,自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

这说明清代大学士的地位是极为尊崇的 。

协办大学士 ,犹如宋之参知政事,为大学士之副职。初期未有定额设置,遇有大学士在内廷行走或奉差在外 ,才另选人员协办阁务。早在雍正元年至五年间(公元1723—1727)有署大学士,六年(公元1728年)又有额外大学士 。十年至十三年(公元1732—1735年)再设协理大学士 。到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才有协办大学士,以后并改为常设。其品级比大学士稍低 ,从一品。

内阁学士的品级为从二品,均兼侍郎衔(乾隆五十八年以后去兼衔) 。其职掌是:满学士掌奏本章,汉学士掌批“题本”(内外官员汇报皇帝之文书)。若依其应有权任 ,并不仅于此。如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谕:“学士乃参赞政事之官 ,如有所见,应行启奏 。近来并无与议者,若惟送本接本 ,用一笔帖式足矣,何必设立学士?此后各有所见,俱令敷陈。 ”①虽有此谕 ,可是一般学士仍按部就班,作一些例行之事而已,远不如军机章京职责之重。

内阁人员的额数 ,据《大清会典》、《清史稿》等书的记载,规定为:大学士满 、汉各2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 ,学士满6人、汉4人,典籍满 、汉 、汉军(编入八旗之汉人)各2人,侍读学士满4人 ,蒙、汉各2人 ,侍讲满10人,蒙、汉 、汉军各2人,委署侍读无定员 ,中书满70人,蒙16人,汉30人 ,汉军8人,帖写中书满40人,蒙古6人(以上各员额时有增减) ,撰文中书无定员,供事62人,总人数为288人(委署侍读是由典籍内派委、撰文中书是由中书内派委 ,都不占额数) 。

内阁乃诸曹总汇之区。其职掌据《光绪会典》卷2载:“掌议天下之政,宣布丝纶、厘治宪典,总钧衡之任 ,以赞上理庶务。凡大典礼 ,则率百寮以将事” 。其具体的职务有:

第一,掌议政事,宣布纶音(皇帝的诏令)。

内阁为正一品衙门 ,位在六部之上。大学士“位尊望重”,其职务首先是议政事,宣布纶音 。阁臣常在皇帝的左右 ,充当顾问 。他们不但对答政事中的疑难问题,而且为皇帝办理公文,草拟谕旨。内阁所承办的公文有制 、诏、诰、敕 、题、奏、表 、笺。据《光绪会典》卷2载:

凡纶音之下达者 ,曰制、曰诏、曰诰 、曰敕,皆拟其式而进焉 。凡大典宣示百寮,则有制辞。大政事 、布告臣民 ,垂示彝宪,则有诏,有诰。覃恩封赠五品以上官 ,及世爵承袭罔替者 ,曰诰命 。敕封外藩、覃恩封赠六品以下官,及世爵有袭次者,曰敕命。谕告外藩及外任官坐名敕、传敕 ,曰敕谕。

内阁为丝纶重地,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 ,凡应发钞者,皆下于内阁 。此外,内阁还负责记载纶音 ,所载事项分为三册:凡每日发科本章,满汉票签处当直中书摘记事由 、详录圣旨者分为一册,称为“丝纶簿 ”;特降谕旨者分为一册 ,称为“上谕簿 ”;中外臣工奏折,奉旨允行,及交部议覆者 ,分为一册 ,称为“外记簿”。三册存放内阁,以备参考。

第二,办理本章 。

内阁的日常事务 ,是为皇帝办理本章。《内阁志》中说:“大学士于军国,事无不统,其实每日所治事 ,则阅本也。”《皇朝文献通考》卷80载,大学士的职务主要也是办理本章 。清代内外官的本章可分为通本和部本两类 。凡各省将军、督抚、提镇 、学政、盐政、顺天府尹 、盛京(今辽宁省)五部本章,俱通过通政司再送内阁 ,称为“通本 ”;在京六部及各院、府、寺 、监衙门本章,称为“部本”。通本到阁后因无满文部分,先由汉本房将其贴黄翻译为满文 ,转满本房校阅,缮写清楚粘贴于后。部本原系满、汉文合璧,与译好的通本一并交汉票签处 。由中书草拟票签 ,经侍读学士校阅 ,由大学士审阅后,交满、汉票签处缮写满 、汉文正签。经内奏事处进呈御览;皇帝批阅后,交批本处 ,汉学士批汉字于正面,翰林满人中书批满字于反面,至此成为“红本”。接着是下达执行:由满本房领出交红本处 ,每日六科给事中来处承领,到科后抄发各衙门执行;每年终,由六科给事中回缴红本处 ,转交典籍北厅,再入红本库保存 。此外,内阁还处理部分奏折。

第三 ,办理典礼祭祀的有关事宜。

凡是比较隆重的典礼和祭祀,如皇帝登极 、立后、祭天地、祖宗等,都由内阁办理 。《光绪会典》卷2载:

凡大祀 、中祀 ,前期书祝版。奉神位于坛庙 ,则视镌与其饰青。制册宝亦如之 。皇帝登极则奉诏,授受大典,奉宝亦如之。册立册封则授节。命将出师 ,授敕印亦如之 。文武传胪则奉榜 。凡大朝会、进表,则展表所宣焉。

第四,组织修书 ,存贮档籍。

纂修史籍,本是翰林院职掌 。顺治初,以翰林院分隶内三院 ,修书各馆,也附设于内三院。康熙以后,虽分设翰林院 ,但各书修纂,仍以内阁大学士任监修总裁官,学士则分兼副总裁、总纂 、纂修等职。此外 ,内阁还负责档案典籍保藏 。在东华门内置红本、实录库 ,这是清政府重要的档案库。另外还收存揭帖。《光绪会典事例》卷14载,“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议准,各省题奏本章 ,俱增写揭帖一通,送起居注馆,俟记注后 ,将揭帖转送内阁收存 。 ”内阁收存最大量的档案是红本,其他还保存实录、圣训。

内阁的内部设有典籍厅 、满本房、汉本房、蒙古房 、满票签处、汉票签处、诰敕房 、稽察房 、收发红本处、饭银处、副本库 、批本处等机构,分掌各项事务 ,其设官员额及具体职掌分别如下:

典籍厅:是内阁的秘书部门,有学士10人(满6人,汉4人)、典籍6人(满、汉 、汉军各2人) ,供事22人。此外侍读学士、侍读、中书等兼在典籍厅办事者,由大学士派委,无定员 。其办事之所 ,分南 、北两厅。南厅职掌有四:

(一)掌关防。内阁无印 ,对外行文,用典籍厅关防 。

(二)收发及办理文稿 。各衙门来文,直送两厅 ,再按事务性质分送各房。

(三)官员考绩事务。负责对侍读、典籍、中书等官的考绩 。

(四)管理“吏役”事务。考取助理事务的“供事”及管辖皂役等事。

北厅职掌也有四项:

(一)掌奏章 。拟办陈事请旨之奏本及进贺表等。

(二)办理大典事务。即关于大典礼的筹备应办事项 。

(三)用宝洗宝。请用国家宝玺及岁终封宝日洗宝事务。

(四)收藏红本图籍,并收贮表章等 。

满本房,或称满本堂或满洲堂。有侍读学士2人 ,侍读4人,中书39人,贴写中书24人 ,供事3人,共72人(均为满员)。掌校阅题本的满文部分,管理内阁大库及皇史宬的收藏事务 。如收贮实录 、圣训、起居注、史书 、方略及经略将军的印信等物 。收发和每日向皇帝进呈实录 ,增修王公世爵谱册以及缮写各项满洲文字。

汉本房,又名汉本堂,有侍读学士4人(满 、汉各2人) ,侍读5人(满3人 ,汉2人)、中书42人(满31人,汉军8人,汉3人) ,贴写中书16人(都是满员),供事3人。其职掌为收发通本,翻写贴黄及各项应翻为满文之文书 ,如上谕、碑文 、册宝、祝版应译为满文者均属之 。故又有翻译房之称。

蒙古房,又称蒙古堂,有侍读学士2人 ,侍读2人,中书16人,贴写中书16人(以上均蒙员)。掌翻译蒙、回 、藏等各种文字以及外国来文 。凡遇有各藩部陈奏事件及表文 ,皆译出具奏。凡颂扬各藩部诰敕、碑文、匾额以及奉旨特交事件,俱由蒙古房译出缮写。并管理蒙古实录,圣训 。凡外国文字 ,如俄国照会 ,即召翰林院俄罗斯馆官员至房翻译。西方各国来照,即召西洋馆官员翻译。

满票签处,有侍读3人(满员) ,中书22人(满20人,蒙古2人),贴写中书8人(满员) 、供事4人 ,此外尚有委署侍读(满员)若干人 。满票签处掌校阅满文本章并撰缮满文票签,皇帝出巡时,发递本报。京内外官员的奏折 ,经皇帝批阅,应交在京各衙门知道或办理的,由军机处交满票签处 ,传知各衙门钞回办理。

汉票签处,有侍读2人,中书27人(以上均汉员) ,供事4人 。此外有委署侍读若干人 。掌校阅汉文本章 ,撰缮汉文票签;撰拟御制文字,如制、诏、诰 、敕、册文、祝文 、封号等。

诰敕房,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始设诰敕房 ,隶汉本房兼管。专司校勘和收发诰敕 。凡汉票签处撰拟诰敕,由诰敕房审核,缮定正本 ,用宝颁发。封赠诰敕,按定式刊刻存储,凡用时交中书科填写 ,经诰敕房校阅颁发。

稽察房,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令各部院衙门将每日事件已结 、未结情由声明送内阁 ,于月底汇齐奏报,这时始设稽察房① 。其职官由大学士于满、汉侍读、中书内派委,无定员。额设供事4人 ,凡交部议复事件 ,按日记档,俟各部院移会到时,逐一核对 ,分别已结 、未结,每月汇奏一次,叫“月折 ”。每日军机处发出满、汉文谕旨 ,由满票签处移至稽察房存储,至月底,缮写满汉文合璧奏折汇奏 ,称为“汇奏谕旨” 。

收发红本处,又称红本处、收本房。康熙 、雍正、乾隆三朝《会典》均未见记载。《嘉庆会典》始有此名称 。约成立于乾嘉年间。司员由大学士于满、汉中书内派委,无定员。凡批过的题本 ,交由红本处每日发给六科传钞,年终缴回汇集,贮入红本库 。

饭银库 ,又称饭银处 ,其司员由大学士于满洲侍读 、典籍、中书内派委,无定员 。专掌收支内阁司员饭银。这种饭银由各省总督、巡抚及布政使咨送。分配办法是:大学士每日银三钱,以下官员递减 ,至中书每日银六分,以充飧食费用② 。

副本库,约成立于乾嘉年间 ,《嘉庆会典》始有此名。其司员由大学士于满 、汉中书内派委,无定员,掌收题本之副本。乾隆以前 ,每到年终收藏副本,都派汉票签处的中书送存皇史宬厢房,年久贮满 ,无地存收,才另设副本库 。

批本处,乾隆以前称“红本房” ,设于宫廷之内。其司员有满洲翰林院官1人(于翰林各职事内选用) ,中书7人,掌进本之收发与批本事务。每日进本,由满票签处中书送交批本处 ,由批本处送内奏事处进呈,待发下以后,批本处照皇帝阅定满文签 ,用红笔批于本面,再交满票签处中书带回内阁,遇有改签及“折本 ” ,皆存记档案,按日交发办理 。

清内阁自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设内三院起,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 ,掌握国政有270多年之久,但其势力不是始终如一的,是屡有演变的。初设内三院时 ,尚在关外 ,并有议政处分其权。那时只是初具规模 。入关后,为加重内三院之职权,明命条陈政事或外国(对外)机密或奇特谋略 ,都由内三院转奏。并定内三院品级与六部同(先是低六部一级)。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正式改为内阁,只是沿袭明代官制 ,并不是加强内阁职权,相反却降低大学士的品级(正五品),减少了它的职官人数 ,其权势反而低于内三院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再改回内三院,大学士品级又同于六部 。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恢复内阁,大学士兼尚书。康熙亲政后 ,军国机要,始终归内阁。至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大学士升为正一品 ,在各部尚书之上(尚书为从一品) ,当时虽已设军机处,但任军机大臣者,除亲王外 ,其首领必是大学士,所以当时的大学士是勋高位极,因称内阁为“宰辅” 。至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 ,再设军机处后(军机处停设了二年),机要章奏都下到军机处。凡军国要务,都要由军机大臣承旨出政 ,内阁之权便轻,只是办理一些例行事务。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说:“军机处,地近宫廷 ,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 ,皆在于此矣。”《清史稿?大学士年表序》说:“雍正以后 ,承旨寄信有军机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 ”原来具有宰相身分的内阁大学士,成为进爵的虚衔 ,内阁便沦为办理例行政务、颁发文告的机关。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八月改题为奏,内外臣工的奏章,一般都采用奏折。改题为奏后 ,各省督抚就不须把题奏事件的副本交通政司转送内阁了,内阁便成了“闲曹 ” 。这时的内阁公署,仅成了储存档案之所。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四月 ,另组西欧式的责任内阁,旧内阁废。

二、军机处

清初沿明旧制,“章疏票拟 ,主之内阁 。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① 。到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因西北用兵,往返军报频繁 ,内阁距内廷太远 ,皇帝不便亲授机宜,故在这年元月,在内廷设立军机处 ,其全称为“办理军机事务处”。初设时名为“军机房 ”,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改名办理军机处。

军机处是分割内阁之权,所以说它是“内阁之分局” 。军机处在清代统治了180余年 ,成为大政所出的宰辅之区。它的体制特殊,职官简练,有官而无吏。它的全部工作 ,由军机大臣主持,军机章京办理 。

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分设满 、汉员 ,由满 、汉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 、总督等奉特旨应召入值,为兼差,人员无定额;由亲王或大学士满、汉各一员为首领 ,当时称为“揆首 ”、“领袖”。依清制 ,亲王不能入军机。嘉庆四年一月,曾以军机处事繁,命成亲王永瑆在军机处行走 。同年十月 ,又以“非祖制”罢值。至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以后,始有亲王任军机大臣。初期,凡应皇帝召见商议政务 ,或依皇帝旨意起草诏谕等,均为领班军机大臣之责 。凡经皇帝选调到军机处工作的军机大臣,则称为“军机处行走 ”或“军机大臣上行走”。初入值军机处者 ,若因其资历或能力尚浅,则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即是见习之意 ,其地位稍低,排班时列于后。一 、二年后,再由领班军机大臣专折奏请皇帝 ,除去“学习 ”二字 。各军机大臣之间 ,也有资格、品位高低之分,权力各不相同 。例如有的满洲大臣只准阅看满文奏折,或新任大臣不准阅看皇帝朱批的奏折。这些不同待遇都是由皇帝亲定。

据《光绪会典》卷1017记载 ,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规定: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承写当日所奉上谕,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办理(因军机大臣为兼职,仍保留部院原职实缺) 。各部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回事”(找他们本衙门堂官请示事务)。军机章京办事之处 ,不准闲人窥视。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 。为了严格执行这些规定 ,每天派都察院御史一人到军机处旁边的内务府值房监视,军机大臣散值后,才准他们退值。

军机处初设时 ,所掌仅限军务。《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说:“初只承庙谟商戎略而已 。 ”但以后事权逐渐扩大,以至军国大计莫不总揽。其具体职掌有如下几方面:

一 、负责皇帝下达谕旨的撰拟和参与官员上报之奏折文书的处理。官员上报的文书,凡折奏“请旨 ”者归军机处 ,照例的题本归内阁 ,直到清末未变 。

二、办理皇帝交议的大政,凡遇重要政事,皇帝不能裁决的 ,或交军机处议奏,或密议,或交军机处会同关系衙门议奏。特交的 ,由军机处查议其可否,密拟办法上奏;会同议奏的,或由军机处主稿 ,或由所会衙门主稿,临时酌定。

三、某些重大案件,皇帝特交军机大臣审理拟定 ,或由军机大臣会同三法司审拟 。军机大臣可在军机处提讯,也可使用刑讯 。应刑讯时,选用内务府公所或于步军统领衙门进行。凡秋审案件 ,军机大臣也参与。

四 、重要文武官员之任免及各部尚书、侍郎、各省总督 、巡抚 、以至道、府、学政 、关差、盐政以及驻防将军、都统 、驻各边疆地区之领队大臣、办事大臣等官员的补放 ,均由军机大臣负责开列应补人员名单,交皇帝选择任用 。遇科考,也由军机大臣开列主考、总裁名单 ,奏请皇帝选用。复试或殿试,军机大臣负责核对试卷 、检查笔迹或任命阅卷官。

五、考查行军之山川、道里与兵马钱粮:凡有行军,军机处根据有关图书 ,考查山川险要,道里远近,如系边远地区 ,图书中没有记载的,要考查新旧档案并加谘访 。应用的兵马 、钱粮,则由户部、兵部、理藩院等衙门取简明确数备查。遇有皇帝查讯的问题 ,即时呈递。

六 、军机大臣可奉皇帝旨意,以“钦差”身分,往各地检查或处理一些政事 。

军机章京 ,俗称“小军机” ,早期也称为“司员 ”。最初,章京无一定额数,在内阁中书等官员中选调。乾隆初 ,改由内阁 、各部、理藩院等衙门调派 。自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始,定军机章京分满、汉各两班,每班8人 ,共32人。各班设领班 、帮领班章京各1员,由军机大臣于章京中选资深望重者任之。军机章京的选任,据《枢恒纪略》卷7载:“汉军机章京由内阁中书、六部郎中、员外郎 、主事、七品小京官由进士、举人出身者兼充;满军机章京以内阁中书 、六部、理藩院郎中、员外郎 、主事、笔帖式兼充”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确定汉章京额缺为20人 。

军机章京也是兼差 ,凡承旨入值军机处的官员,仍为原衙门的实缺并照例升转。军机章京一般为五、六品,领班章京为从三品或正四品。军机章京按例不参加京察 ,其奖叙升转由军机大臣酌情保奏,平时每届三年奏保,凡遇修补档案 ,编修方略等事结束时 ,均照例特保,故章京的提升较快,当时人视之为升官的捷径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十二月初十日奏定变通军机章京升补章程 ,定军机章京为实缺,其领班章京秩视三品,帮领班章京秩视四品 ,以下各章京俱按原品实授。并规定了三年递升一级的升补办法①。军机章京办理军机处的日常工作,处理文书,记注档册 ,撰拟文稿等 。自乾隆时傅恒任领班军机大臣始,军机章京亦同时负撰拟谕旨之责;还参与军机处新承办案件之审理;跟随军机大臣或单独奉派往各省查办和处理政务。

军机处设于禁廷隆宗门内靠北 、乾清门外西侧,军机大臣办公处名为军机堂。军机处内部组织 ,不见记载 。从军机处档案的《交片档》看,有满 、汉军机处之分,或简称“满屋”、“汉屋 ” ,由满、汉章京分别任事。又《行文档》中有“清档案处” 、“汉档案处”之设 ,或称“清档房 ”、“汉档房”,这是管理满、汉档案的分工。在宫廷之内,满屋的办公处设在隆宗门内之南 ,在军机堂对面之左,右为汉屋 。其职掌据《光绪会典》卷3所载,满屋分管在京旗营及各省驻防和西北两路军营官员的补放事务 ,负责内 、外蒙古、藩部及喇嘛等朝贡时拟赏单,并掌管军机处本身的一切事务性工作;汉屋办理在京部院及各省文职官员、绿营武职官员的补放进单,王公内外大臣赏单及拟给外国朝贡使臣赏单 ,办理皇帝交下的应当查考和应当办理的一切事情,以及负责军机处的对外联系,管理军机处的档案等工作。

军机处的设立 ,是清王朝对中央行政机构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出清代前期政治制度高度集权的趋向。军机处成立以后,逐渐代替了清建国以来所依靠的满洲亲王 ,贝勒参与议政的制度 ,废除了议政处;同时也削弱了内阁参与国政的权力 。军机处以“君权附庸”的地位,成为凌驾于内阁及各部 、院之上的全国政务的总汇机关,军国大计 ,无不总揽 。

三、通政使司

通政使司是沿袭明制。清入关后,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设立的。名为“通政 ”,是以政务比水 ,欲其上下常通之意 。据《清朝文献通考》卷82载,通政司“掌受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之事 ,凡在外之题本、奏本,在京之奏本,并受而进之于朝 ,核其不如式及程途稽限者。凡大政大狱,咸得偕部院予议焉。”其具体任务是,收各省题本 ,校阅后送内阁;查有题本不合规制的 ,送内阁参处;有逾限期的,移交关系衙门议办 。各省将军 、副都统与总督、巡抚、提督 、总兵等官,按季将奏过本章造具印册 ,咨送内阁查核。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七月,通政使因“事务甚简,半属有名无实” ,而被并入内阁。不久,旋于八月十一日又下谕恢复 。至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因改题为奏 ,职无专司,才被正式裁撤。

通政使司设通政使2人(满 、汉各1人,正三品) ,副使2人(满、汉各1人,正四品),参议2人(满、汉各1人 ,正五品) ,经历2人(满 、汉各1人,正七品),知事2人(满、汉各1人 ,正七品),笔帖式8人(满6人,汉2人) ,经承15人。分设启奏科、稿房 、吏房、礼房、上房 、火房等单位 。

通政司所属机构有“登闻鼓厅 ”,管军民击鼓伸冤之事,由参议1人兼管 ,由知事率役巡查,并有笔帖式满洲1人,汉军1人 ,经承6人,分设吏、户、礼 、兵、刑、工六房,分别办理所属事务。如有击鼓之人 ,由通政使讯供 ,确有冤枉,奏报皇帝交刑部审办。如系诬告,即送刑部按律加一等治罪① 。“登闻鼓 ”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设于都察院,由御史一人监管 。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移置长安右门外,以给事中或御史1人更替管理。到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才并入通政使司。这是统治者表示为人民“雪冤”的设施 。

关于“四川省蓬溪县的名人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瑞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rich.com.cn/zshi/202507-8971.html

(27)

文章推荐

  • 《朱子语类》理气段翻译

    网上有关“《朱子语类》理气段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朱子语类》理气段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翻译:问:“太极不是未有天地之先有个浑成之物,是天地万物之理总名否”说:“没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这样的道理,就有这天地;如

    2025年07月23日
    14
  • 冯绍峰拍新剧心居时的状态为什么很颓废?

    网上有关“冯绍峰拍新剧心居时的状态为什么很颓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冯绍峰拍新剧心居时的状态为什么很颓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冯绍峰为什么那么颓废可能是因为和赵丽颖分手导致他还没有转过来状态,毕竟要承受舆论压力和网友们的评论

    2025年07月25日
    14
  • 关于宗亲的诗句

    网上有关“关于宗亲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宗亲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描写家族的诗句有哪些1.晚霁中园喜赦作(唐代:储光羲)曭朗天宇开,家族跃以喜。译文:朦胧的天空微微亮光,家族奔跃着表达欣喜。

    2025年07月25日
    20
  • 张全蛋是富士康几号流水线

    网上有关“张全蛋是富士康几号流水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张全蛋是富士康几号流水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出生于1991年的张全蛋,自幼便生活在广东省的阳江市的一户普通的家庭当中,没有显赫的家世以及资产,一家人过着平淡但却幸福的生活

    2025年07月27日
    12
  • 机械公司工作日记大全

    网上有关“机械公司工作日记大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机械公司工作日记大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6月5日上午 我们早上9点到达柳工大门,首先由黄老师带领我们参观柳工产品展览馆,在这里给我

    2025年07月29日
    16
  • 水浒传中吴用的性格特点

    网上有关“水浒传中吴用的性格特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水浒传中吴用的性格特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水浒传中吴用的性格特点:沉着冷静,神机妙算,足智知多谋的。吴用是小说《水浒传》中登场的虚拟人物,梁山排名第三,上应天机星,山东省菏

    2025年07月31日
    12
  • 提高苹果梨果实内在品质的田间技术措施有哪些?

    网上有关“提高苹果梨果实内在品质的田间技术措施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提高苹果梨果实内在品质的田间技术措施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果实的内在品质是评价果实综合质量的重要内容,而果实中的糖酸含量和比值又是衡量水果内在品

    2025年07月31日
    12
  • 秦始皇的儿子都叫什么

    网上有关“秦始皇的儿子都叫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秦始皇的儿子都叫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秦始皇的儿子叫扶苏、公子高、公子将闾、胡亥。1、扶苏(大儿子)扶苏(?—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苏,常称公子扶苏,秦始皇大儿子,扶

    2025年07月31日
    13
  • 分享实测“微乐河北麻将有没有挂”附开挂脚本详细步骤

    亲,微乐河北麻将有没有挂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添加客服QQ群【】安装软件. 微信打麻将是一款非常流行的棋牌游

    2025年08月01日
    12
  • 实测分享“星悦麻将开挂神器下载”(原来确实是有挂)

    实测分享“星悦麻将开挂神器下载”(原来确实是有挂)>>>您好:星悦麻将开挂神器下载,软件加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星悦麻将开挂神器下载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星悦麻将开挂神器下载这款

    2025年08月02日
    8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sqyy
    sqyy 2025年07月26日

    我是瑞骐号的签约作者“sqyy”!

  • sqyy
    sqyy 2025年07月26日

    希望本篇文章《四川省蓬溪县的名人有哪些》能对你有所帮助!

  • sqyy
    sqyy 2025年07月26日

    本站[瑞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sqyy
    sqyy 2025年07月2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四川省蓬溪县的名人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四川省蓬溪县的名人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席...

    联系我们

    邮件:瑞骐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