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曾三颜四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曾三颜四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曾三颜四,禹寸陶分 ”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写的一副对联 。虽然只有短短八个字,但其中却蕴藏了四个典故故事。“曾三颜四”的意思是提醒人们要多反省修身 ,注意道德伦理;“禹寸陶分”则是鼓励人们要勤奋学习,有所追求。如果不了解这其中提到的典故,恐怕是没办法从这八个字中体会到这样的含义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学习下吧 。
有一幅极精彩的对联,上联:曾三颜四;下联:禹寸陶分。此联不仅对仗工整 ,平仄协调,关键是其所讲述的内容和表达的内涵。区区八个字,讲了四位历史名人以及四个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代表性典故 ,一字一人,一字一典故 。真可谓炼字纯青,佳联上品;内涵深刻 ,哲理人生。
“曾三 ”,指的是曾子和他的“吾日三省吾身”:曾子,名参,春秋战国之交鲁国人 ,为夏禹的后代。曾子是孔子早期的弟子,其上承孔子之道,下开思孟学派 。曾子参与了《论语》的编写 ,并著有《大学》 、《孝经》等书,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及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 ,被后世尊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复圣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
《论语·学而》记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 ,替人家谋划的事有没有做到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诚心诚意呢?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有没有做到时时温习巩固呢?”
“颜四”,指的是颜回和他的“问仁四勿 ”:颜回,字子渊 ,春秋末期鲁国人 。颜回十四岁拜师孔子,为孔子最得意门生,其甘于贫困而乐于好学的品质深受孔子之赞誉。颜回一生没有任官,大多追随孔子奔走六国 ,也没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儒家经典中,其思想观点与孔子基本一致 ,后世尊为“复圣”。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颜回问孔子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按礼的要求去做就是仁 。一旦做到这些,天下的一切也就归仁了。实行仁德 ,完全在于自己本人,难道还要求于别人吗? ”颜回又说:“请问践行仁的要求。”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要看,不合乎礼的不要听,不合乎礼的不要说 ,不合乎礼的不要做 。”颜回说:“我虽愚笨,也要按照您的话去践行。 ”
“禹寸”,指的是大禹和他做事的时间观念:大禹 ,为夏后氏首领。相传,因大禹治水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 ,为夏朝的开国君主,与上古时代的尧 、舜齐名 。大禹最卓著的功绩是治水和划定九州。
《淮南子·原道训》记载:“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璧 ,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禹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 ,冠挂而弗顾,非争其先也,而争其得时也。”日月不停地流转,时间不会去迁就人。所以圣贤之人不会看重直径尺长的玉璧 ,而是珍重一寸光阴,因为时间难得而易失。大禹为了追随时间,鞋子掉了也不拾取 ,头巾挂落了也不顾,他不是和谁争先恐后,而是为了赢得时机 。
“陶分” ,指的是陶侃和他的“当惜分阴 ”:陶侃,东晋名将,征西大将军。他出身寒微 ,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南朝著名诗人陶渊明为其曾孙。
《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常语人曰:“民生在勤 。大禹圣人 ,乃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真自弃也。”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像大禹这样的圣人,都珍惜一寸光阴;至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更应该珍惜一分光阴 ,怎可以安逸优游?生时对社会没贡献,死后默默无闻,那就是自暴自弃啊 。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所表达出来的是恪守仁礼,敬畏光阴的人生哲思,不失为做人做事之格言。
广东 ,简称?粤?,广东说的话叫?粤语?,古称?百越? ,?越?和?粤?通用。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三国时期,广东属于交州的一部分,与益州、荆州、扬州相邻,很荣幸被曹操 、刘表、刘备、孙权等势力激烈争夺。那么广东(交州)属于魏蜀吴中哪个的势力范围?好多人毫不犹豫地回答东吴。这个答案固然没错 ,可是广东(交州)曾短暂归顺蜀汉和西晋 。下面依据相关史料,简要分析如下。
士燮统治时期(公元187年?公元210年)
士燮,字威彦 ,苍梧广信人,他于187年被东汉朝廷任命为交趾太守。这时,交州刺史朱符征收苛捐杂税 ,实行暴政,被民众所杀,州郡大乱。这时 ,张角黄巾军大起义,动摇了东汉集团对各地的统治,军阀林立 ,交州也不例外 。士燮名义上东汉的交趾太守,实际上已成为割据岭南各郡的军阀。交州的要职多为士氏的亲族担任,如士燮之弟士壹任合浦太守 、二弟徐闻县县令士兼任九真太守、士的弟弟士武任南海太守。《三国志?卷四十九》中记载如下:
迁交趾太守 。交州刺史朱符为夷贼所杀,州郡扰乱。燮乃表壹领合浦太守。次弟徐闻令领九真太守 ,弟武,领南海太守 。
士燮性格宽厚有器量,谦虚下士 ,中原的士人中纷纷前往依附避难,如袁徽、许靖 、刘巴、程秉、薛综等名士。交州在士燮的统治下,国泰民安 ,百姓躲过了中原的战乱。这时的士燮,是交州无冕之王 。
归附东吴孙权时期(公元211年?公元280年)
公元211年,东吴派任命大将步骘为交州刺史 ,进军交州,士燮率兄弟归附。此后,士燮被孙权封为左将军 ,交州正式纳入东吴势力范围。晚年,士燮将儿子士廞送到东吴为人质,并每年贡献当地宝物以维持其政权,这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关系 。公元220年 ,东吴派吕岱代替步骘为交州刺史。
公元226年,士燮去世后,以今天广西北海市合浦为界 ,吴国将南岭以南诸郡划分为广州和交州,以北广州,以南为交州。他们治所分别为番禺和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东吴孙权任命吕岱 、戴良分别为广州、交州刺史 ,士燮的儿子士徽仅仅是九真太守 。随后,士徽反叛,被吕岱带兵剿灭。《三国志?卷四十九》中记载如下:
而燮子徽自署交阯太守 ,发宗兵拒良?即皆伏诛,传首诣武昌。
短暂归属蜀汉时期(约公元225年?公元229年)
公元223年,益州地方豪强雍闿受到士燮的蛊惑 ,反叛蜀汉,归附东吴 。诸葛亮休养生息数年,恢复夷陵之战的创伤后,于公元225年发动大军平叛 ,七擒孟获占领南中,另一路大军李恢继续向不毛之地进兵,占领交州 ,领交州刺史。
或许蜀汉占领的仅仅一部分交州,所占领地远远无法和东吴相比。占领时间也不长,只有短短几年 。公元229年 ,东吴和蜀汉重新建立盟约,重修旧好,蜀汉为表示诚意 ,撤去李恢交州刺史之职。这宣告蜀汉从交州退出,东吴完全掌握交州。《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建兴七年,以交州属吴 ,解恢刺史 。更领建宁太守,以还居本郡。
短暂归属曹魏与西晋时期(约公元263年?271年)
公元263年,蜀汉灭亡之后,交州吕兴等人造反 ,向曹魏称臣,希望得到支持,由于路途遥远 ,无法得到曹魏实质性支持而失败。晋武帝司马炎以晋代魏不久,派遣杨稷通过益州、南中夺取交州,斩吴交州刺史刘俊和大都督修则 ,大破吴军 。不久,东吴皇帝孙皓派大都督薛珝和苍梧太守陶磺等率兵击败杨稷,抓获杨稷 ,重新掌握交州。不久,杨稷吐血而亡,晋武帝嘉奖其忠烈 ,追封为交州刺史。《华阳国志》中记载如下:
被攻八月,救援不至,众寡不敌,遂为珝、璜所获。囚稷 ,欲以送皓 。稷呕血死。帝嘉其忠烈殁命,追赠交州刺史。
三国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到公元280年晋朝灭吴,共60年历史 。这六十年中 ,广东(交州)大部分时期在东吴掌握之中,隶属于东吴的势力范围。蜀汉和西晋仅短暂统治过广东(交州)部分州郡,时日很短 ,也没有效控制。因此,可以笼统地认为:三国时期,广东(交州)属于东吴的管辖范围 。
关于“曾三颜四什么意思?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瑞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rich.com.cn/zshi/202507-873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瑞骐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曾三颜四什么意思?》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瑞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曾三颜四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曾三颜四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曾三颜四,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