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文言文《竹子》翻译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文言文《竹子》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白话释义: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 ,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 ,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 、不偏不倚的人)。
竹子的心空 ,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 。竹子的节坚定 ,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 ,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 ,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 ,在那里住了下来 。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 ,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 ,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 ,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 ,数量也不到百竿了 。
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 ,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 。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 ,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 、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 ,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 ,生机盎然,好象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可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 ,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 ,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 。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 ,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竹子》 ,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唐·白居易《竹子》原文:
竹似贤 ,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 ,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 ,则思应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 ,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 ,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 ,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 ,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 ,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 ,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 ,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 ,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 ,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
嗟乎!竹植物也 ,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 ,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竹子》 ,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是白居易的早期作品 ,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时年作者三十一岁。白居易生长在一个民不聊生的时代,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危机和人民的疾苦。他幻想着当权者能够选贤任能 ,治理关下,企望着有朝一日自己能被重用,作出一番大事业,借养竹之事充分表达自己慕贤守道、坚贞不渝的志向 。
文章赏析:
全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谈竹子的四种美德:建善不拔 ,中立不倚,应用虚受,砥砺名行 ,夷险一致;正因为有这些美德,君子们多将之作为“庭实”。第二段写自己与竹相知相处的经过 。那是自己借居已故相国府宅东亭时,有感于原先种的竹已“枝叶殄瘁 ,无声无色 ”;经询方知其竹现状是与“他人假居”、无人爱惜竹子有关。
于是乎,作者“乃芟翳荟,除粪壤 ,疏其间,封其下”,爱惜并护理竹子将近一整天时间 ,他旋即感到,竹子以清光朗韵回报自己,付出真情。第三段借竹子前后不同际遇,谈人才的遭遇 。竹子“似于贤”得到人之爱惜和培植 ,对“真贤 ”的人又怎么得不到爱惜和培植。竹子与草木,就像贤才与一般人;竹子是不能自我张扬优点,而是靠人赏识它;贤才不能自我张扬才干 ,而是要各级领导使用贤才者,才能发现贤才们的才干,重用之。因此 ,贤才被各级领导掌握着命运 。
从植物配植,叠山理水,园林建筑三个方面分析中国日本两国古典园林在造景手法上的异同
1. 关于万州流杯池的诗句
关于万州流杯池的诗句 1. 流杯池的万州流杯池
位于万州高笋塘旁的“流杯池” ,因北宋黄庭坚曾在“流杯池”宴饮并书写了传世名作“西山碑 ”而闻名天下,为古万州的一大人文胜景,万州古八景之一 ,为曲水流觞。流杯池,系一石上凿沟,引水环注其间,而流杯饮酒之处。古时文人墨客围池边 ,将斟满酒的杯从泉头放下浮于池中,任其漂流,酒杯停于谁的面前 ,即该谁赋词饮酒 。
该池凿于宋嘉祜八年(公元1063年),又称“曲池”,亦称“曲水流觞”。流杯池畔有黄庭坚撰写的《西山题记》石刻 ,后俗称“西山碑 ”,属历史艺术珍品。西山碑高1米,宽2.6米 ,以天然山石一块刻成,碑文173字,字体行书 ,字径10厘米左右,系黄庭坚挥毫撰写。据史书记载: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黄庭坚顺江东归,道经南浦(现万州) ,应郡守高仲本之邀,到西山游览 。当时诗人见西山山麓(现万州高笋塘一带)鲁池浩瀚、竹柏丰茂 、亭榭环绕、僧舍点缀、即兴写成《西山题记》刻于碑上。清朝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万县知县冯卓怀 ,将“西山碑”拓本送给他的老师曾国藩,曾国藩称道:“海内存世,黄书第一”。
2. 能不能介绍下万州流碑池
万州简介 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新城―万州 万州概貌重庆市万州区地处四川盆地东缘 ,重庆市东北边缘 。
自东汉设县至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北周设万川郡。
唐 、宋改郡设万州 。明洪武六年改称万县。
1935年设万县地区。1992年设四川省万县市,辖8县3区,1998年改设重庆市万州区 。
现辖龙宝、天城、五桥3个移民开发区 ,14个街道办事处 、32个镇、45个乡。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
城市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 。2000年末总人口168万。
素有“川东门户 ”之称的万州,自古就是川东、渝东 、鄂西、陕南、黔东北的物资集散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千百年的沧桑变幻和劳动人民的艰苦 奋斗,使万州发展成为长江沿岸的十大港口城市之一 、长江上游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设立重庆直辖市后万州成为重庆市内仅次于重庆主城区的中心城市 。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长江经济带的形成,特别是三峡工程库区大规模移民搬迁和开发建设,形成了巨大的投资市场、物资市场和消费市场,给万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使万州成为中外瞩目的投资热点地区,为古老而年轻的万州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较好的物资基础,将有利于万州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 ,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168万州人民将高扬发展主旋律,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把万州建设成为三峡库区最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中心 ,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最优的科教文卫金融信息中心,功能最完善的旅游服务中心 ,重庆市新兴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基地和优质农产品基地,经济发达、社会文明 、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重庆市第二大城市 。
自然资源万州物华天宝,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岩盐远景储量2860亿吨 ,天然气控制储量2000亿立方米以上,煤、铁 、石灰石、石膏矿也十分丰富。
境内全部水资源总量20.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2.36万千瓦,可开发量15.88万千瓦 。桐油、柑橘 、蚕茧、茶叶、烟叶 、榨菜、生猪、山羊板皮质优量大 ,在全市 、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林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旅游资源万州区地处全国 11 条主要旅游线之一的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中部,为巴蜀四大旅游城市之一 。
现有旅游资源单位 130 余个 ,旅游小区 13 个,其中市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2 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处 ,市级森林公园 4 处。主要人文景观有:西山碑、鲁池流杯(曲水流觞)、天子城(天城倚空)、驸马坟 、甘宁墓遗址、虬溪书院(演易台)遗址、西山公园 、太白公园(西山夕照)、新宝塔、旧宝塔 、木枥观等。
主要自然景观有:甘宁青龙瀑布、盐井龙洞、岑公洞(岑洞水帘) 、龙泉洞、白水溪、潭獐峡 、天仙桥(仙桥虹济、又名石琴响雪)、蛾眉碛(蛾眉碛月)、千斤石(金岛印浮,又名玉印中浮),都历山(都历摩天) ,大垭口 、乌龙池森林公园、戴家岩、泉活 、贝壳山避暑山庄 。全区有三星级旅游饭店 1 家,二星级旅游饭店 6 家,涉外旅游船和国内旅游船 15 艘 ,旅行社 7 家。
1999 年接待海内外游客 94 . 65 万人。 基础设施水运:长江横贯境内83公里。
万州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年吞吐量200多万吨,是国家二类水运口岸 。万州正在建设长江上游最大的深水港,年吞吐量1500万吨以上 ,可常年通行万吨级船队。
三峡工程建成后,其港口地位更为重要,必将成为长江上游水运枢纽之一。 公路:境内公路密集 ,以318国道和省道万忠(县)、万云(阳)、万开(县)线为主干,与10多条乡镇公路形成路网,通车里程1319公里 ,年货运量900万吨,客运量4000万人次 。
正在兴建的重庆至万州高速公路将在2003年前全线通车。“十五”期间还将建设沿库区高等级公路。
铁路:由四川达川至万州的达万铁路已铺轨通车,成为西北 、西南部分地区进入长江到东南沿海的最佳捷径 。同时国家已经正式确定建设万州至湖北宜昌的万宜铁路 ,并将在“十五”期间动工建设,届时万州铁路将与全国铁路形成联网。
空运:距城区中心10公里的4C级万州民用机场正在加紧建设,2002年建成通航后 ,可全天候起降波音737、757飞机。 能源:全区现有电力装机容量17.9万千瓦 。
还有一批电力项目正在兴建。地方电力和三峡工程强大的电力将满足万州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电网与地方电网相互协调的三级输变点网络和城乡供电网络已经形成。
通讯:通讯实现了程控化、数字化 、光缆化 。全区现有市话容量27.6万门,城乡电话普及率8.9%,移动电话用户12.24万户。
供水供气:自来水日供应能力12.7万吨 ,年供水量达到2000万吨,天然气年供应量2100万立方米,用气普及率在60%以上。 海关:万州是我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 ,1917年正式设立海关,建国初期撤消。
1998年恢复万县海关,并建立了商检及动、植物检疫机构 。
3. 能不能介绍下万州流碑池
白岩仙迹 明朝万历年间 ,四川按察史曹学铨来万县考察,在他的倡导下,万县知县方登在太白岩山腰修建了“太白祠 ” ,塑李白像祀之。
鲁池流杯宋代以前,此地曾是一片低洼的沼泽地。宋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南浦(现万州)太守鲁友开主持开凿聚水,凿出了一个“池广百亩”的池塘 ,并在水池中种莲 。
尚绕塘“建亭三,名高亭、鉴亭和集胜亭,三亭之前列射棚,植花木。”后成为州人游览之胜地。
人们为纪念他凿池之功 ,命名为“鲁池” 。 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冬,员外郎束庄续任南浦太守,又扩建了鲁池。
据《万县志》记载 ,束庄首先在池南岸修建一亭,曰:“碧照亭 ”,取“水之碧波荡漾”之意 ,又在此亭数步之遥处建一“土地祠”,以“安神灵 ”;祠之北,柳荫翳茂处又建一亭名“柳荫亭”;亭之西有一块丈余见方的青石 ,形如席,束庄令其凿成石沟,引水环注其间(即流杯池) ,并在此旁盖茅亭一个,名“玉亭”。之后,又先后在鲁池上修建了“西山亭 ”和“飞云楼” 。
至此,西山下鲁池旁已是亭榭林立 ,为川中和渝东少见之胜景。 南宋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万州郡守赵善赣,在鲁池四周“广其封植之意,增海棠 、桃、李、荔枝、梅 、竹及花木五百株”。
以后由于战乱等多种原因 ,鲁池四周“松干交摧荆棘满地 ”,一派荒芜之状 。清时野茭笋长于池中,故人们称为“茭笋塘”。
当时万县人常念“茭”为“高 ” ,故遂俗称“高笋塘”。1924年杨森驻军万县,为扩建城区道路,于1927年对高笋塘也稍加修饰 ,四周种柳,池内植荷,池围道路 ,命名为环塘路。
流杯即流杯池 。和鲁池相距不足三十米,系一石上凿沟,引水环注其间,而流杯饮酒之处。
当时文人墨客围池边 ,将斟满酒的杯从泉头放下浮于池中,任其漂流,酒杯停于谁的面前 ,即该谁赋词饮酒。该池凿于宋嘉祜八年(公元1063年),又称“曲池”,亦称“曲水流觞” 。
“曲水流觞 ”据《字源》记载 ,出自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书,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湍激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泳,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一段以“流觞曲水”为中心的园林景致描写,其后被广为传诵 。流杯池占地二千平方米有余,有名人石刻多处。
流杯池与鲁池为邻 ,故称“鲁池流杯 ”,为古万州的一大人文胜景。 流杯池畔有北宋黄庭坚撰写的《西山题记》石刻,后俗称“西山碑” ,属历史艺术珍品 。
西山碑高一米,宽二点六米,以天然山石一块刻成 ,碑文173字,字体行书,字径十厘米左右 ,系北宋黄庭坚挥毫撰写。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他顺江东归,道经南浦(现万州)应郡守高仲本之邀 ,到西山游览。
当时诗人见西山山麓(现万州高笋塘一带)鲁池浩瀚,竹柏丰茂,亭榭环绕,僧舍点缀 ,即兴写成《西山题记》刻于碑上 。清朝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万县知县冯卓怀,将《西山碑》拓本送给他的老师曾国藩 ,称此为“海内存世,黄书第一”。
石琴响雪在万州旧城区苎溪河上,有一块天然巨石横跨东西两岸 ,形成一座天生的石桥。它像一把平放的石琴,淙淙的流水声便是琴音,故得名“石琴 ”。
桥下溪水平稳的流淌 ,但一出桥洞便吼声高歌直奔崖下,形成一道飞瀑,激起层层水花如雾似雪 ,故得名“响雪” 。清朝壅正年间,杨木源在桥东西头题名“响雪”及“石琴 ”。
故有“石琴响雪”之誉。 峨眉碛月长江南岸翠屏南山下岑公洞以下沿长江有一湾碛坝,冬春水落碛出,细石斑斑 ,积累成碛,形如秀眉,故称峨眉碛 ,也称红沙碛 岑洞水帘陆游、王士桢等均到此游过,并题诗传世,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宋朝著名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冒雨畅游岑公洞 ,曾留诗两首 。
其一:“肩舆欲到岑公洞,正怯冲泥傍险行。应是岑公闭清境,春江一夜雨连明”;其二:“蓬窗夜静雨如渑 ,好似糟床压酒声。
此时岑公不能饮,吾侪强健可频频 ” 。洞口上方有行书横写“岑公洞”三字。
翠屏双塔 翠屏双塔洄澜塔及文峰塔,洄澜塔位于今万州城长江南岸 ,翠屏南山下,与长江北岸钟鼓楼对峙,建造于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迄今保存完好。塔身为六边形的九层楼亭阁式 ,砖石结构,刹顶高一点五米,塔体通高三十二米 ,别具风格 。
塔底层开门,其侧有雕刻,门向南偏东。塔门左侧有一碑 ,题有“清乾隆庚戌”字样。
4. 有关流水的诗句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 。--秦观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李煜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柳永
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白居易
落花坛上拂 ,流水洞中闻 。--李易
无限春愁莫相问,落花流水洞房深。--赵嘏
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刘长卿
黄卷清琴总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 。--李嘉祜
诗成流水上 ,梦尽落花间。--钱起
远山芳草外,流水落花中。--司空曙
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 、断肠南浦 。--欧阳修
酒到强寻欢日路 ,坐来谁为温存。落花流水不堪论。--李之仪
钱塘江上客归迟,落花流水青春暮 。--向滈
流水落花都莫问,等取 ,榆林沙月静边尘。--王质
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黄裳
忆高阳,人散后 。落花流水仍依旧。--王雱
醉归来 、恰似出桃源 ,但目送、落花流水。--黄庭坚
门外落花流水。日暖杜鹃声碎 。--谢逸
落花流水两关情。恨无凭。梦难成 。--张继先
暮雨朝云相见少,落花流水别离多。--赵鼎
欢心未已。流水落花愁又起 。--向子諲
玉楼依旧暗垂杨。楼下落花流水、自斜阳。--邓肃
歌声里 。落花流水。明日人千里。--冯时行
一瞬光阴,霎时蜂蝶 ,还付落花流水 。--史浩
问伊今夜在谁行。遗恨落花流水 、误刘郎。--赵善
括烟雨楼台,晓来独上无滋味。落花流水 。--陈亮
此情苦,问落花流水,何时重见。--高观国
流水落花去路 ,画象棠阴陈迹,霄观傍楼台。--魏了翁
记年年、曾来几度,落花流水 。--陈以庄
流水落花芳草渡。明年好记归时落。--陈德武
流水落花 ,夕阳芳草,此恨年年相触 。--周端臣
碧草烟淡,落花流水 ,不堪回伫。--赵以夫
宿粉残香随梦冷,落花流水和天远。--汤恢
恍出山、红尘吹断,落花流水 。--刘辰翁
斜阳落花流水 ,吹紫宇 、澹成林。--赵文
夕阳芳草,落花流水,依然南浦。--詹玉
春来春去 。人在落花流水处。--吕岩
流水断桥芳草路 ,淡烟疏雨落花天。--牟融
利及生人无更为,落花流水旧城池。--熊孺登
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琴 。--李群玉
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高骈
百年流水尽 ,万事落花空。--韦庄
流水物情谙世态,落花春梦厌尘劳 。--谭用之
古岩寒柏对,流水落花随。--修睦
落花徒绕枝 ,流水无返期。--张生妻
愁以碧溪南岸 。流水落花无限。--侯善渊
去去天荒地老,流水无情,落花狼籍。--白朴
流水落花何处路 ,绿阴幽草可怜生 。--程文海
5. 万州八景的八景由来
景观位置位于现在万州长江以北,竺溪河(天仙湖)以南的北山。
“都历摩天”,指的是都历山高插入云。明;沈巨儒诗《都历摩天》是这样描写的:天际孤峰一柱擎 ,诸峦罗列仙潮尊 。
大江倒影虹跨涧,明月当空玉满昆。何用仙人九节鞭,直探素女洗头盆。
巫峰十二参差立 ,共仰此山公领孙。苎溪河东岸的北山脚下,是唐宋故城,明清时县城也只限于环城路一带,都历山在县城后面 ,被认为是县城的主山,因位置在原县城之北,故之名北山 。
从县城仰望都历山 ,山势陡峻,高插入云,称作“都历摩天 ” ,以形容其高。实际上都历山只是比太白岩、天城山略高一些,由于地处县城背面,一向为人所看重。
都历山山顶地势平坦 ,居高临下,俯瞰县城,是县城之屏障 ,在古代战争中,双方都要先占此山,以控制县城 。北山的半山,曾建道观 ,故名“北山观”。
北山踞县城之顶,俯压县城,先踞为胜。明代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就在北山山半建了石城 ,是军事性的防御建筑 。
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至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午)进行了扩建,石城高6公尺左右,城上有两公尺高的石碟146个 ,周围通长400公尺,石城前后均有炮台。清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政府为保护县城 ,曾屯兵石城。
同治年间,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县里又屯兵结营于此 。清末民初 ,石城建了庙宇“昭明宫”。
现已改建为“弥陀院 ”。从长江下行在江上远望万州,都历山浮若圆珠,这种景观平时不见,而常出现于雨中 。
由于烟雨 ,都历山腰云雾缭绕,都历山顶圆珠似的浮于云雾之中,呈现出“浑若圆珠”的景象。清李鼎元有诗云:“路入巴东好处好 ,万州廓外最清奇。
南山云接北山雨,正是寒江欲暮时。”这后两句的景色,就是都历山“浑若圆珠 ”的时候 。
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 ,旧城环城路一带已经拆迁,都历山虽然仍在,失去了下面旧县城的衬托 ,随移民迁建原县城之上的枇杷坪又形成新区,但摩天的感觉就不如原来了。注:竺溪河为三峡库区蓄水前的叫法,如今三峡库区蓄水后 ,竺溪河水面宽广,万州政府在竺溪河口内侧狭窄处修建了一处堤坝,这样,竺溪河变成了现今的天仙湖了。
景观位于长江以南的南山 。秋屏列画是指对江的翠屏山 ,古时绿化很好,郁郁葱葱,叠翠如屏 ,极目远眺,恰如屏障,直如一幅图画。
如孙本卓《南浦八景 秋屏列画》写道:爽挹西山景 ,屏开玉器浮。茂林迷古诗,小港杂渔舟 。
翠列千岩晓,红深万树秋。天然图画好 ,清宓与营丘。
南山正对着旧县城的南门,县衙门座北朝南,翠屏山恰似一面绿色屏墙对着县署 ,长江河段到了这里转流向东北 。根据这一地形,宋 范成大有诗:前山如屏墙,得得正当户。
西江朝宗来,循屏复东去。此景随着旧县城城址的消失 ,而南山已农耕开发殆尽,秋屏列画就名不符实了 。
峨眉碛月在南山脚下,水落时出现一弯大碛坝 ,形如娥眉,细石斑斑,极为可爱 ,峨眉碛成为八景之一,与当地民俗有关。据记载,万州人每年在正月初七日(人日):“乡市土女渡江南峨眉碛上 ,作鸡子卜击小鼓唱竹枝歌。”
所以人们对峨眉碛十分钟爱。清李鼎元诗《峨眉碛》:仲春暖似夏初时,万县桐花开满枝 。
夜半山岈残月吐,一痕沙碛画娥眉。三峡工程二期蓄水水位上升后 ,峨眉碛已在水下了,岑洞水帘在南山江边一个岩嵌,是一个溶洞,《方舆胜览》记载:“洞广六十余丈 ,深四十余丈,石岩盘结如华盖,左右方池泉涌出岩际 ,松竹藤萝,真神仙窟也。”
隋末时有名岑道愿者因避乱由江陵溯江而上至南浦,爱石龛幽静 ,遂隐居此洞,遂名岑公洞 。岑道愿“爱石龛幽静,遂居其下 ,片衣粒食,悉无所营,时已百余岁 ,肌肤若冰霜,宴坐二十年兀然化去。 ”
活了120多岁。《四川省志》记:“唐(隋末)岑公曾居于此,有石状如芝,名石芝 。
又有泉曰:灌芝泉。”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南浦大早 ,地方官员到岑公洞里求雨后即得了雨。
地方衙门禀报朝廷,朝廷封岑道愿为冲妙大师虚鉴真人,并迁妙庭观于洞旁 ,一时香火鼎盛,岑公洞遂成名区 。宋黄庭坚、陆游,清王渔洋均有游岑公洞之诗。
现洞内尚存宋以来石刻多幅。清代丁凤皋万县八景涛《岑洞水帘》:石室藏真地 ,丹还不计年 。
层岩仙瀑泻,半壁水帘悬。钩转蟾光老,珠跳鹤泪圆。
胜游消永日 ,回首白云眠。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岑公洞口略高于水,洞门尚存 ,三期水位蓄水后亦将没于水下 。
景观位于长江以北的西山。有“西山夕照”和“曲水流觞 ”两景,如西山列为西山夕照”和“白岩仙迹”两景,则共为三景。
“西山夕照”有的称为“白岩仙迹 ”前者按自然景观命名,后者指诗仙李白曾在此读书一事 。清丁风皋万县八景诗《西山夕照》:西山迎爽气 ,霁景夕阳殷。
散绮收前壑,余霞浸一湾。脚垂新雨歇,舍返片云闲 。
明月招邀上 ,诗仙映醉颜。清万县知县陆玑登太白岩有诗刻壁,文如下:丙辰既望独游太白岩题壁树梢高处露瑶宫,梯石层岩曲折通。
一道红阑新补景 ,春游宛在画屏中 。岩谷云多石气凉,在山养性出山忙。
问谁不爱烟霞痼,随处安心别有乡。咸丰六年仲春陆玑题子承绳侍曲水指高笋塘边的流杯池 ,“曲水流觞”指古代一种风俗,称“修禊事”,即每年三月上巳日 。
中国日本两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异同之我见
提起日本园林 ,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与我国园林大致相同,既缺乏中国园林的恢宏气势,又缺乏中国园林中精巧的人工建筑。然而,如此在我们看来似乎平淡无奇的日本园林 ,却在当今世界园林中占有着一席之地。
虽然日本园林看似同中国园林如出一辙,但当人们从文化的角度审视日本古典园林时,却惊讶的发现 ,无论从置景,点景,还是整个园林的创意布局 ,随处都带有中国文化影响的鲜明痕迹,隐含着大量中国文化的基因。漫步于日本古典园林中,你会寻觅到许多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踪迹以及诸如岁寒三友 ,竹林七贤等的影子 。我们首先从它的历史谈起,从文化的角度审视日本古典园林。
一 、日本古典园林简史
日本庭园的特征可以说是把自然原封不动的纳入写实表之中,又包含着把自然象征化的非常巧妙的写意造园法。奈良时期日本园林进入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宫廷和中央贵族的园林比较发达 ,均以泉池和蓬莱岛为主体。曲水宴的流行,是这一时期日本园林的文化特色之一。平安时代天皇定都京都,造园技艺也有发展,在这个时代里建筑方面出现了华丽的寝殿式建筑 ,由这种建筑而发展起来的园林叫“寝殿造式园林 ” 。镰仓时代武士在镰仓建立幕府。造园上,出现了禅寺园林,同时枯水园林也开始在禅寺园林中萌芽。室町时代是日本造园时代的黄金时期 ,最富有日本特色的枯水园林成熟发达 。同样被视为日本风格的园林还有茶庭,兴盛于桃山时代普及于江户时代。其次,在江户时代产生了及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园林—大名园林。
综观日本园林发展史可以看到 ,起步于飞鸟时代的日本古典园林在不同时代,其造林主题,主体 ,形式,思想等都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这些恰恰形成了日本园林的特色 。
二、日本庭园样式简介
茶庭式 ,即茶室附带庭园的结构。细分为构筑物简单朴素的草庵式和以观赏为主的书院式。
筑山林泉式,即以河,岛,林 ,泉为主题的建筑结构,分为中岛林泉式,寝殿造林泉式江户林泉式等。
枯山水式即全部不用水 ,而是用石组象征瀑布,用白砂象征流水,用修剪的树木象征山的意趣的庭园 ,枯山水式园庭又称石庭,是禅和中国水墨画等相结合的结晶,是园林造型中高度诗化的产物和象征注意的极端表现 ,被誉为无挂轴的山水画 。
三、日本园林自身文化的特点
由于历史上一直受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日本古典园林尤其是江户时代修建的一些大名园林更是洋溢着中国式园林的风格。尽管中国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处处彰显 ,但作为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结晶和精神产品,日本式古典园林仍然无时无刻不在显示其自身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典型的日本美。
四 、日本园林与缩小志向
园林本来就是缩千里于方寸的艺术 。世界上大概没有哪一个民族像日本民族那样擅长“缩小”之技崇尚纤细,细微之美。大德寺龙光院有一著名茶室名“寸松庵”,室内低矮窄小无法直身 ,室门上挂有一遍“蜂房蚁穴 ”很形象的说明了这一茶室的特征。茶道兴起之初,茶祖绍鸥设计的茶室面积仅有4.5个榻榻米(一个榻榻米相当于1.33平方米),这种面积的茶室一直流行到千利休的草庵茶道成型为止 。茶室的入口一般也狭小如窗口 ,客人不分贵贱都需俯身屈膝才能“钻入”。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营造平和谦恭的气氛。无论尊卑进入茶室俯身屈膝之际,谦恭之情悠然而生 。
五、日本园林的崇石心理
与中国园林相比 ,置石造景在日本园林的地位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如果以貌取石,与太湖石相比 ,日本园林中的山石可谓貌不惊人,有些名园(如龙安寺石庭)的山石甚至可成为丑石,从文化角度看 ,与注重山石外形相比,日本人更注重石之精神,石之灵魂。岩座,岩境来自日本古代神话 ,这类神话认为,日本的祖先神是来自天上,天皇就是天神之“天孙” ,日本的国土是由天孙建立的 。赋予园石某些特定喻意用以象征向往的世界,使园石大量人格化或神格话,也是日本崇石的具体表现。《作庭记》中的庭石已经出现“三尊石 ” ,“君石”,“臣石”这类名称。
六、日本园林与恋海情节
在创世纪神话中,海洋是日本名族起源的原点。“日本三景 ”(松岛 ,天桥立和严岛)主要以自然风景构成,是自古以来日本人心中最美丽的地方 。这样的大海情节也深深物化在园林中,仿海造景一直是日本园林的主题之一。枯山水园林出现后 ,本来象征海滩的白沙,替代园林中的泉池,直接代表茫茫大海。这种追求海景的强烈意识,进入江户时代后有了更大的发展 ,人们直接把园林建在海边,或引海水入园池,建造了所谓“潮入式园林” ,这时,池边白沙滨又由抽象回到了具体,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滩 。
七 、日本园林与尚武精神
同为封建社会 ,中国的统治阶层为士大夫,衍生出来的是士大夫文化,尚文文化;而日本的则是以将军为首的武士,武士支配下的是尚武文化 ,武士文化。反映在园林上,则是中国文人园林的发达和日本武家园林的繁荣。令人直接感受到尚武气氛的是大名园林,以皇宫 ,寺院和贵族邸府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日本园林,竟如武士时代后披上了浓厚的尚武色彩,甚至是杀伐之气 。“六义园”最富有文学情趣,“和歌之园”的美称 ,它在建园之初就设置了骑射场,不仅是习武之地,也是武士们的身心磨练场。在园中设骑射场这一尚武风习一直持续到江户中后期 ,骑射场上的刀光剑影,与追求尘外无垢世界而建的茶园形成了强烈对比,成为日本古典园林的又一大特色。
八、日本园林与文化兼容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 ,加上江户时代长期推行闭关自守政策,历史上一直处于孤立状态,孕育了高度发达的单一文化 。然而 ,只要揭开日本文化的一角就会发现,多为独具一格的日本文化,实际很大程度上是日本民族长期吸收各种外来文化所形成的聚合题。在古代 ,中国文化从典章制度,政治思想,宗教,生产技术,文学美术 ,建筑,医学等几乎所有的领域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日本文化仍以兼容并纳的态度 ,吸取精华,形成了仍然保持着自身特色的近代文明。
平安时代的日本园林就像一个大熔炉,把日本固有的迷信思想 ,道教佛教,儒教,阴阳五行等思想共熔一园 。在日本最早的造园书《作庭记》里 ,作者阐述的重山叠水原理就来源于各种思想,例如,蓬莱和龟鹤石为道教学说 ,三尊石和须弥山为佛教之理,君臣石为儒家之言,水流置石植树方位属阴阳五行之论,可以说 ,正式靠这种对各家学说的杂糅才成就了这一日本造园经典。室町时代的枯山水式庭园,受到的是中国禅宗和北宋绘画的影响,将禅宗发挥到了极致。·日本园林也正是因为具备了以上这种一体兼容的特点 ,才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丰富的园林文化,才使其貌似中国园林却本质相异,别具一格 ,在世界园林中大放异彩。
关于“文言文《竹子》翻译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瑞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rich.com.cn/zshi/202507-863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瑞骐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文言文《竹子》翻译》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瑞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文言文《竹子》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文言文《竹子》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白话释义: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