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孙髯翁为昆明大观楼所题写的楹联是: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孙髯翁为昆明大观楼所题写的楹联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一、原文
1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 ,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 ,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 ,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2、 数千年往事 ,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 ,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 ,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 ,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翁题昆明大观楼
二、注释
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帻:古时的一种头巾。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翥:飞举 。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翠羽:翠绿色的鸟雀 。芙蓉:莲花。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 ,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三 、译文
1、上联译文: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 ,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 ,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 。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 ,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小鸟和几抹灿烂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枉费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 ,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2、下联译文:数千年的往事 ,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 ,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 ,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 。这些伟业丰功 ,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 ,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 ,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扩展资料1 、大观楼,位于云南昆明市近华浦南面 ,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由巡抚王继文兴建。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一百八十字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 ,大观楼因长联而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齐名的中国四大名楼。
2 、大观楼公园,古称近华浦,在昆明城西南 ,明初沐英在此建“西园”,濒临滇池草海北滨。清同治五年(1866年)马如龙《重建大观楼记》记载:“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称巨浸焉 ,池之湄有浦,曰近华,因其近太华而名 。”
3、大观楼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昆明大观楼描写昆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
昆明 ”一词作为地名 ,在唐代以前很难稽考。关于“昆明”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昆明”最初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昆明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写作“昆”、“昆弥”或“昆淋”。早期并非城市名称 ,而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即今日的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见诸记载,“昆明 ”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 。当时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写道:“西自同师(今保山)以东 ,北至叶榆,名为嶲 、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 ,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由此可见 ,“昆明”一词是古代云南一个少数民族的族称。
“昆明 ”作为地名出现,则是在唐代 。“武德二年,于镇置昆明县 ,盖南接昆明之地,因此为名。”按此处置昆明县,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镇(今盐源县境)。唐代为什么把定笮镇命名为“昆明” ,记载当中已写得很清楚,系它接近昆明之故 。此处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盖汉唐以前 ,昆明族大部定居云南西部地区。直到南诏、大理国时期,乌蛮 、白蛮兴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 ,为乌蛮、白蛮据有,昆明族才东迁滇中,聚居于滇池周围。宋宝佑二年(1254年) ,元灭大理,在鄯阐设“昆明千户所 ”,“昆明”始作为地名出现 ,延续至今。
“昆明”一词的含义,晋常琚解释说:“夷人大种日昆,小种日叟 。 ”这句话可解释为人口众多的昆明族。
至于有的地方志记载:“昆明北之梁王山名昆仑……昆明之名取义于云南洪水退除,昆仑山南方有离(黎)明景象 ,当属非虚…… 昆明名取义不外标识云南之文明景象……谓日月相推而明生可以烛照一切,盖云南僻处边徼,开辟较后 ,以昆明名省会,谓自后当可比同腹省,或其光明更著 ,可以照耀各先进省也。更就字形言,昆为日比二字并合而成,即日日相比之意 ,言其文明将日比一日进步也;明为日月二字并合而成,即日月合璧之意,言其前途之发达将如日月之升恒也 ,昆明之取义如是……”此一家之说,仅供参考 。
远眺坐拥昆明湖的山脊,恰似一睡美人静卧在那里,接大地之灵气 ,润湖水之神韵,与人文共通和谐。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描写昆明的写景 抒情 散文 ,供大家欣赏。
描写昆明的写景抒情散文:喜欢昆明
这些年或公差或私游 ,曾几度到过春城昆明,我喜欢这座城 。
我喜欢昆明的冬天。春城的特色是气候温和四季皆如春,每一个季节都舒适和美丽 ,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冬日来这里视觉感受到的冲击。隆冬时节里,我故乡的北国大地是冰封雪冻,草枯叶落的世界在单调中总似透着些苍凉 ,我生活的巴蜀盆地阴冷潮湿,云笼雾罩下常让人感到沉闷和压抑,但这个时节到昆明则是别样的景象 ,满眼郁郁葱葱,红土地上绣满了绿植被,花繁叶茂显得色彩缤纷,街头翠绿的香樟树散发着清香 ,盛开的冬樱花艳若红霞,环湖路边高大挺拔的银桦树风姿绰约,状如棕榈的加拿利海枣流露着异域的风情 。更令人陡然为之精神一振的是蓝天辽阔白云悠悠 ,高原阳光挥洒着特有的灿烂和爽朗,让人顿生忍不住要大口深呼吸的痛快酣畅感。沐着暖阳走到海埂大坝翠湖公园里,看从西伯利亚不远万里来越冬的红嘴鸥成群的飞舞 ,那成千上万只白色精灵在碧水上嘎嘎鸣叫着嬉闹,在人们头顶上盘旋着争食,处身这生机盎然的和谐画面中 ,人会情不自禁的进入和陶醉在脱俗忘我的境界。
我喜欢昆明灵秀迷人的风光 。三面环山南濒高原湖泊滇池,昆明城便有了湖光山色的绮丽。滇池是昆明的肺腑,为这座城带来了怡人的清新 ,是昆明的眼睛,因了这点睛的一笔,这座城便闪动着迷人的秋波。城里有展示各少数民族生活环境 文化 风情的民族村,有集全国各地特色和95个国家风格、世界上唯一完整保留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 ,这些都能让人在开眼界中怡性情受熏陶。我更喜欢登临西山的体验,站在陡峭如斧劈刀削出的?龙门?上,俯瞰这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滇池和这省城城区的景象 ,令人豪气顿生,油然会想起大观楼上那幅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的首句:?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会想起七下西洋的郑和等大批云南志士们创造的壮举 ,会想起对中国现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西南联大和培养了朱德等几十位将帅的陆军讲武堂 。凭栏临风,似能看到昆明和云南崛起的雄姿,看到丝绸之路国家日益紧密合作的大潮涌动!
我喜欢春城弥漫的文艺范。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生活着52个民族 、全省人口1/3是少数民族。在昆明街上 ,随处可见色彩缤纷的少数民族风格的服饰,多姿多彩悦目又赏心 。少数民族多能歌又善舞,在民族村可观赏他们的表演 ,街上的店铺里也时见演奏民族器乐的场景。多民族的融合体现了开放和包容,也创造了时尚,我感觉昆明的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文艺范。由此也想到 ,生长于斯的聂耳以仅24岁的年龄,能谱出《义勇军进行曲》这不朽的杰作、能有35首作品传后世,除了其天分和勤奋 ,昆明这富有艺术养分的土壤可能也是一个因由吧?
我喜欢昆明,也期待着云贵高原上这颗明珠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描写昆明的写景抒情散文:昆明小感
今天是十月的最后一天 。我却不是在家度过的。迎友人相邀,便来到了这素以?春城?著称的昆明。
昆明 ,好一座极具民族特色且令人温暖的城市 。
刚下火车。让我第一眼看到的,并不是什么水泥高楼,而是一排排罗列有序极有少民风情的建筑。看得出来,其实这些建筑 ,也不是什么木质构筑,只是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着了色、造了形而已 。云南,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省份之一。广西 、青海、西藏、新疆等我国的少数民族也较聚集的其他地方 ,我还没来得及一一走遍。然而,这云南,我到了 ,我是内心里有一种说出不的幕仰。
从这些建筑不难看出,其少民文化的底蕴是极其深厚 。眼下的建筑虽并不是太高,大道上的 广告 牌也都是古色古香的木质或竹料做成 ,并还漆上了青铜色,显得有点古朴。却这些木质或竹质的牌子,都是有人用他们的工艺稍做火喉处理过的。不仅外观堪美堪雅 ,而且,这样做成的东西坚固耐用 。
四处林立的路标 、牌子,还有不远处能让人依稀可见的独家院子,有似我们土家人的吊角楼 ,但又不尽然是。或许这就是他们的文化。其实我们各民族汇成的华夏文化,原本也就是如此,虽都是中华文化的大统 ,却现已基本汉化的大统汉文化,也不过是善取其精华,聚成精萃而已 。各文化也似是近似 ,但又炯然各异。
当然,我们中华的文化之深之广,我是没法言尽的。况且我也没有在这方面做过太深的研究 。然来这昆明一趟 ,却令人感触非浅:她们至今尚能保留有其特色并传承着,确实及为难得。
听朋友说,昆明这些年来的发展 ,很快的。然我身临其境,我感觉到了 。从季节上讲,祖国 其它 的地方都早已是萧刹的晚秋了,甚至东北是已经入了冬。却这里 ,一切还是那么生机盎然、颇具生机。没有半点儿秋末的气息。四处散来的城市建设之声,于昆明的风中洋溢着,如歌 。
古朴的建筑四周 ,依还是绿色苍劲、让人快意。偶尔柔风过处,几片叶儿撒落下来,还是绿的。拾起来拿在手中 ,总觉得比南国都市的绿还要怡人 。绿,相对南国都市是要嫩许多。
昆明的风,也没有我国北方的那般狂烈 ,没有广州、湛江 、深圳、福州、厦门的风,来得那般勇猛。而这儿的风,是轻缓的 ,柔和的 。风过处,不见秋丝毫的萧瑟。
随风飘落下来的叶子,撒在大道上,洒到昆明的湖里。清柔的湖水 ,也是那般惬意 。零星浮游的混镂花,承着轻轻的叶片,尽情的在湖水面上游荡着。似在它们的眼中 ,是没有丝微地闹城的喧哗,没有丝微地世间的沧桑感。其实硕大的尘世间,它们的生命并不高贵 ,甚至还可以说是算卑微的,然它们在其卑微中,依是静静地 ,呈现着它们独有的那份生命之美 。
这不由让我想起前不久,一位网发来的一小段言语:
生命如草介,一季芬芳转瞬即逝。只有经历了卑微的历炼 ,才会懂得绽放尤为可贵。卑微令其了解人生沉浮荣辱,使其了知世事沧桑。于卑微处追寻高贵,于繁华处从容冷静,方能涉过流金岁月 ,方能最终让生命之花傲然绽放!
细想,这昆明古朴的民族文化在这盛世间仍孤傲传承,依还在现代发展的大潮风浪中 ,保留着它的特色,无不与这短短的几行文字,也有着同样的寓意呢 。
描写昆明的写景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芒种 未到 ,忽见几道闪电,伴随着远际几声闷雷,铺天盖地的雨来了 ,淋淋沥沥泣泣。是否就是继而雨季的开始,我并不知晓。但顺着干旱三年前的回忆,雨季便是这么开始 ,这才是昆明的雨气,这便是要开始的雨季!
随着连续三年的大旱,雨季 、雨伞这两个概念逐渐在昆明人的意识中淡去,在绝大多数昆明女性的概念中 ,雨伞遮阳的作用远比避雨要大的多,也频繁的多 。 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逢夏季 ,雨伞便是书包里面必不可少的东西了。当时时兴背的双肩背包正是符合这种需求,书包的左右两端,都有一侧包 ,包的深度与直径,刚好够放一把伞或是一瓶水,于是学生们书包两边一瓶水与一把伞的组合 ,遍成了常态。
每逢雨季,昆明的空气是足够湿润的,或者说 ,是比较潮湿 。雨断断停停,连绵不断,永远有一种摇摇无期的感觉。纵然是阴雨不断,但是并不会让人感到气闷与压抑。昆明本来就是满眼的绿色 ,在雨的滋润下,植物们更是展现了一种盎然的姿态 。叶茎上还沾着 雨水 ,几乎成了一种回忆的模式。经常听到长辈们抱怨道?这天肯定是破了!?来形容这无尽的雨季。雨季里面必不可少的食物 ,便是野生菌了 。干巴菌、牛肝菌、青头菌 、见手青、鸡油菌成了每一家昆明人在下雨天必不可少的桌头餐食。热锅之后,加入足量食用油,油热之后加入蒜片、辣椒段炒香 ,加把整盘切片的菌倒入,随着几分钟的翻炒,一盘美味就诞生了!虽然步骤比较简单 ,但是要炒出真正地美味,是需要足够的 经验 的的,炒的时间过长了 ,菌会变干,无法体现出鲜味与嫩爽感;炒的时间短了,又怕菌不熟,吃了人会中毒。其次 ,便是辣椒和油的掌握,辣椒段的长度必须根据菌的种类和切片大小来决定,油要足量但不至于腻口。
炒野生菌是昆明雨季里面典型的一道家常菜 ,在儿时的回忆里面,我不记得有多少个夜晚,坐在餐桌前 ,看着窗外的夏雨,享受着这一道美味 。雨的声音被模糊了,菌的香美被模糊了 ,童年的老宅被模糊了,那一直流传的情感,却是记忆里面永恒的。享受这自然地馈赠 ,重复着简单的生活,体现着平凡,承载着平淡,最后 ,用内心来回味这一种源于生活最本质的美味。不知道是这道菜的影响了昆明人的生活方式,还是应该说,是昆明人的心态 ,创造出了这朴实的美味 。
古往今来,在诗人 、词人们的作品里面,雨是一种特殊的意象 ,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到余光中老先生的《听听那冷雨》,它们代表着远方的思绪,象征着情感的溯及。我至今留有在高中课堂 ,语文课谭老师在讲到雨的意境时,我曾写下的几句?雨反复着熟悉的旋律,湿润了眼眶 ,不知道是泪是雨?。如今,这些早已成了之鳞破散的记忆碎片,我甚至都认不出我写过的字句了 。
随着三年的干旱,我再没体会过 ,那雨下狂奔,那雨中的畅饮。总算等到天阴了,天却很难憋出那屈指可数的点滴雨 ,仿佛一个人被憋得太久,绝望到欲哭而无泪。一起期盼着,干旱的结束 ,那只属于昆明的雨季 。
描写昆明的写景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汪曾祺
(1)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 ,末端开出一朵金**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2)?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 ,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3)我想念昆明的雨。
(4)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5)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 ,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 ,人很舒服 。
(6)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 、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 ,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7)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 ,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 ,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8)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 ,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 ,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 ,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 ,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 ,无可方比。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纵 ,他跳下去把鸡土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 ,但也说明鸡土从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 ,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 ,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 ,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 ,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
(9)雨季的果子 ,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 ,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昆明的杨梅很大 ,有一个 乒乓球 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 ,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 、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10)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 。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 ,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 ,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 ,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 ,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 ,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 ,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11)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 ,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 传说 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 。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 ,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 ,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 ,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 。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 ,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 ,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 ,木香花湿雨沉沉。
(12)我想念昆明的雨。
关于“孙髯翁为昆明大观楼所题写的楹联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瑞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rich.com.cn/zshi/202507-1024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瑞骐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孙髯翁为昆明大观楼所题写的楹联是:》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瑞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孙髯翁为昆明大观楼所题写的楹联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孙髯翁为昆明大观楼所题写的楹联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