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明朝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明朝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大中国志》
作者: (葡萄牙)曾德昭 著
作者曾德昭,葡萄牙人,十七岁入耶稣会 ,在中国经历了万历、天启 、崇祯三个时代,1637年返欧后开始撰写本书,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乃作者多年的见闻,纪录中各地的物产及制度、风俗、语言 、服饰、宗教等情况;第二部则描述耶稣会士在中国传教的经过 。
节录:
“中国人爽快地赞颂邻国的任何德行,勇敢地自承不如 ,而其他国家的人,除了自己国家的东西以外,不喜欢别的东西。中国人看见来自欧洲的产品 ,即使并不精巧,仍然发出一声赞叹。这种谦逊态度真值得称赞,特别表现在一个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上,对於那些有眼无珠、故意贬低所见东西的人们 ,这是一个羞辱 。”
“中国人温良有礼,喜交谈。因此,在这点上 ,我们那些仅在澳门和广州的人是不相信的,因为他们在那裏可以说是处於不断的战争状态,起因是葡萄牙人的奴仆和中国人之间每天都发生矛盾冲突。但在中国其他省份和内地 ,如我们所述,他们恭敬有礼地和我们交谈,所有集会上都把我们当作上宾 ,不为别的,只因我们是异邦人,因此他们称我们是来自远方国土的客人 ,有所需要时,他们从不拒绝给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即使价值超过我们给他们的抵押,也不要利息 。 ”
“中国人天生好经商 ,不仅从一省到另一省做买卖,获得大利,甚至也在同一城市做生意。商店裏有的东西 ,街上几乎都有售卖。富有的商人信用良好,很守时(葡人多年的经验证明了这点)”
“在海关有更多的方便,没有堆放 、过磅和检查货物的房间 ,也不需从船上取出货物,只察看一下并根据商人的簿册,征收一笔适当的税 。若旅客不是商人 ,即使他一人带著奴仆,载运五、六口箱子以及许多其他物品,他从一地赴另一地时 ,一般都把东西留在船上,并不打开检查,更不付税。这对欧洲的海关和税务所是一个好榜样,欧洲的穷旅客遭到凶狠野蛮的掠劫搜夺 ,随身携带的所有东西还抵不上向他索取的税。”
“仅在常州城(Xanuchi)附属广大地区,就有20万台织布机 。由於织布机小巧,一间屋子内常常放许多台 ,差不多所有的妇女都从事这种行业。 ”
“南京城,我认为它是全国最大最好的城市,优良的建筑 ,宽大的街道,风度优雅的百姓,以及丰富优良的种种物品 ,它有令人惊讶羡慕的游乐场所,境内人口众多,各处能遇到拥挤的人群 ,街道难以通行。此外,无数的宫殿、庙宇 、楼塔以及桥梁,使城市显得非常壮丽。”
“中国大部分最好的商品都由此处(广州)运往各地,因为它是中国最开放和自由的交易地点 。且不说6个邻国的土著和异邦人运走的各种货物 ,仅葡萄牙从此运往印度、日本和马尼拉的货物,每年约有5300箱各类丝绸,每箱装有100匹真丝 ,天鹅绒花缎和缎子、轻料如半花缎 、彩色单层线缎,还有250块金子,及每块重12盎司的2200块金锭 ,此外的货物还有瓷盘,镀金器皿,糖 ,中国木,大黄,麝香。。即使长篇开列也不能尽举其名 。”
“我曾在流往杭州的南京河的一个港湾停留8天 ,一个沙漏时辰过去,仅仅往上航行的船,就有300艘。那麽多的船都满载货物,便利旅客 ,简直是奇迹。船都有顶篷,且保持清洁 。有的船饰以图画,看来是作为游乐之用的 ,不是运货物的。 ”
“所有的省都不乏长寿和愉快的人,可以看见许多精力旺盛和健壮的老人。”
“中国人是如此之多,我在那裏生活了22年 ,离开时和刚到时一样,拥挤的人群令人惊叹 。情况确是这样,决非夸张 ,不仅城镇及公共场所(有的地方,如不用力推攘就不能通行),甚至在大道上 ,也汇集了大群的人,很像欧洲通常过大节或群众集会,如果我们查看总户籍簿,其中只登录纳税人口 ,而不记载妇女儿童、太监、文武教师(人数几乎无穷),共有5805万5180人。”
===============分割线==============
《中华大帝国史 》
作者: (西班牙)门多萨 撰
节录:
“他们第一是极其清洁,不仅在他们的屋内 ,也在街上。他们通常在街上设有三四处必需的或公共的休歇处,布置很好,因此忙於公务的人不会把街道弄脏 ,并且从那裏得到供给,类似的法子通行全国所有的道路 。 ”
“在每个城镇吃饭机会都很多,因为在市场和街道 ,也在郊区,有许多饭馆,桌椅布置整齐 ,花不了几个钱。这是由於各种食物都极便宜,如果外地人说他已经吃过了,那市民及城裏人就带他上另一类馆子,有各种果脯和奶制品 ,水菓和杏仁糖,极亲善地请他吃一顿,他们对外国人很有礼。”
2006-05-20 11:23 补充
“在每个城镇吃饭机会都很多 ,因为在市场和街道,也在郊区,有许多饭馆 ,桌椅布置整齐,花不了几个钱。这是由於各种食物都极便宜,如果外地人说他已经吃过了 ,那市民及城裏人就带他上另一类馆子,有各种果脯和奶制品,水菓和杏仁糖 ,极亲善地请他吃一顿,他们对外国人很有礼 。”
“这个国家的男男女女都有很好的体质,匀称而且是漂亮的人,略高 ”
“中国境内有完好的道路网 ,使城镇相连。路面平整、宽阔,‘官道’可容15人骑马并行。路旁商店林立,两侧绿树成荫 ,如同罗马时代的大道一样 。有些城市有水道相连,好似威尼斯。北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中国人富有建筑才能 。建筑用材举世无双,一种用‘白土’做成成的方块(即‘砖’)坚硬无比 ,只有用锄才能将其砸碎。一座座邸宅犹如庄园。中国最雄伟的建筑就是长城,长达500裏格,是为防御鞑靼人而修建的 。”
“中国商业发达 ,买卖兴盛,每条大街往往只经营一种行业,看到第一家商店就知道这一条街是卖什麽商品的。中国货币种类繁多 ,金 、银凭重量使用,而没有一定式样的金币或银币。”
“中国特产丰富,蔬菜种类远较西班牙为多,仅橘子就有三个品种 ,即甜的、酸的和甜酸适度的 。糖质地很好,非常洁白,人格也低廉。蚕丝色泽艳亮 ,品质超过西班牙的产品。中国人普遍穿著丝绸服装。中国农田管理得很好,没有一块荒弃的土地,一块块耕田错落有致 ,犹如花园 。矿产也很丰富。这是世界上最富饶、而物价又十分低廉的国家 ”
"现在港口的官员允许商人到邻近的各国去进行贸易,如去菲律宾等,每年都有很多装满大宗货物的船前往 ,多次又输进西班牙,他们也旅行到他们认为可以获利的其他地区和地方。不过要他们作出一年内返回的保证才给予这种许可 。获利的欲望使他们旅行到墨西哥,1585年有三名中国商人来到墨西哥 ,携有珍异的货物,没有停留便到了西班牙和其他更远的国家。"
“中国军队有步兵,也有骑兵。中国也有战舰,4天内可征集600艘 。中国士兵在数量上多於欧洲 ,在器械上处於均势地位。中国城墙坚固,外面围以深壕(情况紧急时可放满河水),城门上架著大炮 ,中国人认为这是最好的防御工事。城墙上,长官率士兵日夜守卫,如得不到城市最高当局的批准 ,任何外国人是无法靠近该城的 。”
“他们得知在中国的其他省份,还有制作奇特和优良的炮。这可能是船长阿特列达看到的那种,他在一封致国王的信中报告有关这个国家的秘密 ,其中说:中国人跟我们一样使用各种武器,他们的炮特别好,我同意这个说法 ,因为我看过一些架在船上的这种炮,它制造得比我们的好,更加坚实。”
明代史学研究的受人注意是近20年以来的事 。总的发展态势是,由轻视到重视 ,渐趋繁荣。其特点是, 以系统研究为主,零星研究为辅。具体地说 ,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研究队伍的扩大。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开始重视明代史学的研究 。董朴垞《中国史学史长编目录》 ,于明代专列一编 ,下分开馆修元史 、敕编大典与奏议、设馆修会典实录、建议修国史 、治目录校雠学、补续通鉴、通鉴纲目及纪事本末 、改撰陈志、改编宋史、补续三通 、成史论派、喜谈本朝掌故11章,下面列举了35部书。这部《长编》虽未编成,但这个目录 ,对于明代史学研究来是有意义的。它拓宽了学人对明代史学成就的认识,也为明代史学研究课题选择作了向导 。 仓修良是比较早重视明代史学者。其《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1983),专门设有“再度以褒贬人物为中心的明代史学 ”一章 ,下分形成重当代、重人物褒贬的原因、明代传记概述 、明代设馆编纂的史书、王世贞和李贽的史学思想、谈迁和他的编年史著《国榷》 、其他野史举要(明清之际野史成风、张岱的《石匮藏书》和《石匮书后集》、查继佐的《罪惟录》 、计六奇的《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六节,开明代史学研究的先河。 张孟伦对明代史学也算重视 。《中国史学史》(1985)下册设有明修《元史》、明修史书杂述、李贽史论三章。“明修史书杂述”提到了《石匮藏书》 、《罪惟录》、《国榷》、王世贞著作 、《明名臣琬琰录》、《列卿纪》、《今献备遗》、《皇明世法录》等。虽较简单,但总算有一定的位置 。 朱仲玉认为明代史学有值得肯定之处,“并不如《四库》所说那样糟糕” ,关键是要去挖掘。他选择宋濂 、王祎、柯维骐、焦竑等人作为突破口,对明代史学作了初步的研究,发表了几篇开拓性的明代史学论文 。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吴智和也是较早重视明代史学研究者 。他严厉地批评了前人对明代史学的轻视 ,“持平而论,明代史学成就,由总的方面来说 ,仍有其可观之处。虽然明代史学不及宋代名家辈出,但是史学风气的昌盛,以及学术各方面呈现平稳的发展 ,且下开有清一代的学术风气 ”。“有感于今人对明代史学成就,大多安于既有陈说旧学,而少有人愿意朝此去推求这方面知识的广度 ,以增实新知。如此安于现状的学术研究风气,实有待于有心人士共同努力去破除与开发,并加以导正”,他率先选择了不为前人所注意的何良俊 、沈德符、谢肇淛、顾起元 、朱国祯五人作为突破口 ,拟结集为《明代嘉崇间的史家及其史学》 。“并期盼由点的建立扩展至面的研究”,如此一部完整的《明代史学史》“或许有朝一日能粗具面目也说不定 ” 。可惜,作者后来的治学兴趣转移到明代茶文化与教官文化研究上 ,于明代史学只写了朱国祯、何良俊、谢肇淛3人的长篇论文。 南开大学的杨翼骧对明代史学史也有过系统的摸底调查,其《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第三册是元明部分的 。以编年方式,汇录 、考辨明代史学 ,此为系统的第一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人以明代史学为中心,做成了博士论文。如武汉大学的谢贵安博士著《明实录研究》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毕业、现任职于静宜大学的廖瑞铭博士 ,写了《明代野史的发展与特色》(1994)。南开大学的李小林博士著《万历官修本朝正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的向燕南博士撰写了《晚明史学思潮研究》 。南开大学毕业、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杨艳秋博士撰写了《明代史学探研》。南开大学毕业 、现任职于广西师大的任冠文博士著《李贽史学思想研究》(1996)、南开大学的孙卫国博士著《王世贞史学研究》。这7部博士论文,无疑是明代史学研究的前沿之作,值得读一下 。 此外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李焯然也是比较早治明代史学者,写过丘濬《世史正纲》、焦竑史学研究的论文。大陆的葛兆光、罗仲辉 、姜胜利、李小树、吴振清 、赵承中、夏素清、殷梦霞,台湾 、香港的林庆彰、杨永安、高春缎 、吴金娥、姜公韬等也对明代史学有所研究。其中,葛兆光的《明代中后期三股史学思潮》、《明清之际中国史学思潮》两文 ,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明清之际中国史学思潮的演变轨迹,至今让人称道。 第二是研究条件的成熟 。20世纪80年代,研究明代史学史 ,在资料上有两个困难:一则是使用不便。明人所作史籍,按目前的古籍标准,入善本范围。一入善本 ,只能手抄,不能复印 。二是收藏分散。明人史著,分散在全国各个图书馆 ,以一人精力,不易遍览。幸好,这些困难 ,在近10多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当归功于影印技术的广泛使用。台湾自影印《四库全书》后,又接连出了《元明史料丛书》 、《明代史籍汇刊》、《明清史料丛刊》、《明代传记丛刊》等丛书。在台湾古籍影印风的波及下,大陆出版界也纷纷做起古籍影印工作 。特别是《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 、《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中国野史集成》等大型古籍丛书的出版 ,将明代古籍的影印工作推向了高峰。最近十几年,中国的古籍数字化步骤在加快。《四库全书》 、《四部丛刊》、《汉籍电子文献》(台湾中央研究院)及建设中的《中国基本古籍库》、《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等大型丛书的电子化,则使古籍的使用完全上升到了现代化水平 。在电子版背景下 ,省略了复印与打字程序,使古籍资料的搜集与使用实现了“零接口”。几秒种的复制与粘贴,就可以使古籍资料变成自己想要的文本格式资料。明代史著的由由分散到集中 ,由“线装版”到“影印版 ”再到“电子版”,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自由纵情阅读 、随意复制 ,这极大地便利了明代史学的研究工作,推动了明代史学研究的向前发展。 第三是研究成果的繁荣 。经过近十多年的研究,到了世纪末的今天 ,我们已经可以明确宣告,明代史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成熟时期。这种成熟表现为:一是基础工作的扎实。杨翼骧《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第3册,1999)、钱茂伟《明代史学编年考》(2000)的出版,使明代史学研究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 。二是专题研究面广 ,且有一定的深度。明代史学史上重要或稍次的史家与史著,都有了研究论文。有的甚至有很多论文,形成过小小的热点 。三是综合研究的进行。在专题研究基础上 ,写出了一系列宏观思考的文章。四是出了不少专题性的论著,如张建业《李贽评传》(1982,2000年又出过修订本)、杨永安《祝允明之思想与史学》(1987) 、王慎荣《元史探源》(1991)、谢贵安《明实录研究》(1995)、李小林《万历官修本朝正史研究》(1999) 、任冠文《李贽史学思想研究》(1999) 。五是明代史学思想史的出版。吴怀祺主编了一套多卷本的《中国史学思想史》 ,其中的明代卷(2002)是向燕南撰写的。作者选取了宋濂、王祎、丘濬、陈建 、薛应旂、王世贞、李贽等著名史家,就其史学思想作了深入的解剖,有一定的新意 。六是明代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中国史学史教材中有所体现。李炳泉等主编的《中国史学史纲》(1997)的明代史学部分是笔者撰写的,大体上勾勒了明代史学的发展全貌,比之此前的史学史教材来说 ,明代史学部分充实多了。瞿林东的《中国史学史纲》(1999),于明代史学着墨不少,内容写得比较饱满。
麻烦采纳,谢谢!
关于“明朝历史”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瑞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rich.com.cn/zlan/202507-1056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瑞骐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明朝历史》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瑞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明朝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明朝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大中国志》作者: (葡萄牙)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