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关于各种化石的资料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关于各种化石的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化 石 整 体 分 类
一级化石 鸟类 横道子长城鸟 、杜氏孔子鸟、长趾辽宁鸟、三塔中国鸟、燕都华夏鸟
稀有爬行类 中华龙鸟 、尾羽鸟、原始祖鸟、杨氏东方翼龙 、东方喙龙、热河潜龙
稀有哺乳类 五尖张和兽、金氏热河兽
稀有两栖类 三燕丽蟾 、葛氏辽蟾
二级化石 确已研究清
楚的鸟类 圣贤孔子鸟、孙氏孔子鸟、小凌源鸟 、娇小辽西鸟、步氏始反鸟、郑氏波罗赤鸟 、有尾华夏鸟、三燕龙城鸟、侯氏尖嘴鸟、六齿大嘴鸟 、北山朝阳鸟、松岭鸟
爬行类 长趾大凌河龙、弯齿树翼龙
哺乳类 远腾兽
稀有植物类 辽宁古果 、古尔万果
三级化石 爬行类 鹦鹉嘴龙、细小矢部龙、满州鳄
稀有昆虫类 逆蛇蜓 、光箭蜓
稀有植物类 陈氏辽西草、常氏似画眉草、硅化木
确已研究清楚的鸟类 、爬行类 新生代鸟类、满洲龟、蜥蜴类(亚目)
一般化石 一般鱼类 狼鳍鱼 、北票鲟、满州鱼、海州鱼、吉南鱼 、褶鳞鱼、原白鲟
蜉蝣类 中拟蜉蝣、中蜉蝣
双壳类 球蚬 、豆蚬、中村蚌、日本蚌
腹足类 前贝加尔螺 、田螺、肩螺、平滑螺
一般昆虫类 蜚蠊类 、蚊类、蜂类、蜓类 、甲类
叶肢介类 东方叶肢介、亚洲叶肢介、平滑叶肢介、延吉叶肢介
介形虫类 女星介 、达尔文介、狼星介
三叶虫类 高里山虫、德氏虫 、莱得利基虫、蝴蝶虫
松柏类 短叶杉、纵型枝 、苏铁杉
苏铁、本内苏铁类 侧羽叶、似查来亚 、蕉羽叶
蕨类 锥叶蕨、拟金粉蕨、茹福特蕨
银杏类 裂银杏 、拜柱、似银杏、茨康诺斯基叶
推荐于 2017-12-16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3个回答
长沙结石专科胆结石怎样排石,专业取石
长沙南湖结石医院 ,结石检查9元+保肾取石+护胆取石,不开刀,不打孔 ,无疼碎石,就来长沙南湖结石医院
长沙南湖医院有限公司广告
玉石是什么_看完你就明白了
根据文中提到的化石为您推荐
玉石是什么?立即下载拼多多APP,迅速了解玉石是什么你想知道的 ,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拼多多
lp.pinduoduo.com广告
关于各种化石的资料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188****8493 正在咨询一个教育问题
2条评论
热心网友赞
太谢谢谢谢媳妇
查看全部2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原石价格多少_这方法真管用
原石价格多少 , 这方法真管用 , 翡翠的辨别 , 少听忽悠 , 翡翠真假辨别方法 , 货比三家 , 能够让水滴聚集 , 呈现出圆珠形状
广告2021-03-13
关于化石的资料
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化石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 ,最普遍的方式是按其留存的生物遗迹类型分为三类:实体化石,遗迹化石,分子化石。 生物分界一般以一万年前为界限 ,一万年前的生物为古生物,一万年前以后的为现生生物。由于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瞬间将其掩埋隔离氧化形成。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 ,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 在随后的岁月中 ,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被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 、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
扩展资料:
145赞·19,846浏览2019-08-30
关于各种化石的资料
一、 辽西化石概述: 当地球别的地方被海水浸泡时 ,这里的大地却被甘甜的淡水包围着,因而成了中生代的生物王国; 当地球别的地方一片荒凉时,这里绽开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 ,成为芬芳花果的起源地; 当地球别的地方一片沉寂时,这里飞起了地球上第一群鸟,成为古鸟的园; 当地球别的地方初等动物尚未爬行时 ,这里乳汁育雏的生物类群,成了哺乳动物的摇篮; 当地球别的地方悄无声息时,这里蜜蜂采花、鱼翔浅底 、恐龙奔跑、鸟语花香…… ,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水陆空辐射的生物群落。 20世纪90年代,中国辽西,中生代晚侏罗纪的各种鸟类及动植物化石被发现 ,这片贫瘠的土地震惊了世界,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古鸟类专家、古地质专家及各国的化石爱好者的目光。尤其是1996年“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连美国的克林顿总统都称之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 辽西化石群在世界古生物研究史上创造了6个“世界之最”,即年代最早、鸟化石最多 、属种最多、密度最大、含鸟化石层次最多(共6层) 、未知领域最广(含有千米以上陆相地层)。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早期哺乳动物张和兽的骨架 ,有地球上第一枝“花”,距今1.45亿年(晚侏罗纪)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 ”的发现改写了被子植物起源史;有世界上第一批从“恐龙”向“鸟类”过渡的动物化石——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和尾羽鸟……古生物的遗体能成为化石的机会极为稀少,大概为十万分之一 ,沉睡了亿万年的化石重现于世,是大自然的杰作,珍贵过于宝石。 地球属于生活在其上的一切时代的生物 ,它们对人类及人类智慧的形成和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物种,我们有权利和义务爱护好我们的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包括曾经的生命。那么 ,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些地球曾经的主人吧! 化 石 整 体 分 类 一级化石 鸟类 横道子长城鸟、杜氏孔子鸟 、长趾辽宁鸟、三塔中国鸟、燕都华夏鸟 稀有爬行类 中华龙鸟 、尾羽鸟、原始祖鸟、杨氏东方翼龙 、东方喙龙、热河潜龙 稀有哺乳类 五尖张和兽、金氏热河兽 稀有两栖类 三燕丽蟾、葛氏辽蟾 二级化石 确已研究清 楚的鸟类 圣贤孔子鸟 、孙氏孔子鸟、小凌源鸟、娇小辽西鸟 、步氏始反鸟、郑氏波罗赤鸟、有尾华夏鸟 、三燕龙城鸟、侯氏尖嘴鸟、六齿大嘴鸟 、北山朝阳鸟、松岭鸟 爬行类 长趾大凌河龙、弯齿树翼龙 哺乳类 远腾兽 稀有植物类 辽宁古果 、古尔万果 三级化石 爬行类 鹦鹉嘴龙、细小矢部龙、满州鳄 稀有昆虫类 逆蛇蜓、光箭蜓 稀有植物类 陈氏辽西草 、常氏似画眉草、硅化木 确已研究清楚的鸟类、爬行类 新生代鸟类 、满洲龟、蜥蜴类(亚目) 一般化石 一般鱼类 狼鳍鱼、北票鲟 、满州鱼、海州鱼、吉南鱼 、褶鳞鱼、原白鲟 蜉蝣类 中拟蜉蝣、中蜉蝣 双壳类 球蚬 、豆蚬、中村蚌、日本蚌 腹足类 前贝加尔螺、田螺 、肩螺、平滑螺 一般昆虫类 蜚蠊类、蚊类 、蜂类、蜓类、甲类 叶肢介类 东方叶肢介 、亚洲叶肢介、平滑叶肢介、延吉叶肢介 介形虫类 女星介 、达尔文介、狼星介 三叶虫类 高里山虫、德氏虫 、莱得利基虫、蝴蝶虫 松柏类 短叶杉、纵型枝、苏铁杉 苏铁 、本内苏铁类 侧羽叶、似查来亚、蕉羽叶 蕨类 锥叶蕨 、拟金粉蕨、茹福特蕨 银杏类 裂银杏、拜柱 、似银杏、茨康诺斯基叶
4赞·12浏览2020-01-17
关于化石的资料 多一点
化石是动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残体经过长时间而没有腐烂,数年后成为地壳的一部分。有机体 自身完好保存,或在沉积岩中的印模 ,或生存时留下的痕迹(称为遗迹化石)。化石,通常是动、植物死亡后被含水沉淀物迅速掩埋,产生化学反应,然后矿物质加入或有机体被排出 。如果这一程序没有发生 ,有机体会被暂时保留下来,但不会成为化石。 化石收集是一项引人入胜的爱好,在最近的几十年里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活动中。其迷人之处是收集者既可享受发现化石的激动心情,又掌握了收集和制作标本的操作技能,同时还具有鉴定化石发现物的学术挑战性 。几乎没有其他的科学能像化石收集这样 ,让初学者对史前历史知识作出如此重要的贡献。 1910年,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爵士开始其具历史意义,但充满悲壮的南极探险。斯科特 和四个伙伴最后虽成为恶劣天气的牺牲品 ,但遗留了重要的科学发现 。从探险家的遗物中发现了 已形成化石的种子蕨,玉羊齿属。这一发现证明了冰天雪地的南极洲曾是肥沃大陆的一部分;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 ,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是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绐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 、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 ,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 。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 、遗迹就称为化石。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 ,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 、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 同时可推知,斯科特了解他的发现具科学的重要性 。从铸币到骨头“化石 ”来源于拉丁文fossil ,意思为“被挖掘出的”,指任何埋藏的东西。不仅有石化动物、植物残体,还包括岩石、矿石和人工制品 ,如铸币。 现在,该词专指史前生存但被自然埋藏和保存的有机体的残体。多年之迷希腊哲学家认为化石是十分奇怪的自然现象,就像水晶和钟乳石一样是在地下形成的 。马丁·路德(1483/u1546)相信在山峰上发现的化石是《圣经》之血的证据。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在他的笔记中写到:化石是曾经生存过的有机体的石化残体。他的观点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异端邪说 ,直到19世 纪,他的笔记才被公开 。 化石的真正面具是17—18世纪才被人认识,这主要归功于化石收集书籍的出版以及人们对自然 史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不同种类的岩石含有不同种类的化石 ,这个重要发现对第一幅地质地图的制作具有极大的帮助,并由此开创了化石学和地层学这两门现代科学。 分类 当人们提到化石时,总是使用由两个部分组成的科学名称 ,虽然并不是正式或是十分普通的,例如:牡蛎的拉丁文常被称为“魔鬼的脚趾甲”,另外腕足动物则被称为“灯壳 ” ,这些有它们的 用处,但缺乏科学所需的准确性 。科学名称常以斜体字写出,后面写上发现者(即第一次描述该化石的人)的姓名。第一部分是属 ,第二部分是种。如果发现者的姓名写在括号内,表示该种当使用时,被划分到其他不同的属中 。
5赞·209浏览2016-08-04
化石的资料
4赞·1播放
关于恐龙的化石资料
地球历史上的中生代曾经虫息过种类繁多的爬行动物一一恐龙。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恐龙化石多达几百种 ,这样一个主宰地球l.6亿年之久的庞大动物类群在白垩纪末期却突然覆灭。写下了生物史上令人费解的一章 。 迄今为止,各种有关恐龙灭绝原因的解释均不能自圆其说。近年来美国物理学家路易·阿尔瓦雷兹提出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假说备受各方关注。他在研究意大利古比奥地区白垩纪末期地层中的黏上层时发现微量元素枣铱的含量比其他时期地层陡然增加了30-160多倍,之后人们从全球多处地点取样检测都得出同样结论,白垩纪末期地层中铱元素合量异常增高的确是普遍性的。于是阿尔瓦雷兹认为在白垩纪末期有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 ,产生的尘埃遮天蔽日 。造成地表气候环境巨变,导致了恐龙的消亡。但是,用小行星撞击地球来解释岩层中铱含量增加和恐龙灭绝存在许多疑点。 1.小行星一般都是由硅 、铁类元素构成 ,这样巨大的小行星落在地球表面即使经历漫长岁月也不可能踪迹全无,而在地球上从未发现有这样大型的陨石; 2.白垩纪末期的岩层大部分是熔岩冷却形成的火成岩,由尘埃堆积而成的沉积岩只占地表很小一部分 。仅一颗小行星撞击扬起的尘埃能够把当时地球上绝大多数动植物埋入深达几千米的岩层中吗? 3.一颗小行星所含的铱元素就能均匀的散布以至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吗?铱元素在地球深处也同样存在 ,为什么只推测铱元素来自地球以外而不是来国地球内部呢? 我们知道,地球内部的热核反应会不断积聚起巨大能量,一旦地壳承受不住时 ,内部压力便冲破地壳突然释放形成大爆发。铱枣这种主要存在于地核内的元素在大爆发时通过熔岩喷发从地球深处被带到地壳表层,而公认的标志白垩纪结束的黏土层正是由大量火山灰尘堆积形成。所以,白垩纪末期地层中铱含量普遍增多证明当时地壳曾发生了普遍性剧烈喷发 。 化石档案告诉我们 ,绝大多数恐龙的死亡时间和绝大部分恐龙蛋化石的产出年代是在白垩纪末期,已发现的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全部保存在富含铱的薄黏土层下的地层中,这与地质学界认定的白垩纪末期大规模造山运动等一系列全球性地壳构造剧烈变动的时间相吻合。 近年来在内蒙古巴音满都呼白垩纪末期的地层里出土的数百个原角龙和甲龙化石中,大量完整的恐龙骨架成群堆积在一起 ,从遗骸的埋葬姿势看,它们是在极度痛苦中死去,其中还有整群的恐龙幼仔骨架。这一情景显示它们是灾难性的集体死亡 ,而且死后尸体迅速在原地被埋葬(在世界其它地方的恐龙化石许多都有相似的死亡特征) 。同时发现当地含化石的岩层是一种砖红色的粉沙岩层,这种由大量火山灰堆积而成的层积岩正是形成化石的最佳环境。可以推测那次环境剧变的过程相当突然和短暂。因为,如果地球的环境是在较长时间逐渐变化 ,恐龙种群是缓慢消亡的话,它们是不会留下这么大量埋没时间相对集中的恐龙蛋化石和整群恐农幼仔化石的 。所以,大多数恐龙应是在生存环境一直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因突然降临的毁灭性灾难而大批死亡。 大量体现当时地球环境特征的动植物化右均显示 ,白垩纪末期以前,地球大气层的密度和厚度远远超过现在,地表较为平坦 ,全球都是非常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那时极地和赤道温差很小,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地质学家曾在北极圈内的埃尔斯米尔岛发现了一片以水衫为主的化石树林,林中还有鳄等动物化石 ,说明极地曾具有热带的气候环境。自然环境是决定生命存在形态的主要因素,地球大爆发后,当那些身躯硕大的恐龙赖以生存的湿热环境不复存在时 ,即使有一些幸存下来,也无法适应相对寒冷干燥、有冷暖季节区分的气候环境而继续生在 。所以,大多数恐龙的绝迹便自然而然了。 还有一部分幸免于难的恐龙(大多体形较小)以及一些早在保罗纪就已经进化为原始鸟类、哺乳类的动物 、遵循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 ,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经过7000万年不断演变,大多数物种改变了原来的形态 ,由冷血动物进化为耐寒的能调节体温的热血动物(鸟类、哺乳类及人类)。当然,每次大规模物种进化后,总会有一些物种保留原状 ,像鱼类进化为两栖类后,鱼类还延续生存,爬行类中也有极少数(鳄 、蜴蝎等)至今仍然保持了7000万年前恐龙的原始形态 。 地球岩层中的生物遗迹揭示,在生物进化史上 ,每隔一定时期就会发生一次物种大灭绝,白垩纪末期的恐龙灭绝不是生物进化史上惟一的灾难,在更早的年代曾发生过绝大部分无脊椎动物在很短时间突然出现的“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现象。就
76赞·1,224浏览2016-03-08
结石怎么排出石头?治结石 到京石
长沙京石医院有限公司广告
震惊 买玉石要注意了 如何辨别真假翡翠
广东河源盆地地质概况
小峡油页岩含矿区位于西宁市以东12km处的湟水北岸。矿区行政区划属西宁市小峡乡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01°50',北纬36°35' 。矿区南部有兰西公路、兰西高速公路和兰西铁路穿过,交通十分便利。小峡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宁盆地中部 ,地理环境属丘陵、山地地形,海拔一般在2200~2500m。
一 、地质背景
(一)构造特征
小峡矿区构造简单,为一不完整背斜构造 ,背斜轴走向北西向,背斜核部由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和黑云母片麻岩组成 。背斜北东翼由侏罗系和古近系组成,在矿区内 ,实际上形成一总体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的单斜构造,单斜层东部倾角18°~46°,西部倾角13°~23°。
矿区内发育两组平移正断层 ,一组为断层走向NNE向正断层,断层面倾向SEE或NWW,断层面倾角较陡 ,倾角约85°。其中F2断层规模较小,延伸300~400m,F1和F3断层规模较大 ,延伸达4km以上 。F1断层落差约200~250m,构成矿区东部自然边界,F3断层落差约100~200m ,构成矿区西部边界;另一组断层走向NW向,断层面倾向NE,断层落差约20~70m ,断层沿走向摆动较大。
(二)地层特征
小峡矿区盆地的基底为下元古界变质岩系,沉积盖层为中侏罗统窑街组、上侏罗统享堂组、下白垩统河口组 、上白垩统民和组、古近系和第四系。
1.中侏罗统窑街组
窑街组主要为一套含煤层、油页岩系,可划分为五个岩性段。一段岩性为灰 、灰白色细—粗粉砂岩,底部为中厚层砾岩;二段岩性为灰色粉砂岩、砂岩、灰黑色泥岩 、炭质泥岩夹煤线;三段岩性为深灰色泥灰岩、泥岩和油页岩 ,底部为灰白色砂岩段;四段岩性为浅灰白色砂砾层、黑色泥岩 、炭质泥岩及棕褐色油页岩,含煤1~3层;五段岩性为灰绿色粉砂岩、紫红色泥岩夹薄层泥页岩和黑色泥岩 。
窑街组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和叶肢介、介形虫 、双壳类和鱼化石。地层厚度60~150m,与下伏变质岩系角度不整合接触。
2.上侏罗统享堂组
下部岩性为灰绿色石英砂岩、砾岩;中部为棕红、青灰色泥岩、杂色粉砂岩 、泥岩与灰白色含油砂质泥岩、砂砾岩、灰绿色细砂岩 、中砂岩互层;上部为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细砂岩互层 。本组地层缺少化石 ,仅见轮藻分子及爬行类动物残骸。地层厚80~130m,与下伏窑街组整合接触。
3.下白垩统河口组
河口组划分四个岩性段 。第一岩性段为黄绿色、浅** 、杂色砂岩、含砾砂岩、灰色砾岩;第二岩性段下部为紫褐色 、深灰色泥岩,夹灰绿色粉砂质泥岩、褐色泥岩;上部为棕红色泥岩、黄棕色砂质泥岩 、灰**中砂岩;第三岩性段下部为杂色砂岩;中部为灰**细砂岩、棕红色粉砂岩、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上部为棕红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与褐** 、浅红色细、中粒砂岩互层;第四岩性段为褐棕色、褐红色粉砂岩 、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与棕色含砾砂岩、砂砾岩互层。
本组地层中含介形虫、叶肢介化石。地层厚度110~200m 。与下伏享堂组地层不整合接触。
4.上白垩统民和组
岩性下部为棕红色粉砂岩 、砂质泥岩及石膏层夹钙质芒硝层 ,底部为灰色砂岩、灰白色砂砾岩、棕色砾岩;中部为棕红色粉砂质泥岩夹灰绿色石膏质粉砂岩 、灰绿色砂质石膏层;上部为棕红色、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灰绿色砂质石膏层和细砂岩。本组地层厚度80~100m,与下伏河口组角度不整合接触 。
5.古近系
下部岩性为紫红色砾岩;上部岩性主要为棕红色 、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岩与棕红色、灰绿色泥质石膏互层。厚度大于600m ,与下伏民和组整合接触。
二、油页岩特征及分布特征
(一)油页岩特征
小峡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颜色为灰黑色或黑褐色,致密坚硬,片理发育 ,风化后呈棕褐色的纸片状。油页岩含油率在5.22%~10.54%之间,平均含油率为10.33%;平均水分含量为3.18%;灰分含量最低为58.07%,最高为77.42%,平均含量为62.21%;挥发分平均含量为26.79% ,油页岩发热量为9.86MJ/kg,油页岩含硫量较高,一般在2.24%~3.77% ,平均含量为3.18%,油页岩平均体重为1.86t/m3 。
从上述油页岩质量参数分析,小峡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质量较好 ,属于低灰分高含油率油页岩。
(二)沉积环境分析
中侏罗世早期,小峡油页岩含矿区具有南部地形较高,北 、东、西部较低的古地貌特征。该时期湖泊范围较小 ,在凹陷地区沉积了窑街组下部的砾岩、砂砾岩及深紫色黏土岩,属于填平补齐式沉积 。之后,随着构造不断沉降 ,湖盆范围逐渐扩大,在气候温湿的条件下,形成分布广泛的沼泽—湖泊相沉积环境。盆地边缘生长了大量藻类和陆生植物,为油页岩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之后湖盆进一步沼泽化 ,在油页岩之上沉积了本区唯一可采煤层 。油页岩经热解分析,干酪根类型指数为44.5,氢指数为481 ,成因类型为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油页岩。
晚侏罗世,随着小峡地区构造抬升,湖平面下降 ,湖盆开始萎缩,形成河流—浅湖沉积环境,沉积了享堂组红色碎屑岩沉积。
(三)油页岩分布特征
小峡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共有4层 ,其中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页岩仅有1层,分布于窑街组第四岩性段中 。油页岩厚度在1.15~6.35m之间,平均厚度4.32m ,中夹薄煤层或黏土岩。油页岩全区发育,分布稳定。总体特征表现为矿区中部油页岩厚度较大,南北两侧和东西两侧都有减薄的特征 。
小峡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埋深较浅,一般深度在0~500m ,矿区西南部 、南部埋深较浅,向北东方向埋深加大,在F1断层处 ,油页岩因断层的错动,下盘的油页岩赋存深度达800m(图8-16)。油页岩矿层产状相对稳定,倾角一般在10°左右。
三、油页岩资源评价
(一)勘查工作程度分析
1.地质勘查工作
1955年 ,青海省工业厅探矿队曾进行了二次勘探,并施工了少量的钻孔,但钻探质量较差;1958年9月 ,青海省工业局煤田地质勘探处132队在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普查勘探工作,完成了1∶10000地形测量工作和1∶10000地质填图工作。同时,沿与煤层走向斜交的大蔡沟施工钻孔19口 ,在大沟子施工钻孔1口 。在水文地质方面,该队仅做了一般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在部分钻孔做了简易水文观测。
图8-16 小峡油页岩含矿区第3勘探线剖面图
2.勘查程度与精度
由于小峡油页岩含矿区为一单斜构造,走向北西—南东向 ,向北东倾伏,因此该区施工的钻孔,皆沿着斜交煤层走向的大蔡沟中分布 ,较浅部的油页岩层控制程度基本上可满足小井生产需要。同时,在井田内发育F1、F2 、F3、F4断层,其中F1断层为井田东部的自然边界 ,F2断层通过70-3号孔,F4断层通过70-8号孔,F3断层以西赋存较深的油页岩层有70-7号孔控制 。目前 ,小峡油页岩含矿区勘查程度已达到详查勘探,油页岩层产状较稳定,因此 ,所进行的勘探工作可满足开采的需要。
(二)资源评价
1.资源评价
1958年,青海省煤田勘探处132队通过详查勘探,提交油页岩储量1657.16万t。在本次资源评价中,对小峡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资源储量进行了核实和重新计算 。
经本次评价 ,小峡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4792万t(表8-15),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3115万t,页岩油查明资源储量495万t。页岩油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322万t ,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储量为241万t。
表8-15 小峡矿区油页岩资源储量增减表单位:万t
2.资源预测
小峡油页岩含矿区为一单斜构造,由于在断裂带边部的钻井钻遇了油页岩层,因此 ,对距断裂带1/2个井距之外的矿区东北部进行了油页岩潜在资源量预测 。油页岩层厚度变化具有向西变厚的趋势,根据厚度变化趋势,按照自然延伸的方法 ,确定预测区油页岩厚度为4.32m,体重采用小峡勘查区平均体重1.86t/m3,含油率为10.33% ,预测面积为1.15km2。采用体积法对油页岩潜在资源量进行了预测。小峡矿区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924万t,页岩油潜在资源量为95万t,油页岩潜在技术可采资源量为300万t,页岩油潜在技术可采资源量为31万t ,页岩油潜在可回收资源量为23万t 。
这里所介绍的广东河源盆地地质背景主要是总结了广东省地质矿产局(1988)和张显球等(审稿中)的工作。河源盆地是一个受河源大断裂主干构造控制的断陷盆地(图2),河源大断裂由发生在中三叠世的印支运动所引起,形成了一系列大的北北东向和北东向延伸的褶皱 ,而与老地层伴随的有断层活动、岩浆作用以及变质作用,该大断裂也遭受到燕山运动所引起的变形。燕山运动的一期发生在早侏罗世的末期。在中侏罗世时,湖泊碎屑和火山喷发物充填广东东部的断陷盆地 ,形成漳平组,而在广东省的北部地区,与其相当的地层为山间盆地相的马梓坪群 。燕山运动二期出现在中侏罗世末期 ,它引起广泛的褶皱运动,使得中侏罗统及老地层出现相当规模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伴随着晚侏罗世板块俯冲作用的进一步加强,产生了燕山运动的三期。因而 ,该区域许多深大断裂开始活动,伴随着新产生的断层,形成分布广泛的北东向火山活动带 。这一喷发活动尤其强烈,广泛分布在广东东部的沿海区域。伴随着火山运动和深成成岩作用 ,燕山运动四期和五期分别发生在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晚期,但是其程度要比晚侏罗世的岩浆活动弱得多,暗示了那时的燕山运动处于衰退期。在早侏罗世时 ,随着库拉板块在欧亚板块之下的消减,海水侵入广东中部和北部,导致了广泛的金鸡组海相沉积(广东省地质矿产局 ,1988) 。
图2 河源盆地北部地层剖面位置图
在晚侏罗世的末期,发生了大范围的深成成岩作用,沿长乐-南凹深断裂带 ,产生了高温低压的变质带和混合岩带。从早白垩世开始,该区域进入一个相对缓和的构造期,表现在出现了一系列由张应力控制的小到中型断陷盆地。与此同时 ,盆地内沉积了一套具火山岩的红色碎屑物,这一沉积一直持续到晚白垩世含膏盐的红色序列形成(广东省地质矿产局,1988) 。
河源盆地是广东省十大盆地之一,面积约725 km2 ,由上白垩统和古近系构成,该盆地呈东南西北向延伸,为一不规则的“S”形。河源盆地北部是指河源市南郊大塘埔村以北地区 ,其形状近似半月形,北北东向。南北长21 km,东西宽6~8 km ,面积约160 km2 。西北侧为河源大断裂,东侧为逆向断层,地层走向为北北东 ,倾向北西,倾角为24°~38°。由于西北侧河源大断裂的长期活动,沉积中心偏于西侧 ,不断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转移,形成倾向北西的单斜盆地。河源盆地北部白垩系—古近系地层厚达4000 m以上,与下侏罗统金鸡组及燕山三期花岗岩呈断层或不整合接触(图3)。
图3 河源盆地北部从胜利萤石矿到牛牯寨地层剖面图
河源盆地北部的白垩系及古近系红层是一套沉积较粗的红色碎屑岩,以砾岩 、砂砾岩、含砾不等粒砂岩特别发育为主要特色 。依岩性特征 ,自下而上划分为上白垩统南雄群的大凤组、主田组和浈水组,以及古新统—始新统上湖组和丹霞群(图4)。
图4 河源盆地地层柱状图
大凤组(K2d)分布在盆地北部东南缘的大塘埔 、田心、麻竹窝、陈田、罗屋以及到吉一带,即河源市南郊及东江以东地区。它以沉积物粗 ,砾岩及砂砾岩发育和富含圆形恐龙蛋为主要特征 。由自下而上 、从粗到细的两个沉积旋回构成,厚为837 m。大凤组底部为暗紫红色块状巨砾岩,砾石粗大 ,分选性差。80%的砾石为微变质砂页岩,常夹含砾砂岩透镜体与燕山三期花岗岩呈断层接触或不整合于下侏罗统金鸡组之上,厚达237 m 。下部为紫红色含砾不等粒砂岩 ,中—细砂岩,风化强烈,地势低平 ,常被植被覆盖,厚度约为200 m;中部为紫红色砾岩夹砂砾岩,丹霞地貌较明显,厚度为150 m;上部为紫红色含中粗砾花岗岩屑细砾岩、含细砾粗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 、钙质砂岩。砾石中主要为花岗岩 ,其次为金鸡组的砂页岩,该组富产圆形恐龙蛋化石,厚度约为250 m。
主田组(K2z)分布于河源市区、黄沙、东源县城以及仙塘镇一带 。主田组沉积物粒度相对较细 ,不同于下伏的大凤组和上覆的浈水组(图版I)。主田组为紫红 、浅砖红色细砾岩、含砾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不等粒砂岩不等厚互层,下部夹粉—细砂岩 、含砾铁质泥岩,砂岩中斜层理发育 ,普遍具灰绿色斑点、斑条和灰绿色钙质结核。岩石易风化剥蚀,地势低平,多呈缓坡低丘与平原丘陵地貌 ,产龟类、黄氏河源龙(Lü,2003)和长形恐龙蛋化石,厚度为1200 m 。
浈水组(K2zs)分布在205国道白头岭—神甫一线以南的连塘坪 、围背、步狗岩、马牯顶、杨梅坪以及禾子田一带 ,沉积物比较粗,为白色 、紫红色厚层、块状含中砾细砾岩、砂砾岩 、含砾粗砂岩夹棕紫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以及砂岩含少量灰绿色斑点,上部岩层交错层理发育,未发现化石 ,厚900 m。
上湖组(E1s)分布在美石下、黄果塘 、坪山、长龙、茅埔以及三扶田一带,为紫红 、橘红色含大量花岗岩砾石的细砾岩、含砾粗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夹泥质粉—细砂岩和含砂碳质粉砂岩。砾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 ,次为石英砂岩和下伏南雄群的红砂岩,磨圆度较好,多呈半滚圆状 ,砂岩中斜层理发育,斜层系厚1 m以下,未发现化石 ,厚820 m。
丹霞群(E2dx)分布在盆地西北缘的美石寨 、狗比沥、牛轱寨以及石门一带,为紫红、砖红、褐红色块状砾岩及含中粗砾的花岗岩屑细砾岩 。上部以细砾岩为主,下部以巨砾岩为主 ,砾径粗大,可达1 m以上。砾石以花岗岩为主,分选性及磨圆度差,铁质 、泥质和砂质胶结 ,近断层处硅化明显、坚硬,常构成悬崖峭壁,如美石寨、牛轱寨 、石门等地形成典型的丹霞地貌 ,未发现化石,厚度为534 m。
河源盆地北部南雄群以沉积物粒度由粗到细再变粗,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下部大凤组岩性粗,砾岩发育,是盆地发育早期阶段 。地形差异明显 ,剥蚀作用强烈,是快速堆积的产物;中部主田组沉积粒度相对较细,富含灰绿色钙质结核或钙质斑块、斑条 ,是盆地发育到水体相对较宽、较深 、物源较远,周围地势高差不大的环境下沉积的;上部浈水组岩性又变粗,砾岩砂砾岩较发育。以上特征与标准地区南雄盆地南雄群相似,可以与之进行对比(图5)。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河源盆地的主田组和浈水组沉积物粒度较南雄盆地的粗 ,细砾岩、含砾砂岩和不等粒砂岩较发育,而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少 。南雄盆地细碎屑岩和泥质岩更发育,尤其主田组主要是一套沉积物较细的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状、透镜状灰质砂岩 、泥灰岩;浈水组泥质岩也较发育。在生物群方面 ,两盆地的南雄群大凤组均产圆形恐龙蛋化石,主田组产窃蛋龙类和长形恐龙蛋化石,但南雄盆地的南雄群化石门类众多 ,除爬行动物外,还富产微体化石如介形虫、有孔虫、轮藻等(张显球,1987) ,腹足类 、双壳类、叶肢介以及昆虫等多门类化石(张显球等,2000),而河源盆地北部生物群的面貌显得十分单调 ,未发现微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门类化石,不及南雄盆地的生物群丰富。
图5 河源盆地北部(A)和南雄盆地(B)的地层对比图
南雄盆地的上湖组是以紫红、暗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富含灰质结核,化石丰富 ,夹细砂岩,局部夹杂砾砂岩 、细砾岩,化石丰富(张显球 ,1992a),而河源盆地北部上湖组则以细砾岩、含砾粗砂岩、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少 ,未发现化石 。沉积物明显较南雄盆地的粗,两者的岩性差别是明显的。丹霞群是一套粗碎屑岩,下粗上细 ,具明显的丹霞地貌等特征,与标准地点丹霞盆地中丹霞山剖面的丹霞群非常相似,岩性和地貌特征可以对比 ,唯丹霞盆地的丹霞群时代属晚白垩世(张显球,1992b)。河源盆地丹霞群时代依据不足,可能比丹霞盆地的丹霞群要晚 。南雄盆地两侧的丹霞群是南雄群与罗佛寨群的相变,是一个明显的穿时岩石地层单位 ,时代为晚白垩世中期至早始新世。从西往东北狮头寨丹霞群的层位越来越高,时代越来越新(张显球等,2000a ,b)。总之,河源盆地北部上湖组和丹霞群至今未发现化石,但它们均位于南雄群之上 ,层序是清楚的,其时代应晚于南雄群。
关于“关于各种化石的资料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瑞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rich.com.cn/zlan/202507-1022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瑞骐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关于各种化石的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瑞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关于各种化石的资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各种化石的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化 石 整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