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三国各回简介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三国各回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 ,另有184年 、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
曹魏 随着汉丞相曹操对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 、租调制的施行 , 魏武帝·曹操(字孟德)
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逐渐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 。恢复的冶铁业中 ,水排得到推广,丝织业也兴盛起来。商品交换渐有起色,魏明帝时重新颁用钱币。洛阳、邺城都日趋繁华 。曹操进驻冀州后颁行租调制。建安二十一年 ,曹操称魏王,都邺。220年正月,曹操死;十月 ,子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 ,建元黄初。魏得北方 。魏置司、豫 、兖、青、 徐、凉 、雍、冀、幽 、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 、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魏有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魏建立后不久 ,大权旁落 。曹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曹爽重用名士三狗及李胜、毕轨等人,改易朝典,排斥司马懿。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家大族,司马懿本人又富于谋略 ,屡有军功 。238年,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版图。249年 ,又乘曹爽奉曹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处死曹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 ,史称高平陵事变。后来,司马懿及子司马师 、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淩(251年)、毋丘俭(255年)、诸葛诞(257年)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 。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 ,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毋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趁时立功,于263年出兵灭蜀汉 。两年后 ,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 。 蜀汉
蜀汉
188年,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刘焉死, 汉昭烈帝·刘备(字玄德)
子刘璋继任。刘焉 、刘璋相继压平了当地豪强的反抗 。207年,刘备邀诸葛亮为辅佐 ,提出“隆中对”战略思想。211年刘璋邀请刘备入蜀,使击保据汉中的张鲁。214年,刘备占据益州;219年进驻汉中 ,自称汉中王 。是年,留守荆州的关羽被孙权军袭杀。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 ,国号汉,建元章武。汉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 。有户二十八万 ,人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刘备为争夺已失的荆州 ,于次年出峡,夷陵之战,败退入蜀,病死白帝。刘禅继立 。诸葛亮辅刘禅 ,处境困难:西南夷接连叛乱;益州郡豪强雍闿执太守,求附于吴;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太守高定都响应雍闿,南中地区动乱扩大。225年 ,诸葛亮南征,此时孟获已代雍闿据郡。当年秋天,诸葛亮败孟获 ,南中平定 。诸葛亮把夷人渠帅移置成都为官,把南中青羌编为军队,并允许大姓招引夷人作部曲;以南中的牛马特产充实汉国军资。西南夷人地区的闭塞状态 ,从此有所改变。南中战争结束,汉吴结盟也取得圆满成果。诸葛亮227年率军进驻汉中,同魏展开争夺关陇的激战 。诸葛亮在汉弱魏强的情况下急于求战 ,一方面力图以北伐来巩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正统地位;一方面则以攻为守,借以图存。228年,诸葛亮开始北伐曹魏。以后三年 ,诸葛亮又屡次北伐,都由于军粮不济,没有成果 。234年再次北伐 ,已经是第五次。进军渭水南面的五丈原,病死军中,汉军撤回 ,北伐停顿。诸葛亮死后,蒋碗、费祎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而已 。258年以后 ,宦官擅权,政治腐败。姜维北伐,因受到朝廷和宦官掣肘 ,致使劳而无功。263年,魏灭蜀之战开始,仅两个月就灭亡蜀汉,刘禅投降 ,被封为安乐公 。蜀汉历二帝,共四十三年。 188年,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刘焉死 , 汉昭烈帝·刘备(字玄德)
子刘璋继任 。刘焉、刘璋相继压平了当地豪强的反抗。207年,刘备邀诸葛亮为辅佐,提出“隆中对 ”战略思想。211年刘璋邀请刘备入蜀 ,使击保据汉中的张鲁。214年,刘备占据益州;219年进驻汉中,自称汉中王 。是年 ,留守荆州的关羽被孙权军袭杀。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建元章武。汉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 。有户二十八万,人口九十四万,吏四万 ,兵十万余。刘备为争夺已失的荆州,于次年出峡,夷陵之战 ,败退入蜀,病死白帝。刘禅继立 。诸葛亮辅刘禅,处境困难:西南夷接连叛乱;益州郡豪强雍闿执太守 ,求附于吴;牂柯太守朱褒 、越嶲太守高定都响应雍闿,南中地区动乱扩大。225年,诸葛亮南征 ,此时孟获已代雍闿据郡。当年秋天,诸葛亮败孟获,南中平定 。诸葛亮把夷人渠帅移置成都为官 ,把南中青羌编为军队,并允许大姓招引夷人作部曲;以南中的牛马特产充实汉国军资。西南夷人地区的闭塞状态,从此有所改变。南中战争结束,汉吴结盟也取得圆满成果 。诸葛亮227年率军进驻汉中 ,同魏展开争夺关陇的激战。诸葛亮在汉弱魏强的情况下急于求战,一方面力图以北伐来巩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正统地位;一方面则以攻为守 ,借以图存。228年,诸葛亮开始北伐曹魏。以后三年,诸葛亮又屡次北伐 ,都由于军粮不济,没有成果 。234年再次北伐,已经是第五次。进军渭水南面的五丈原 ,病死军中,汉军撤回,北伐停顿。诸葛亮死后 ,蒋碗、费祎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而已 。258年以后,宦官擅权,政治腐败。姜维北伐 ,因受到朝廷和宦官掣肘,致使劳而无功。263年,魏灭蜀之战开始 ,仅两个月就灭亡蜀汉,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 。蜀汉历二帝 ,共四十三年。 东吴
黄巾起义时,孙坚随朱儁到中原镇压黄巾,后转战于凉州和荆州江南诸郡 东吴大帝·孙权(字仲谋)
。董卓之乱时 ,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意外得到玉玺 。隶属于袁术。在奉命进攻荆州刺史刘表之时,被刘表部下黄祖射杀。孙坚死后 ,长子孙策统领部众,约于194年向袁术献玉玺后借三千兵马离开袁术,开始向江东发展,得到周瑜等人的助力 ,驱逐刘繇,逼降王朗,杀死许贡 。196年献帝迁许以后 ,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199年,孙策击破庐江太守刘勋 ,吞并其部,并取得豫章郡地。200年孙策出游打猎,被许贡门客刺杀。孙策死 ,弟孙权统众雄霸江东 。208年孙权由吴徙治京城,筹划赤壁之战,势力达于荆州;210年招附士夑兄弟 ,取得东南半壁。211年孙权徙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219年孙权破关羽,占有荆州全境 。夷陵之战胜利 ,限制了蜀汉出峡发展的可能。229年,孙权称帝,迁都建业 ,国号吴。有扬、荆 、交三州 。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 ,兵二十三万。孙权尚存的困难,一是对付山越的不宁,一是在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东南州郡山区的山越人 ,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 。孙权与山越进行过多次战争 ,屡获胜利,234年诸葛恪率军进攻丹阳山越,经三年围困,山越十万人出山投降 ,其中四万丁壮补兵,余下的成为编户。孙吴统治的几十年中,山越人大体与汉人趋于融合。孙权主要军事活动在淮南 。赤壁之战后 ,曹操军屡攻合肥地区,双方互有胜负。江北居民多渡江,濒江数郡成为空虚地带。诸葛亮死 ,魏汉战争停止,魏加强淮南对吴的进攻。吴军除沿江设督驻军、遍置烽燧以外,还在巢湖南口筑濡须坞 ,严密防守 。魏水师有限,进攻难于奏效,魏吴相持有年。孙权统治时 ,江东经济有显著发展。北人南来,山越出居平地,劳动力增多 。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历代陆续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 。江南运河云阳至京口一段流经山间 ,不便通航,未得到修整。云阳以西开辟破冈渎,使秦淮河和江南运河联通 ,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丝织业开始在江南兴起,但织造技术还不高,蜀锦成为重要的输入物资 。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 ,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由于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业很兴旺,海船经常北航辽东 ,南通南海诸国。230年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吴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 、扶南诸国 。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建业。江南文化的提高 ,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佛教开始在江南传播,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的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 。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孙吴诸将以私兵随孙氏征战 ,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因而逐渐形成武将世袭领兵的制度。同时 ,江南也出现了像吴郡的顾、陆、朱 、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 。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孙吴政权的主要支柱。孙权死后吴日趋衰弱 ,而魏在司马氏消灭淮南地区三次军事叛乱后日趋强大。司马氏以先灭汉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汉、代魏后又忙于新朝定制,吴政权暂得延续 。269年 ,羊祜命王浚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279冬,晋灭吴之战开始 ,280三月攻下建业,孙皓降,吴亡。历四帝,共五十二年 。
三顾茅庐
汉末 ,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 ,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 ,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 ,刘备又和关羽 、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 ,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 ,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 ,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 ,才彼此坐下谈话。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 ,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 ,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 ,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 ,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 ,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 ,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 ,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 ,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 ,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 ,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 ,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 ,而况姜维邪? ”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 ”郤正闻之,求见禅 ,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 ,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 ”左右皆笑。(选自《三国志》)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 ,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 ,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 。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 ,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 ,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 ,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 ,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 ,并以歌舞助兴 。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 ,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 ”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 ,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 ,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 ,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 ,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 。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 ”典故。
469
关于“三国各回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瑞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rich.com.cn/wiki/202507-1054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瑞骐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三国各回简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瑞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三国各回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国各回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三国(公元220年~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