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明朝简介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明朝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明朝(1368年 1月23日-1644年 4月25日 [注 2])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历经十二世 、十六位皇帝 ,国祚276年。明朝初期定都于应天府(今南京市),其辖区称为京师。1421年明成祖迁都至顺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为京师 ,原京师改称南京[1] 。
公元1368年,时为韩宋吴王的朱元璋,在统一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群雄势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 ,在应天府登基,国号大明[2]。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1] 。
明前期,经过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之治 ,国力迅速成长,到明成祖时期,国势到达顶峰 ,皇帝极力扩张领土,是为永乐盛世。其后的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仍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明英宗与明代宗时期 ,虽经土木堡之变,但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 。明宪宗与明孝宗相继与民休息 ,政局尚可平稳。明武宗沉溺游乐,最终使明孝宗一脉绝嗣,引发大礼议之争。明世宗即位后 ,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总揽朝纲。明世宗中后期,东南沿海任用胡宗宪 、俞大猷等将领,平定倭患 。明世宗驾崩后十数年 ,经历隆庆新政和万历中兴,国力得到恢复。明神宗中期,完成万历三大征 ,平定内乱,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鲜王朝的梦想。然而因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 ,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明朝末期政治的混乱,史称万历怠政 。明熹宗时,魏忠贤阉党虽祸乱朝纲 ,到明思宗即位后才废除宦官专政。然而明思宗政策失误和天灾不断,明朝最终亡于农民军建立的大顺。1644年,明思宗自缢于北京煤山 ,至此明朝享国祚276年 。随后,满清军队击败大顺军并入主中原。后继南明与明郑政权延续数十年,直到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方止[1]。
明朝的领土囊括今日内地十八省之范围,初年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黑龙江流域诸部落有宗主权[注 3] ,后缩为辽河流域;初年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改为今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改为嘉峪关;并曾在今满洲 、新疆东部、西藏等地设有羁縻机构 。明成祖时期甚至短暂征服并统治安南(今越南北部)[1] ,西元1415年,明朝领土面积达到约730万平方公里。
明朝是继汉唐盛世后又一个兴盛的中原王朝,也曾是手工业、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在清朝官修史书《明史》中甚至认为洪武 、永乐在位时期“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然而由于明朝皇权过度集中 ,常发生皇帝不理政事,或是由宦官行使大权的陋习[1]。
明朝之号承袭自小明王韩林儿之号[3]。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 ”作国号以示自己的正统地位 ,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 ,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4] 。
目录 [隐藏] 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 ”1398年即位,在位5年 。
明惠帝朱允炆 ,明朝无谥,清乾隆元年追谥「恭闵慧皇帝」,史籍称为建文帝。性寡断。
惠帝 ,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 ,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 ,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 ,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 ,一说外逃 。
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 ,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 ,时年65岁 。
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 ,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
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 ”1425年即位 ,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 ,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 ,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
英宗,宣宗长子 ,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 ,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 ,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 ,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
宣宗次子 ,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 ,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 ,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75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 ,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
宪宗,英宗长子 ,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 ”。1487年 ,宪宗死,时年41岁。
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
孝宗 ,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 ,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 ” 。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武宗,孝宗长子。好逸乐 ,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过度 ,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
世宗朱厚璁(1507-1566)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 ,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 ,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无度,政治腐败 ,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
穆宗朱载垢(1537-1572)年号“隆庆 ”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 ,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
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 ,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 。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 ,荒*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 ,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 ,在位1月 。
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 ,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号“天启 ”1620年即位,在位8年 。
熹政治腐败。努尔哈赤宗,光宗长子。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 ,致使乘机攻占沈阳 。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思宗朱由检(1610-1644)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 ,光宗第五子 。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 ,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 ,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 。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南明皇帝:
朱由崧安宗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待考
朱聿键绍宗襄皇帝隆武(1645年——1646年)隆武陵
朱聿鐭文宗节皇帝 绍武(1646年)绍武陵
朱由榔昭宗匡皇帝永历(1646年——1662年)永历陵
明朝皇帝列表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
明朝建文帝的历史下落?
三案之一——梃击案
国本之争方告平息 ,明朝宫廷中又相继发生“梃击案”、“红丸案 ”、“移宫案” 。三案反映了万历末年以后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权力而激烈斗争的情况。
万历四十三年(1615),梃击案发生。
五月初四日酉时,有不知姓名男子 ,手持枣木梃,入慈庆宫门,击伤守门内侍李锚。至前殿檐下 ,为内侍韩本用等所执 。押送法司按问。慈庆宫者,皇太子朱常洛所居宫殿。当时,“中外疑郑贵妃与其弟国泰谋危太子……举朝震骇” 。次日 ,巡城御史刘廷元(浙党)审问后奏称:犯人名张差,蓟州人,语无伦次,迹似疯癫。又经刑部山东司郎中胡士相 、员外郎赵会桢、劳永嘉(浙党)会审 ,亦一如刘廷元所指,以张差犯有疯癫病具狱。而刑部提审王之寀(cǎi采),心疑其非 。十一日王之寀乘当值日提牢 ,私讯张差。差言:“小名张五儿,有马三舅、李外父,令随不知姓名一老公(民间习称内监为老公) ,说事成与汝地几亩。比至京,入不知街道大宅子,一老公饭我 ,云:‘汝先冲一遭,撞着一个杀一个,打杀了我们救汝 。’遂与我枣木棍 ,导我由后载门直到宫门上。守门阻我,我击之堕地。老公多,遂被缚 。小爷福大。 ”王之案备录其语,并将张差供词写成揭帖送交署印邢部侍郎张向达代为入奏 ,并在揭帖之末写道:“张差不颠不狂,有心有胆,”要求绑文华殿举行朝审。
以内阁方从哲为首的浙党攻击王之寀胡言。坚持张差为疯癫 ,要求立即处决张差 。双方矛盾日益激化。后经刑部司官复审,张差进一步供认:“不知姓名老公乃庞保,不知街道宅子乃住朝外大宅之刘成。二人令我打上宫门 ,打得小爷,吃也有,住也有 。小爷者 ,内监所指皇太子也……。成与保皆贵妃宫中内侍也。”至此,真相大白,一时议论汹汹 。中外皆疑郑贵妃欲谋杀太子 ,以扶立福王。郑贵妃大窘,向神宗哭诉,神宗亦难以解决。郑贵妃向太子极力表白,太子命内侍王安起草 ,下令诸臣不必多加纠缠 。诸臣坚持追查元凶。
其时,神宗早已倦于朝政,不见群臣达25年之久。为了结此事 ,破例亲自出马 。神宗驾幸慈宁宫,召见首辅方从哲 、阁臣吴道南以及文武诸臣人内相见。神宗先责诸臣离间其父子,又令只把张差、庞保、刘成三人处死 ,余皆不论。又执太子手示群臣曰:“此儿极孝,我极爱惜。 ”又曰:“彼从婴儿至今已成人矣 。朕如别有他意,何不早就更换 ,且三皇子福王已出居其封地(河南),离此千里之遥,非朕宣召 ,彼能飞至乎?”皇太子曰:“似此疯癫之人,决了也罢,不必株连。”又曰:“我父子何等亲爱…… ”神宗连声问群臣:“尔等听(到)皇太子语否?”既然神宗 、皇太子均不愿追究此事,群臣唯有听命照办之一途。出慈宁宫后 ,立即传谕法司,磔张差于市,庞保、刘成暗中处决于内庭 。梃击一案草草了结。
三案之二——红丸案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 ,神宗朱翊钧病死。八月初一日光宗即位 。即位时已有病。数日后内医太监崔文异进泻药。光宗服后,病情加重,腹泻不止 ,一日三四十次,不能临朝 。首辅方从哲等赴宫门问安。光宗竟“数夜不得睡,日食粥不满盂 ,头目眩晕,身体罢软,不能动履”。二十九日 ,光宗召阁臣方从哲、刘一燥 、韩旷等至乾清宫,光宗复问:“有鸿胪寺丞进药者安在? ”方从哲奏:“鸿胪寺丞李可灼,自云仙丹,臣等未敢轻信 。”光宗命宣李可灼至 ,李可灼诊病后进一丸,药色红,即所谓红丸者。光宗用药后稍有好转 ,称其为忠臣。诸臣出宫门外等候。下午,李可灼出,言复进一丸 。方从哲等问病状 ,李可灼以如前对。九月初一日,在位方一月的光宗即驾崩。光宗为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
光宗之死,内外臣僚皆归咎于李可灼。惟首辅方从哲以光宗遗诏 ,拟赏李可灼银50两,群情大哗。纷纷上言,弹劾李可灼及方从哲 。方从哲始改赏银50两为罚俸一年。而事尤未息 ,群臣继续弹劾崔文舁、李可灼及方从哲三人。崔文舁原为郑贵妃亲信,擅用泻药,使光宗元气不能恢复,有弑君之罪;李可灼连进二丸 ,致光宗于死地,未能寿终,弑君之罪不容恕;方从哲“不伸讨贼之义 ,反行赏奸之典”,其“十大罪、三可杀”,罪责难逃……先后上疏弹劾者主事王之案 、刘宗周等四十余人 。红丸一案最后以李可灼充军、崔文舁贬放南京、方从哲仍无事而告终。
三案之三——移宫案
移宫案为三案最后一案。移宫所指宫殿为乾清官 。乾清官地位之重要 ,左光斗曾有评说:“内廷之有乾清官,犹外庭之有皇极殿。惟天子御天居之,惟皇后配天得共居之。其他妃嫔虽以次进御 ,不得恒居。非但避嫌,亦以别尊卑也 。 ”乾清官实乃帝权之象征,为妃嫔所向往者。
当光宗即位后 ,原一再阻挠的郑贵妃惧帝忌恨,一改往日常态,极力讨好光宗,以珠玉及美女四人进献 ,选侍李氏最得帝宠。郑贵妃又献媚于李选侍,两人互相勾连,郑贵妃为其争封皇后 ,请其随光宗皇帝迁至乾清宫(按:当时新天子尚无皇后,即位前之太子妃郭氏已去世);李选侍亦请晋封郑贵妃为皇太后 。于是光宗命首辅方从哲封贵妃为皇太后,方从哲命礼部照办 ,经侍郎孙如游力争,事乃止。后又召方从哲、刘一燥 、韩旷等至乾清官,光宗至东暖阁 ,仍谕册封李选侍为皇贵妃。此后不久,光宗病死 。光宗死后,按例李选侍当迁出乾清官 ,由继承帝位之新天子入内居住。然李选侍坚持不迁。为此李选侍及兵科给事中杨涟等争斗不邑,由此生发很多变故,史称“移宫案 。”
光宗皇帝死于即位第30天凌晨。由于死得突然,当时并无大臣守卫在侧。李选侍与心腹太监李进忠(即魏忠贤)密谋 ,企图挟持即将登位的皇长子、年方十六岁的朱由校据乾清官,以操纵朝政 。移时,阁臣方从哲、刘一燥 、韩火广 ,尚书周嘉谟以及张向达、杨涟、左光斗等前往哭临(即向遗体告别)。至乾清官内,遭侍卫内监持梃拦阻。经杨涟怒喝,始入。哭临毕 ,请见皇长子 。皇长子被李选侍藏于暖阁不得出。廷臣问“皇储安在?”众内监不答。惟王安近前悄声告以实情,并拉皇长子出 。廷臣一见皇长子,立即高呼“万岁 ”。左右挟住 ,出宫门登上御辇。此时官内仍不断传出“哥儿回来”之声 。李进忠等内侍几次追赶出来,企图夺下皇长子。刘一爆靠紧御辇疾行,护送皇储到文华殿。在此等候的群臣拜呼“万岁” ,当即把皇储先行立为东宫,暂住慈庆事内 。至此群臣一方与李选侍一方的斗争已先胜一局。
群臣议定于初六日拥戴朱由校登极,登极则必先腾出乾清官,于是诸臣纷纷上疏要李选侍从速离宫。其中 ,御史左光斗之疏曰:“选侍既非嫡母,又非生母,俨然尊居正宫 ,而殿下乃退居慈庆,不得守几筵,行大礼 ,名分谓何?选侍……其人,岂可以托圣躬者…… ”
李选侍其时正与李进忠谋划对策 。直拖至九月初五日即新天子登基前一天,群臣愤怒已极 ,纷纷至乾清官门外,高声呼喊,要李选侍迁出 ,声彻大内。李选侍慑于群情汹汹,不敢再拖,匆匆忙忙,于当日离开乾清官 ,迁往仁寿殿暂住。次日,皇长子朱由校得以如期即位,且住进乾清宫。移宫一事 ,奎此似可了结,然由于搬迁时间太紧,竟又生出种种枝节 ,遂使移宫一事终又成为移宫一案 。
由于搬迁时间过于紧迫,迁出时甚为混乱。当李选侍移宫之际,太监王安等从中恐吓。李选侍惶恐 ,未能等及侍从相助,手抱八公主,徒步以行 。凡簪珥衾绸之物 ,俱为群阉掠夺。“内阉李进忠 、刘朝、田诏等乘机窃盗内帑,据为已有。有人因怀藏金宝沉重,跌倒于乾清宫外,金宝撒满地上 ,暴露出偷盗之行为 。当时被捉获者有内侍刘逊、刘朝 、田诏等人,后陆续捉到者有王永福、姚进忠、姜升等多人,皆李选侍的近侍。
对乘乱**内府秘藏一事 ,新天子熹宗朱由校愤怒之极。传谕交刑部严办 。被捕诸内侍到刑部,上下打点,非但无罪 ,而且散布流言,进行反击,曰:新皇帝待先朝妃嫔太薄。李选侍的侍人 、内监 ,一旦失势,亦甚不满,对此着意渲染 ,沸沸扬扬,甚而传出李选侍投环自缢、皇八妹投井自杀的传闻。于是御史贾继春上书内阁,责备阁臣于新帝即位伊始,即导之以违忤先皇 ,逼逐庶母,结尾又曰:“玉体未寒,爱妾奠保 ,忝为臣子,夫独何心!”给事中周朝瑞等迎头痛击痛骂贾继春为奸党 。贾继春又上疏反击,疏中有“伶仃之皇八妹 ,入井谁怜!孀寡之未亡人,雉经莫诉”等句,把外间传闻以骈句加以宣扬 ,传诵一时,成为各句。最后,才即位的熹宗不得已亲自出面 ,降敕谕说明移宫原委。杨涟亦有《敬述移宫始末疏》一文。事实真相方得以大白 。杨涟暂且回籍以避风;贾继春上疏认罪曰:“凡疏上所言皆道听途说,实该万死。 ”最后仍不能免,被“除名永锢”。
“三案”均属宫廷案件 。三案本末,已经有始有终 ,三案结局,元凶已获,罪人伏法 ,原可算已经了结。然明代末期,门户更多,党争更烈。及阉党魏忠贤当道 ,修《三朝要典》,三案全部翻倒:梃击案则祸首为王之窠,以“捏造案情 ,用以敲诈 ”之罪名受到围攻,先给以“除名”处分,然后将其抓入狱中 ,令其退赔 。“赃银”八千两。退赔不出便按期追比(按期用刑逼索),逼死狱中。红丸案则祸首孙慎行,先是受“削夺”处分(即削去其官籍,夺去其所有官阶、封号) ,继又被遣戍宁夏(尚未成行,崇祯继位,乃得赦免) 。至于东林党人如邹元标、高攀龙 、李三才等 ,均受追论。邹与李已死,仍遭削夺,高攀龙曾要严治崔呈秀之贪污罪 ,而今崔呈秀派出缇骑,将其抓进京去论罪。高攀龙于缇骑将到之时自沉于池而死 。移宫案则罪魁并指为杨涟及左光斗,均以“党同伐异 ,招权纳贿 ”被定罪追赃。追不出赃乃五日一追比,用刑拷打,至体无完肤 ,惨死狱中。及崇祯嗣位,三案又翻了回去。崇祯先惩办罪大恶极的魏忠贤 。魏忠贤得知要逮回京师自杀于行抵阜城途中。粉碎魏党后,乃为三案被冤诸人进行平反,冤死诸人均一一给以赠官赐恤;被遣戍者 ,召回复官任用。崇祯帝迅速而有效地扑灭魏党,消灭魏阉气焰,平反“三案” 。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 ,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 ,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死时,他已21岁了。继位后改“洪武”为“建文 ” ,史称“建文帝” 。但在位仅仅四年,即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用武力推翻,而下台后的建文帝下落 ,却又成了千古疑案,众说纷坛。主要有:
自焚说。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建文帝继位后,即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谋 ,定策削藩 。领兵在外、身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发起“靖难之役”。不到四年 ,燕王即挥师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求和不允 ,只好死守,但是他的主帅李景隆却打开金川门迎燕王大军入城,满朝文武纷纷投降。建文帝眼看大势已去 ,不得已下令焚宫,顿时火光熊熊,建文帝携皇后马氏 ,跳入火中自焚,妃嫔侍从等,大都亦随其蹈火而死 。燕王朱棣入宫后,清宫三日 ,搜查建文帝下落。宫内侍人都说建文帝已自焚,并从火堆里扒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证明之。燕王见到尸体,分不清男女 ,惨不忍睹。其继位称帝后,只得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 ” 。《明史·成祖本纪》及《明史·方孝儒传》均持此说。
削发为僧说。清代名人吕安世和近人蔡东藩等则认为燕军破城后,建文帝无可奈何 ,遂想一死了之 。此时少监王钺告诉他:你祖父临死时,给你留下一个铁箱子,让我在你大难临头时交给你。我一直把它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内。群臣急忙把箱子抬来 ,打开一看,里边有三张度牒,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证 ,上面写好了建文帝等三个人的名字 。还放着三件僧衣、一把剃头刀 、白金十锭、遗书一封,书中写明:“建文帝从鬼门出,其它人从水关御沟走,傍晚在神乐观西房会集。”据此 ,建文帝三人剃了头,换上了憎衣,只带了九个人来到鬼门。鬼门在太平门内 ,是内城一扇小矮门 。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建文帝弯着身子出了鬼门 ,其他八人随之出了鬼门后,就看见水道上停放着一只小船,船上站着一位僧人 ,僧人招呼他们上船,并向建文帝叩首称万岁,建文帝问他怎么知道我有难 ,僧人答道:“我叫王升,是神乐观住持,昨夜梦见你祖父朱元璋,他本是出家之人 ,叫我在此等候,接你入观为僧。”至此,建文帝似削发为僧 ,继承了祖业。
此外,在《明史·姚广孝传》和《胡濙传》里记载:明成祖朱棣当了皇帝后,对建文帝自焚而死 ,也产生过怀疑,也有人告诉他那具烧焦的尸体是马皇后的,建文帝削发为僧外逃了 。他就把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抓了起来关进监狱长达十余年 ,逼他供出建文帝下落。并派郑和下西洋“欲寻踪迹 ”,派户科都给事中胡濙遍行郡、乡 、邑长达16年,搜寻建文帝下落 ,一直到朱棣死前一年的一个晚上,他已睡下了,但听说胡濙回来了,急忙穿上衣服 ,在卧室单独召见。胡濙访得建文帝离开紫禁宫后,削发为僧,既没有去神乐观 ,也没有去西南、东南周游避难,而是被僧司溥洽所救,一直藏在江苏吴县普洛寺内 ,此后一心为僧,无复国之意。近年徐作生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实地考察后,指出:永乐二十一年(1423) ,建文帝死于江苏吴县穹窿山,终年46岁,葬于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 。
也有人指出 ,建文帝自焚身亡是历史真实,因为当时燕军兵临城下,把紫禁宫团团围住,建文帝想逃也来不及了 ,更何况经考查也无鬼门、御沟逃路。建文帝也深知他的四叔是个贪权无厌 、残暴无情的武夫,落在他手里决无好下场,不如以死了之为上策。燕王朱棣也绝不会让建文帝活下去 ,否则,他就不能当皇帝 。朱棣为了不留下“杀侄夺位”之臭名,故意苦心寻找建文帝下落 ,留下了历史疑案,这可能是朱棣的用心之机。
综上,朱棣在即位后 ,下令搜寻建文帝,这是历史事实。但他的真实用心及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揭开的历史之谜 。各类词书字典 ,也只好注明;“建文帝不知所终”。
关于“明朝简介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瑞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rich.com.cn/wiki/202507-1029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瑞骐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明朝简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瑞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明朝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明朝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明朝(1368年 1月23日-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