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江南的学者研究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江南的学者研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江南含义的历史变迁
在“二十四史”中 ,最早出现“江南”的记载是《史记·五帝本纪》:“舜……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 。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这里所言“江南”的意义实在太广泛了 。
到秦汉时期 ,“江南”的含义略显明确,主要指的是今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今湖南省 、湖北南部和江西部分等地。《史记·秦本纪》中说:“秦昭襄王三十年 ,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黔中郡在今湖南西部。由此可见当时“江南 ”的范围之大 。但据《史记·五帝本纪》 ,可知其南界一直达到南岭一线。在汉代人的概念中,江南已经十分宽广,包括了豫章郡、长沙郡、庐陵郡 ,相当于今天的江西省湖南省。当然,在两汉时期,洞庭湖南北 、赣江流域地区应是江南的主体 ,其中的“江南”说的就是这一地区 。至隋代,“江南”也被用作《禹贡》中“扬州 ”的同义词,但实际上“江南”还有江汉以南、江淮以北的意思。①因此,《史记·货殖列传》中关于“江南豫章、长沙”与“江南卑湿、丈夫早夭 ”的描述 ,在清代人看来,都属湖广 、江西地区;而《项羽本纪》云“江东虽小,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江东” ,事实上也是清人心目中的“江南 ”。②较为明确的江南概念应当是从唐代开始的 。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江南道的范围完全处于长江中下游。
① 参见周振鹤:《释江南》,载《中华文史论丛》第49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另见周振鹤:《随无涯之旅》,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24--334页。
②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一《江南》 ,上海书店1983年据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复印本,第245页 。
③ 参见周振鹤:《释江南》,载《中华文史论丛》第49辑。
从元代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 ,“江南”一词还有被用于行政区划的。如清代所谓的“江南”,主要指的是今天长江下游的江苏、安徽、上海地区 。但经济意义上的“江南 ”越来越明确地转指传统的浙西 、徽州、吴或三吴地区。明代已经将苏、松 、常、嘉、湖五府列为“江南”经常性的表述对象,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已在全国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且备受国家倚重。嘉靖年间的嘉兴府海盐县人郑晓 ,就是以这些地区来论述江南的。
当然,明清人对“江南”一词的运用还是相当随便的 。在他们的意识中,只要与这些地方有关联的,就可指为“江南” ,丝毫不会注意有什么界域存在。
① [明]郑晓:《今言》卷三,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39页。
② [明]卢泾才:《上史大司马东南权议四策》 ,载[明]冯梦龙编撰:《甲申纪事》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影印本 。明末清初人顾炎武在其著《天下郡国利病书》(民国二十五年涵芬楼影印昆山图书馆藏稿本)原编第十一册“浙江上 ”中所述的相同内容,显系直录卢氏原文。
③ [清]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假虎威古玩流殃 ,奋鹰击书生仗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8页。
当代学者
就是在今天,学术界对于江南的界定 ,也常有歧异 。
从傅衣凌等学界前辈研究江南伊始,一大批关于江南的论著从经济 、文化、政治、社会 、环境甚至地质构造等各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傅衣凌的《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①、《明清农村社会经济》②、《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③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④,尽管所论多涉江南地区,但尚未对江南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
较早对江南的含义提出讨论的是王家范 ,在他早期关于江南市镇结构及其历史价值的研究中,认为至迟在明代,苏松常、杭嘉湖地区就已是一个有着内在经济联系和共同点的区域整体 ,官方文书和私人著述中往往也将五府乃至七府并称,因此,最早的江东经济区(严格地说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事实上已经初步形成 ,而且这个经济区当时是以苏 、杭为中心城市(苏州是中心的中心),构成了都会、府县城、乡镇 、村市等多级层次的市场网络 。⑤刘石吉在其《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中表示,江南是指长江以南属于江苏省的江宁(即南京)、镇江、常州 、苏州、南通、松江和太仓直隶州 ,长江以南属于安徽的宣州 、徽州、太平、宁国以及浙江的杭州 、嘉兴、湖州地区。⑥洪焕椿、罗仑主编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史研究》一书,也对江南下了一个自己的定义:主要是指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三角地区① 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 ,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② 傅衣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三联出版社(北京)1961年版 。
③ 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④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⑤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历史研究中江南通常指环太湖流域(即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清时期一般指江南六府(苏州、松江 、常州、杭州、嘉兴 、湖州)外加太仓州 。清代的地图上会把更大的范围划分到江南 ,但实际上其核心还是长江三角洲地区。
■人口规模
粗略统计:大致在1620年明末之时,江南人口达到了2000万;1850年太平天国前夕,江南人口达到了历史最多的3600万人 ,但由于太平天国最后占领了江南地区,其爆发到失败过程中人口锐减。
■耕地面积
基本上仍指江南六府,总面积差不多没有变化 。明朝的时候 ,江南能够耕作的土地差不多都已经耕作了;自明到清,人口越来越稠密,农业家庭和农民劳动力能够耕作的土地面积明显减少 ,耕地越来越稀缺。
■经济与赋税
江南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在隋唐时期就成了帝国的粮仓,隋炀帝统一全国后挖大运河,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想把江南的财富运到北方去 ,供养北方尤其是沿长城的军队。
明清时期江南仍然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而且农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农民们大量地种植棉花、纺纱织布,生产的棉纺织品运销到全国 ,因此有“衣被天下”之说。江南棉布还大量出口到日本、朝鲜半岛 、东南亚,以及欧洲等地。
江南的赋税从全国来看是最重的 。清代江南耕地只占全国耕地5%,却要负担全国10%的地丁和40%的漕粮。作为土地拥有者的农民 ,要交两种税:一种是“地丁银 ”(缴纳银两),一种是漕粮(缴纳稻谷)。明清时期江南人口达到了全国人口的最高密度,但由于当时江南很多地方的农民开始不种粮食 ,或者只种少量的粮食,导致生产的粮食不足以养活本地的人口和缴纳漕粮,于是不得不从江西、湖南、湖北这些地区运来
江南地区水网密布 ,四通八达,农田水利和交通运输都依靠河流 。如果去看谷歌江南卫星图,我们会发现江南城乡聚落都是沿着大大小小的河流而建,这些河流大都是人口挖凿的。
江南的乡村聚落规模都非常小 ,这与华北平原地区的村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在江南不同的区域这些乡村聚落的规模还是会有些差别,太湖流域周边地势比较低的地方,村庄规模稍大 ,三 、四十户人家一个村庄的规模较为普遍。而到了太湖东部外缘的所谓“高乡”,村庄的规模都非常小,七八户、五六户乃至三四户人家的村庄也很常见 。30年代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做江南地方调查的时候发现 ,江南不同于北方聚落用“村”、“庄 ”为名,而是都叫某宅 、某角、某桥,这便是地方自然村的实际情况。
明清时期的进士和状元一大半都来自江南 ,明清两代全国进士一共5万多人,有近8000人都来自江南,占15%以上。状元就更多了 ,明朝四分之一的状元、清朝半数以上的状元都来自江南,而“盛产状元”的苏州又占了其中的一半,清朝京城官员中江南人是最大的群体 。江南的文化教育一直很发达,所以科举的成就也一直冠于全国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 ,区域史和地方史的研究成为了潮流,江南史研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热点,海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丰富 ,大大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对江南以及中国历史的整体了解,同时也改变了我们之前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在江南区域史研究兴起之前,西方学者对中国经济史的基本观点是中国的经济自宋代以后便没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美国学者珀金斯(D·H·Perkins)所著的《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1969)讨论了明代以来中国农业的发展 。他肯定了中国传统农业的成就 ,因为从明朝到20世纪,中国农业养活了不断增长的人口,这期间中国人口增长了近8倍 ,世界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在工业时代来临以前,经历过这么大幅度的人口增长。这600年间,除了一些新的作物从美洲引进以外 ,中国的农耕和农业技术实际上没有大的突破,而中国农业能够养活飞速增长的人口,全靠中国人的勤劳,使耕地面积增加了3倍、平均亩产翻了一番。
另一位美国历史学家伊懋可(Mark Elvin)在他的著作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中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个影响很广的观点 ,即中国到了宋朝的时候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农业经济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宋以后中国的发展基本停滞,经济陷入了高水平均衡陷阱 ,原因在于人口增多,人力便宜,资源和资本越来越稀缺 ,发展节省劳动力的技术反而变得不经济 、无必要了。
关于“江南的学者研究”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瑞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rich.com.cn/wiki/202507-1000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瑞骐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江南的学者研究》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瑞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江南的学者研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江南的学者研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江南含义的历史变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