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越剧的起源与发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越剧的起源与发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今嵊州)”,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落地唱书)发展而成 。发祥于上海。
前身是浙江嵊县(今嵊州)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 ”(具体历经“落地唱书”→“小歌班”→“绍兴文戏 ”→“越剧”的称谓演变)。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以“越剧”称之 。
越剧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向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转变。男子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县甘霖乡“东王村 ” ,女子越剧发源于“施家岙”。
1942年起,袁雪芬发起“新越剧”改革,向优秀的兄弟剧种、表演形式借鉴 ,特别向话剧 、昆曲汲取营养,完善了越剧的唱腔、表演艺术 。让越剧形成了特有艺术风格:长于抒情,以唱为主 ,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 ,极具江南灵秀之气;以“才子佳人 ”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如今,越剧已经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亦是“全国第二大剧种”。
1906年农历三月初三 ,浙江嵊县甘霖乡东王村的说唱艺人将门板铺在稻桶上,粉墨登场开腔唱戏那一刻,诞生了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是为越剧的正式起源——学术、戏曲界承认的起源年限) 。艺人初始均为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 ,故称男班,也称“男子越剧 ”。
1923年初,女子越剧创始人 、施家岙人王金水张贴告示 ,报名招生。艺徒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年龄最小的只有九岁,最大的十三岁。训练日程安排有序,练声腔、舞台动作、武功等 ,十分艰苦,每天十多个小时,一直训练了三个月 ,便开始“串红台”。“串红台”就是科班第一次上台彩排,公开给群众观看。绳武堂旧时族规森严,不准女子上台演戏 。无奈之下,施银花 、赵瑞花、屠杏花等24位女子越剧科班演员只好在晒场空地搭起一座草台“串红台”。1923年7月9日正式演出 ,当时的剧目是《双珠凤》。那天,台前观众熙熙攘攘,艺徒们不免有些紧张 ,有个小丑竟躲在门角后哭着不敢上台,至今仍传为笑谈 。这次演出是女子越剧的首次登台,也是女子越剧开端的标志。
关于“越剧的起源与发展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瑞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rich.com.cn/cshi/202508-1341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瑞骐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越剧的起源与发展》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瑞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越剧的起源与发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越剧的起源与发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清末起源于“浙江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