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明朝对开原内部防御体系的经略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明朝对开原内部防御体系的经略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有明一代,北边兵戈不绝,前中期主要抵御故元势力的内犯 ,后期主要防卫后金军的南侵,故终明之世,北边防御甚重。为此 ,明廷修筑了军防工程长城,并沿线构建了以九镇为中心的九大防区,是为九边 。”其中 ,辽东镇辖“东至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南至旅顺口 ,北至开原 ”之地,傲居极东,负京师肩背,为九边之首 ,而开原则是辽东镇中极具战略意义之城。那么接下来讲述明朝对开原内部防御体系的经略。
一、开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开原曾为“两国故都”、“五朝重镇”,素有“辽北古城 ”之称 。明洪武二十一年,开元路治所移至咸平府。R朱元璋因避讳采纳宰相刘伯温的建议,改“开元”为“开原”,既不变原名之音 ,又不变其开拓开创 、宏大伟岸、吉祥安康之意,“开原 ”由此得名。
明代开原为形胜之地,“控临绝徼 ,翼带镇城,居全辽之上游,为东陲之险要 。哂其东、北环山 ,西蔽于辽河,具有阻山带河据险可守的有利地形,是易攻易守的军事要地。
二 、明朝对开原内部防御体系的经略
明初 ,开元为元将纳哈出所踞。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派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及大将蓝玉等,率重兵围困纳哈出于老巢金山,纳哈出被迫出降,从此 ,开元尽归明朝管辖 。开原作为明朝有效管辖的极北边陲,把守着明朝的北大门,可以说 ,开原城的安危关系到明政府的生死存亡,明亡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故有明一代极为关注开原 ,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内部防御体系苦心经略。比如封王建藩、设立卫所。
总之,明政府对开原内部防御体系的经略,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和巩固北边安全 。正是明廷的高度关注和苦心经营 ,才使得当时被战争和兵灾时时笼罩着的北部边塞整体形势较为缓和,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这其中 ,开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明代在后期修建长城的时间是在1621年至1644年建,此阶段,是明朝长城修筑的尾声。
明末时期 ,许多名臣良将 、封疆大吏都被朝廷派往山海关督师、经略,调动重兵,加强防务。兵部尚书熊廷弼、孙承宗曾先后两次出任辽东督师经略 。
1621年 ,孙承宗带兵在山海关城东墙之上建“新楼”,以加强东部防线。
第二年,孙承宗又在南海设立龙武营 ,加强海上防御力量。为了向辽东辽西转运大量的军需物资,孙承宗又派兵重新修复利用南海码头港,疏浚海口河道 。
孙承宗在职4年 ,练兵屯田,修筑宁远等大城9座,堡49座 ,练兵11万。
1633年,巡抚杨嗣昌在关城南 、北各处建南北翼城,增强关城南北两翼的防御能力,与城关左右相呼应。同年 ,在城关南老龙头上,修筑宁海城,地势险峻 ,是一座踞于海防要冲的堡垒城 。在关外1千米处的欢喜岭高地上,建造威远城,居高临下 ,易守难攻,成为山海关东城防守的前哨。
1643年,在城关西侧建筑西罗城 ,与东罗城前后呼应,成为关城的前防后卫。
与此同时,杨嗣昌还派兵加强了附近长城的防御措施 ,例如位于城关东北的九门口,也增修加固 。雄伟的万里长城浑然一体,形成京东一线坚固的防御屏障,对于保卫京师 ,巩固明王朝的统治起到一定作用。为此,总的说来,明末时期的长城修建工程主要是对明代前期长城的重建和改线。
纵观明长城的修建历史 ,后人认为,修筑明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统治者的骚扰 。明朝自始至终对北方防务的建设非常重视。
长城、关隘、墩堡修筑工程在明朝的270多年中几乎没有中断过,逐步形成了“九边”分区防守 ,分段管理和修筑长城的制度。
据《明史·兵志》记载,初设辽东 、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 、蓟州三镇 ,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治府驻固原,也称二镇 ,是为“九边 ”。
这九边重镇的总兵驻地和所辖长城的地段如下:
其中,辽东总兵驻地在辽宁辽阳,后又移驻辽宁北镇 。所管辖的长城南起今丹东东北鸭绿江边,西至山海关 ,全长975千米。此镇长城到明朝中期以后即很少修葺,大都没有包砖,遗迹保存较少。
宣府总兵驻地在河北宣化 。管辖的长城东起居庸关 ,西至山西大同东北的西浑河,全长511.5千米。宣府镇长城的位置正位于明朝都城的西北,形势十分重要 ,所以城墙十分坚固,有的地方有内外九重城墙。兵力配备也很雄厚,总镇之下 ,分作四“路”防守 。
大同总兵驻地在山西大同,管辖的长城东起山西天镇口台,西至山西偏关东北的鸦角山 ,全长335千米。
延绥镇亦称作榆林镇,总兵驻地在陕西榆林堡。管辖的长城东起陕西府谷清水营,西至宁夏花马池,全长885千米 。
宁夏镇总兵驻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管辖的长城东起大盐池 ,西至甘肃皋兰、靖远等地,全长1000千多米。甘肃镇总兵驻地在甘肃张掖 。管辖的长城东起兰州,西至嘉峪关祁连山下 ,全长800余千米。蓟州总兵驻地在三屯营。管辖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灰岭口,全长600多千米 ,是现存长城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创建的骑墙敌台,改进了长城的防御工事,不仅增强了防御能力 ,而且也使长城更加壮观 。其主要工程就在这一段上。
太原镇,亦称山西镇,总兵驻地在偏关。管辖的长城西起山西河曲黄河岸边 ,经偏关、老营堡 、宁武、雁门关、平型关 、龙泉关、固关而达黄榆岭,全长800余千米 。其作用是为了加强都城的防御,因其在大同、宣府两镇长城之内,所以又称之为内长城。这一镇的长城极坚固 ,并有石墙,有些地方石墙多达20多重。
固原的总兵驻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 。管辖的长城东起陕西靖边与榆林镇长城相接,西达皋兰与甘肃镇相接 ,全长500千米许。这镇的长城也有好几重。
以上九镇所辖长城的总长度合计6300余千米 。不过,这些数据仅仅只是我国历史文献上记载的长度,而实际长度还不止如此。明长城对于明朝政权的巩固 ,北部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安定,国家的安全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关于“明朝对开原内部防御体系的经略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瑞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rich.com.cn/cshi/202507-993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瑞骐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明朝对开原内部防御体系的经略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瑞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明朝对开原内部防御体系的经略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明朝对开原内部防御体系的经略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