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中国古代诗人的生平简介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古代诗人的生平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一 、杜牧
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 ,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 、司勋员外郎 ,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生平:
早期仕途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 ,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 。
他在读书之余 ,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 ,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 ,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 。
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 ,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 ,进士及第 。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 、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 ,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 。
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大和九年 ,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 。
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 ,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
大和九年(835年) ,杜牧三十三岁,由扬州赴长安就任监察御史。
开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 ,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
开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开成五年 ,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 。
迁官外放
会昌元年(841年),杜牧调任比部员外郎。
会昌二年(842年),外放为黄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书上并无记载 ,杜牧自己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挤 。
而李杜两家为世交,李德裕为何不喜欢杜牧,有人认为是杜牧为人倜傥,不拘小节 ,与李德裕的理念不合。
而且牛李党争,杜牧与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认为是牛党。后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 。为政能兴利除弊 ,关心人民。
会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杜牧迁池州刺史,这年四十二岁。池州治所秋浦县(今安徽贵池) 。
会昌五年(845年) ,七月,武宗下诏禁毁佛教。杜牧对于这一措施是很赞同的,后来他在宣宗大中年间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记》 ,详细叙述武宗禁毁佛教事。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帮助,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 ,转吏部员外郎 。?
人生暮年
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就因为京官俸禄低,而难以养家请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是没有批准。
宣宗大中四年(850年) ,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
但是也有人认为 ,杜牧请求外放并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是不满意朝政,认为自己无法在朝中有所作为 。同年秋天 ,杜牧到任湖州刺史。
他在湖州凭吊前贤,结识诗友,作了不少诗。一年后 ,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 、知制诰 。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
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 ,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
二、杜荀鹤
简介: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 ,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 ,乃返乡闲居 。
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 ,知制诰,故入《旧五代史·梁书》(《旧五代史·卷二十三·梁书第二十三··列传第十三》有其传)。
生平:
朱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二年(891年)第八名进士(《鉴诫录》)。得第后次年 ,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田頵在宣州 ,很重视他,用为从事 。
天复三年(903年),田頵起兵叛杨行密,派他到大梁与朱温联络。田頵败 死 ,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患重疾 ,旬日而卒。其诗语言通俗 、风格清新,后人称“杜荀鹤体”。
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 ,宫词也很有名 。
杜荀鹤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南宋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就认为这是编造的故事,他先引用了《池阳集》中所说:“此事人罕知。
余过池州,尝有诗云:‘千古风流杜牧之 ,诗材犹及杜筠儿 。向来稍喜《唐风集》(杜荀鹤诗集),今悟樊川(杜牧之号)是父师。’
”接着周必大说了自己的态度:“是成何语,且必欲证实其事 ,是诚何心,污蔑樊川,已属不堪,于彦之尤不可忍 ,杨森嘉树曾引《太平杜氏宗谱》辨之,殊合鄙意。”
《池阳集》今已散佚不存,即便按照余嘉锡考证 ,有《池阳前记》为范致明所编,即便《池阳集》与《池阳前记》的作者是同一人,范致明也最起码是约二百年后、北宋末年的人物了 。
而周必大还告诉我们 ,当时的《太平杜氏宗谱》也有较为可信的实录,证明杜牧出妾之说不可信。至于所谓杜牧的《示阿宣》诗:“一子呶呶夸相门,宣乎须记若而人。
长林管领闲风月 ,曾有佳儿属杜筠 。”就更是明代《池州地志》才出现的无稽之谈。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 。
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 ”(《乱后出山逢高员外》) ,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
杜荀鹤才华横溢,仕途坎柯,终未酬志 ,而在诗坛却享有盛名,自成一家,擅长于宫词。因长期置身于九华山怀抱 ,吟咏九华山面貌的诗篇甚多,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
客居他乡写的《秋日怀九华旧居》流露出弃官归隐九华的心情和身在异地恋乡之苦。在《自江西归九华有感》 、《题所居村舍》和《山中寡妇》等诗篇中揭露了社会政治昏暗,酷吏残忍、军阀混战 ,民不聊生,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与呼声,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 ,他脍炙人口的诗《春宫怨》,用宫女的不幸身世象征自己怀才不遇的比兴手法,显示了作者艺术手段的高超 。
然而杜荀鹤的诗的主要成就 ,还在于为数不多的一些同情人民苦难的作品。《时世行》2首,一题作《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深刻地描绘了战乱使农村人民遭受沉重苦难的画面。
《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揭露了地方藩镇趁火打劫的罪行 。在诗人笔下再现了黄巢起义被镇压后 ,藩镇混战的年月里人民的痛苦生活。
这类诗篇运用律诗和绝句的形式而又不为声律所束缚,语言清新通俗,爽健有力。有影印宋蜀刻本《杜荀鹤文集》3卷行世 。
三 、崔颢
简介:
崔颢(hào)(704—754) ,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 ,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生平: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他秉性耿直 ,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 ,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 ,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 、鲍 。后游武昌,登黄鹤楼 ,感慨赋诗。
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 ,为哲匠敛手云 。然行履稍劣,好(蒱)博,嗜酒 ,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
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 ,首章云:“十五嫁王昌 。 ”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入。颢苦吟咏,当病起清虚,友人戏之曰:“非子病如此 ,乃苦吟诗瘦耳!”遂为口实。天宝十三年卒 。有诗一卷,今行。(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
他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甚少 ,现存诗仅四十几首。
崔颢曾为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四、王之涣
简介: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字季凌,汉族,蓟门人 ,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 ,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
王之涣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 ,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 ,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他尤善五言诗 ,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
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 ,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 。"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 ,其中三首边塞诗。他的诗以《登鹳雀楼》 、《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 。
生平:
身世之谜
王之涣在新旧《唐书》均无传,《唐才子传》所记也甚简,说王之涣为蓟门人。
唐人靳能所作《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记载 ,之涣“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则晋阳(今太原)为其原籍 ,做官时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
墓志铭说王之涣卒于天宝元年(742年)二月,享年55岁,推之可知生于武后垂拱四年(688年)。
为官不顺
武后垂拱四年(688年) ,王之涣出生于太原王家,为当时名门望族 。他的五世 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绛州的。曾祖王信 ,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
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任冀州衡水主簿,赋《宴词》、《送别》 。
开元十年(722年) ,王之涣与勃海李氏结婚,李氏乃冀州衡山县令李涤之第三女。
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由于遭人诬陷诽谤 ,辞去官职。?
居家唱和
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元二十九年(741),王之涣家居十五年 。赋《九日送别》 、《登鹊雀楼》、《凉州词》二首。
开元二十年(732年),王之涣流寓蓟门 ,高适来访不遇,赋诗留赠。
遭疾终去
天宝元年(742年),王之涣补文安郡文安县尉 。同年二月二十四日遭疾终于官舍 ,享年五十五岁。
天宝二年(743年),王之涣葬于洛阳北原,永宁县尉靳能撰墓志铭。
五、贾岛
简介:
贾岛(779~843年) ,唐代诗人,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 ” ,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 。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作诗发牢骚 ,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 ,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遂州长江县主簿 。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有诗文集《长江集》。
生平:
贾岛早年家境贫寒 ,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遗有贾岛庵 。19岁云游,识孟郊等 ,因和推敲韩愈。还俗后屡举进士不第。唐文宗时任长江县(今四川蓬溪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 ” 。
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 、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 ,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但后又普州司仓参军,卒于任所。
有《长江集》10卷 ,录诗390余首 。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他的诗喜欢描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言律诗见长 。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 ,就是由于他的诗句“僧敲(推)月下门 ”而来的。著有《长江集》。
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孟郊人称“诗囚”,贾岛被称为“诗奴” ,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 ” 。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元和五年(810年)冬 ,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长安,始谒韩愈 ,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 ,贬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
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 。开成五年(840年)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 ” ,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
晚唐李洞 、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 ,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 ,附录所撰《贾岛年谱》 、《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百度百科-贾岛
百度百科-王之涣
百度百科-崔颢
百度百科-杜荀鹤
百度百科-杜牧
烈火中永生江姐亦称什么?
李白是61岁去世的(701年-762年)。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 ,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 ,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 ,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 ,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扩展资料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 ,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 ,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 ,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 、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 ,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 ,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 ,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 、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 ,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 、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 、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 、龚自珍等著名诗人 ,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 ,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 ,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人们称他为“诗仙 ” 。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 ,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 ,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 。
百度百科-李白
江姐名字又叫江竹筠,她是《烈火中永生》这部**中的主人公。《烈火中永生》是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 ,讲述的是女英雄江姐伟大的一生。江姐早已经成为了大家的榜样 。
江姐是四川人,她十九岁的时候就考入了重庆中国工学附属中学,同一年中她加入了中国***。
江姐二十三岁的时候接到任务 ,她要和彭咏梧假扮夫妻,掩护彭咏梧开战地下工作。
timg_(1).jpg
江姐和彭咏梧在一起工作的过程中产生了真感情,他们俩假戏真做了。后来江姐和彭咏梧结成了真夫妻,并且还生下了儿子彭云 。
彭咏梧一直都负责川东的武装斗争 ,江姐则负责联络工作。后来彭咏梧不幸牺牲,江姐就接下了丈夫的工作。后来江姐被出卖,她被逮捕了 。
江姐的扮演者是于蓝 ,她将江姐这个角色演的非常好,几乎提到江姐就能想到于蓝,于蓝已经成为了江姐的代名词。1948年重庆解放前夕 ,国民党反动派对***人和进步人士进行疯狂的镇压。***员江姐的丈夫被敌人杀害,她怀着满腔悲愤,去华蓥山区参加农村武装斗争 。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 ,江姐和重庆地下党组织***许云峰被捕了。敌人企图用威胁利诱的手段动摇许云峰遭到失败,又妄想用种种酷刑从江姐身上得到线索。然而,江姐以顽强的意志击破了敌人的梦想 。在集中营中 ,许云峰和江姐带领难友们同敌人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斗争。次年4月,我解放大军渡过长江,重庆即将解放,营中的党组织在积极策划越狱行动 ,并通过在营中装疯15年的华蓥山区党委书记华子良与外面的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在越狱前夕,许云峰和江姐被敌人杀害 。华子良率领难友越狱突围,与前来接应的解放军先遣部队及华蓥山游击队员们会师。华子良也与分别15年的老伴 、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团聚。
1948年 ,中共重庆地下组织在敌人的心脏和反动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和重庆地下党组织***许云峰被捕 。特务头子徐鹏飞企图用威胁利诱的手段动摇许云峰遭到失败,又妄想从江姐身上得到重庆地下组织的线索。在敌人种种酷刑面前 ,江姐以顽强的意志击破了敌人的梦想。
1949年初,重庆即将解放时,许云峰、江姐被敌人杀害 ,在狱中装疯十五载的华子良与外面取得联系,率领难友越狱突围,与前来接应的同志们会合
关于“中国古代诗人的生平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瑞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rich.com.cn/cshi/202507-982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瑞骐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中国古代诗人的生平简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瑞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国古代诗人的生平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古代诗人的生平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