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有关都江堰的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关都江堰的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司马迁考察都江堰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都江堰的功绩 。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处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纪念。
2 、诸葛亮设兵护堰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 ,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 ,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3、李二郎降恶龙传说
传说,古时的岷江中恶龙为害 ,李冰的儿子二郎带领海山七圣去降龙 。一场斗恶下来,七圣和猎狗哮天犬全部战死,恶龙也身负重伤向南逃去。二郎追到青城山 ,不见了恶龙的踪影,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遇到一位老婆婆。
老婆婆知道他是李冰的儿子,为了促住恶龙来到此地 ,就对他热情接待,烧好了面条请他吃饱肚子 。不久,化作人形的恶龙也来到老婆婆的家 ,向老婆婆乞求食物充饥。
老婆婆一眼就看出这是一条恶龙,也煮了一锅面条让它吃,谁知 ,面条到了恶龙的肚子里,都变成了带铁钩的链条,将恶龙从肚子里锁起来 ,使它不得不束手就擒。至今,青城山下还有李二郎坐过的”屁股印“,和恶龙打滚的“滚龙槽 ”这两处遗迹 。
4 、马可·波罗游历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4年)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陕西汉中骑马,行20余日抵成都,游览了都江堰。后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说:“都江水系,川流甚急 ,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 ,往来上下游。”
5、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来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 ,盛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
曾于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1872年,李希霍芬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扩展资料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 ,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由分水鱼嘴 、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 、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 、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 、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 、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 、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
2018年8月13日,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 ,执理会全体会议上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中中国的都江堰等4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原灌县)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市区约50公里,距离青城山风景区20公里 。
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年均气温15.2℃,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米,年均无霜期280天。这里四季分明 ,夏无酷暑,最热的7 、8月份平均气温为24℃左右,平均最高气温仅28℃。冬无严寒 ,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4.6℃,平均最低气温在1℃左右 。
参考资料:
关于窦娥的故事?
常遇春简介
当常遇春率领马、步、水三军到达衢州城下时,但见城垣壁垒森严,固若金汤。守城的元将伯颜不花的斤 ,是 *** 尔族人,荆南王朵尔的斤之子。1356年授衢州路达鲁花赤,因功升浙东都元帅 ,擢江东道廉防副使,分守衢州 。伯颜还擅长诗歌,通晓音律 ,工于书画,他的《古壑云松图》至今仍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城中当时还有位汉名马浩的高官,即衢州路总管薛超吾儿 ,出身贵族,也是 *** 尔族人,曾两度治衢 ,政绩显着。他与萨都刺、鲜于枢等交谊甚笃,也是元代着名的散曲家。
常遇春率部在城下树栅栏,建奉天旗,从六上 、水上将衢州6座城门团团围住 。常遇春又造吕公车、仙人桥、长木梯 、懒龙爪等攻城军械 ,拥至城下,高与云齐,欲阶以登城 ,他又在大西门城下穴地道攻之。伯颜不花的斤面对常遇春部的猛烈进攻,凭借坚固的城垣,以束苇灌油烧吕公车 ,驾千斤秤钩懒龙爪,用长斧砍木梯,筑夹城防穴道 ,双方交战激烈,常遇春久攻不克。
后来,常遇春以奇兵出其不意地突入 ,毁其所架之炮,攻围甚急 。元军支持不住,遣使密约投降,衢州路院判张斌夜出小西门 ,迎常遇春大军入城。这样,元军甲士万人,才迅速崩溃。
常遇春攻取衢州城后 ,立金斗翼元帅府,设元帅和枢密分院判官,元朝在衢统治势力遂荡然无存 。
南下立功 ,升任元帅
勇猛敢战,这是常遇春戎马生涯的最大特点,并贯穿于历次重大战役。至正十五年(1355)⑥月 ,常遇春投奔朱元璋不久,朱元璋即率军渡江南下,在着名的采石矶(在今马鞍山市之南、长江东岸)战役中 ,面对着元朝水军元帅康茂才的严密防守,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着乱箭挥戈勇进,纵身登岸,冲入敌阵 ,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朱元璋即挥军登岸,元军纷纷溃退 ,缘江堡垒纷纷归附。朱元璋乘胜率军攻占太平 。次年三月,又攻占集庆,改为应天府。集庆及其周围地区的占领 ,使朱元璋获得一块财富之区,为在江南的继续开拓和壮大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的战斗,常遇春锋芒初露 ,立了头功,开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由渡江时的先锋升至元帅 。
西征陈友谅 ,战功卓着
西征陈友谅,常遇春再立大功。陈友谅占据上游,精兵大舰,雄心勃勃 ,是朱元璋开拓事业的主要威胁。至正二十年(1360)五月,陈友谅率水军数十万直取应天,在南京城西北的龙湾与朱元璋军展开一场恶战。朱元璋以弱御强 ,便设计用伏,诱敌深入,常遇春奉命与冯国胜率帐前五翼军三万人设伏 ,为全军主力 。经过一场鏖战,在龙湾登六的陈友谅兵,遭到常遇春、冯国胜伏兵的冲杀 ,死伤惨重,溃不成军。正值江水落潮,龙湾水浅 ,陈友谅一百多艘巨舰全部搁浅,朱元璋挥水六军并进,陈友谅大败而逃。龙湾大捷,朱元璋转危为安 ,并壮大了力量 。常遇春大破敌阵,战功卓着,不久 ,升行省参知政事。
龙湾战后的第三年,1363年,陈友谅以号称⑥十万大军倾巢来攻 ,在鄱阳湖与朱元璋军进行了一场持续三十⑥天的决定生死存亡的水上大决战。朱元璋先是派兵封锁敌人的归路,交战中,陈友谅军船大 、坚固 ,但速度慢,朱元璋军船小、速度快,操作灵活 ,两军相持,难解难分 。一次朱元璋座船搁浅,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率船队来围攻,情况危急。常遇春奋勇当先 ,射伤张定边,又用自己的战船撞击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脱离浅滩。战斗中常遇春奉命积极组织火攻 ,发挥小船优势,乘风纵火,陈友谅的舰队被烧得烈焰冲天 ,兵将损失过半,湖水尽赤 。陈友谅率残舰撤往湖口, ( ) 又受到朱元璋诸将的追击和常遇春的迎头堵截。陈友谅在混战中被流矢射中死去。这场决战扭转了双方力量的对比 ,陈友谅覆灭,使朱元璋成为群雄中之强者 。常遇春因功受赏,得金帛田地甚厚。不久 ,升为平章政事。
东征北伐,攻取元大都
至正二十四年(1364)七月,常遇春先是随徐达率军攻占庐州。接着,又与邓愈会(hé)征服江西的新淦、吉安 、赣州、南安等郡县 ,岭南韶州、南雄等地望风降附 。第二年五月,常遇春又奉命与邓愈率军攻取湖北的安六 、襄阳;十一月与徐达率军攻占了泰州。至正二十⑥年(1366)八月,朱元璋以徐达为大将军 ,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二十万东征张士诚。按照朱元璋的部署,徐达、常遇春的军队先攻取了湖州和杭州等地 ,翦除了张士诚的羽翼,平江(今苏州)孤立无援,经过长达十个月的围攻 ,平江城破,张士诚败死 。常遇春以功进封为鄂国公。
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号燕衡 ,汉族,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宋朝南渡时常氏迁来怀远 ,到常遇春已经是第七世 。其父常,母高氏。其妻蓝氏生有三子三女。常遇春字伯仁,生于公元1330年(元朝至顺元年)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貌奇体伟,勇力过人,猿臂善射 。23岁时 ,适值元末,朝政日非,天下大乱 ,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常遇春适此啸聚绿林草泽中,后在和阳归顺了明太祖朱元璋。
相传,常遇春率军队进驻九华山时 ,适逢天旱无雨,士兵饮水困难 。于是,他亲自带领将士在九华山下寻水,忽然在五溪桥南边挖出了股泉水 ,解决了部队饮水的困难。这股泉水泉水是否为常遇春所发现,无从查考。但是常遇春结寨⑥泉口,大战九华山却是千真万确的。后人有诗可证:偏仄旁山行 ,溪流咽不呜 。何年留古砦,犹复说开平。
据史料记载,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 ,朱元璋令常遇春与另一名大将徐达率重兵镇守池州防备。陈友谅统其兵众,部署袭取池州 。徐达侦悉陈友谅的行动,令常遇春率精兵万人 ,设伏于⑥泉口。陈友谅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达率领守军开城出击 ,常遇春伏兵掩其后,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余,擒捉三千 ,陈友谅败走江州(九江)。
这次战役不仅恢复了皖南军事要地太平县,也使汉军龟缩于武汉不敢再犯 。论功行赏常遇春功劳最大。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 ,莫如副将军。
常遇春当年设伏的地方就在今天九华山的大古岭、凤凰岭一带,并在百丈潭前留有诗文:赤汗透征袍,何如孝隐高 。结庐亲冢侧 ,只为报劬劳。
可惜,常遇春只活到40岁,就病死于柳河川。一生为将未曾败北 。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 ,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美称他为天下奇男子。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 ,故⑥泉口又有开平寨之称。当地村民为纪念常遇春智勇过人,还在大古岭下的在百丈潭侧建庙祭祀,当时称将军庙,庙址所在村落因此得名将军村。该庙规模壮观 ,翘檐飞角,庙内塑有常将军全身像 。抗日战争中庙宇为日军焚毁,但村民仍保留拜将军年的旧俗。
常遇 春传体貌奇伟 ,沉毅果敢,长臂善射,豹头环眼 ,燕颔虎须。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 ,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 ,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 。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 ,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 、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 ,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 。二十五年十月 ,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 ,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 ,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 ,灭亡元朝 。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 ,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 ,追封开平王,赐后人冰铁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后有开平王常宝童痛打严嵩)。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 ,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
鏖战衢州
常遇春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麾下的一员骁将。他身为军中前锋,作战勇猛 ,席卷幽燕,直捣元上都。由于他曾攻克了开平府(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被封为开平王鄂国公。洪武二年(1369),年仅39岁的常遇春因得卸甲风 ,而暴死于柳河川军中 。朱元璋痛失爱将,以诗悼之: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 ,并将其作为陪葬明孝陵的勋臣,择墓于南京太平门外,赐给祭田。后又在南京鸡笼山下建的功臣庙中 ,将其居于首位以祀之,甚见尊礼。
元至正十九年(1359)七月,朱元璋攻取金华后 ,派遣大将军常遇春进兵攻取衢州 。常遇春率部一路杀将而来,首先攻取了龙游城。他在戎马倥偬间,还吟赋《龙游道中》一诗以纪行:策蹇龙游道 ,西风妒旅袍。红添秋树血,绿长旱池毛 。比屋豪华歇,平原杀气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鬓须搔。字里行间 ,流露出英雄豪气 。
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朱元璋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 ,率二十五万大军出师北伐。当时北方元朝军事力量已经大大削弱,所以,徐达、常遇春出师三个多月 ,即平定山东。洪武元年四月,明军在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遭遇,常遇春单骑突入敌阵 ,麾下壮士从之,勇猛冲杀,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五万 ,俘获无算,史称塔儿湾大捷 。这一仗,占领了河南和潼关,夺取了陕西的门槛 ,为攻取元大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形势。
洪武元年闰七月,徐达、常遇春率马步舟师由临清沿运河北上,连下德州 、通州。元顺帝携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开平(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八月二日 ,徐达、常遇春一举攻占大都,改为北平府 。稍事休整即又挥军西进,攻取山西。与精锐的扩廓帖木儿军进行了艰苦的搏战 ,平定山西。洪武二年三月,西征军进攻陕西,元将李思齐由凤翔奔临洮 ,力竭投降 。元顺帝乘明军主力长驱秦晋之机,命丞相也速率军向北 *** 扑,兵锋已抵通州。常遇春又奉命与李文忠率步卒八万 、骑士一万驰救北平 ,元军闻讯即向北逃奔,常遇春率军追奔千里,大获全胜。为了覆其巢穴,最终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 ,常遇春又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顺帝逃奔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 。常遇春夺取开平,全歼留守元军 ,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
洪武二年(1369)七月,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 ,得暴病卒于军中,年仅四十岁。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悼,赐葬钟山之下 ,并亲自出奠 。书报大将军徐达回京参加会葬。为表彰常遇春的功绩,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 、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 ,谥忠武。又封子常茂为郑国公,岁禄二千石 。常茂隶宋国公冯胜北征纳哈出,不奉约束,被削爵 ,安置在广西龙州;又别封次子常升为开国公,建文末,以抗靖难师安置云南临安(今云南建水) ,忧死。
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常遇春自从1355年追随朱元璋,参加采石矶渡江战役 ,到1369年夺取元上都开平,暴卒于柳河川为止,十四年戎马生涯 ,转战南北,可以说无役不从,战无不胜。常遇春为人沉鸷果敢 ,被誉为当时的天下奇男子。他曾自负地说:我率十万人便可横行天下,军中送他一个绰号叫常十万 。他不仅有勇,而且也有智谋,常常以智取胜。或者设伏 ,使用疑兵;或者声东击西,出敌不备。在历次战役中都不乏其例 。比如1359年七月,常遇春率兵攻衢州 ,元将宋伯颜不花悉力守备,常遇春使用各种攻城器具,仍久攻不下 ,乃以奇兵出其不意,挖穴道进入南门瓮城,毁敌所架炮 ,又策动元将张斌约降,内外夹击,乃夺得衢州。再比如 ,1360年五月,常遇春与徐达一起攻破了陈友谅的枞阳水寨,陈友谅率大军前来报复,四处扬言要攻取安庆。常遇春经过分析 ,认为其中有诈,这是陈友谅要夺取安庆附近的池州,是声东击西之计 。同徐达商议后 ,决定将计就计,设伏诱敌,陈友谅果然中计 ,腹背受敌之下大败而逃。这都是常遇春以智谋取胜的典型战例。所以史书上说,常遇春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hé) ,克敌制胜之方皆中节度 。
常遇春爱抚士卒,每与敌战,出则当先 ,退则殿后,未尝败北,士卒乐为之用。这是自古名将几乎所供有的一个优点。与此相应就是兵有纪律,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不扰民 。他很同情百姓的疾苦,这同他出身农家有关,也是朱元璋在开拓事业中一贯严格要求的。常遇春与胡大海一起曾向朱元璋建议 ,免收百姓给军队交纳的粮草——寨粮,朱元璋采纳了这个建议,注重发展屯田事业 ,以解决军队的粮饷,从而减轻了占领地区百姓的沉重负担。
在和同僚之间的关系上,常遇春处理得也比较好 ,在作战中能够节制诸将又能虚心与诸将研究对策,集思广益。他身为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一起征战 ,非常尊重小他两岁的徐达,谦逊地奉节制,进止赴期不敢爽毫发,大将军雅敬爱之 ,始终无小间 。当时,徐达、常遇春两员大将并称,一时名将称徐、常。一个以谋略持重着称;一个以勇猛果敢闻名。朱元璋很会用将 ,以徐达为正,常遇春为副,用其所长 ,互相配(hé),相得益彰 。
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 ,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也特别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 ,未有过之。常遇春也善于处理同主子的关系 。1365年二月,当常遇春率军征服江西上流未附郡县班师之后,朱元璋对常遇春颁赏赐劳,特意表彰他勤劳于外 ,南平诸郡,兵不失律,民无所扰的功劳。常遇春对答颇为得体 ,他说,这是皇上成算,所至辄克 ,非臣所能。貌似宽厚心实险狠的朱元璋自然最爱听这样的话了 。
明代开国第二武将,对朱元璋极为忠心。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员大将闻名天下:邵荣、徐达 、常遇春。邵荣资格老,功劳多 ,可数第一,遂有不臣之心,被朱元璋发现后 ,本欲革职免死 。常遇春挺身而出,称臣子当忠心不二,邵荣这样的反臣竟然可免死,则自己与邵荣不能并存于世。朱元璋听了之后下了狠心 ,含泪斩了邵荣。
常遇春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 ,人每称他为天下奇男子。可惜,他只活到四十岁,就病死于柳河川 。临死前留下遗言:恨不能再报效太祖。
朱元璋闻讣大恸 ,立即震悼罢朝,亲往祭奠,扶灵大哭 ,并泣咏挽诗一首:朕有千行铁液汁,平生不为儿女泣。昨日忽闻常君薨,一洒乾坤草木湿 。咏罢 ,又开棺睹容,遂脱下龙袍,盖其遗体之上。后又亲为选择葬地——南京钟山北麓,至10月9日始葬 ,举行了隆重葬礼。复又追封其上三代皆为开平王,并命礼部监修王陵,赐立碑碣和王爵应有的石器二十余具 。巍峨严整 ,雄伟壮观。从此古老的贾村便改名为常家坟了。
永流大地
常遇春的英年早逝,是明朝初期的一大损失,因当时还有元朝的残余势力还未完全消灭 ,还有一些硬仗等着他去打 。但对他个人来说,逃脱了朱元璋的谋杀,保全了他的荣誉 ,使他的英雄业绩得以流芳百世,与日月同辉,也是一件幸事。
《明史》赞曰:开平摧锋陷阵 ,所向必克,其智勇不再中山(徐达)下,而公忠谦逊,善持其功名 ,永为元勋之冠。身衣日月剖符锡土若王者,可谓极盛矣!
常遇春逝世消息由信使用最快速度于七月二十三日上午送达应天,朱元璋闻讯惊倒于龙椅上 ,对于遇春之死极为悲恸,并怕遇春之妻蓝氏接受不了,次日一早 ,马皇后就到遇春家且一直陪伴蓝氏 。
次日。朱元璋也未上朝,召来刘基、李善长、宋濂等人商量安排常遇春后事,提出按宋太宗为韩王赵普的治丧礼仪来为遇春治丧。
朱元璋追封常遇春为翊运推诚 ,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 ,谥日忠武。配享太庙 。朱元璋给常遇春最高荣誉。古至明代,封鄂谥忠武,只有唐朝尉迟氏 、宋朝岳飞。遇春公是第三个 。朱元璋还赋诗一首,表露其对常遇春逝世的极度悲哀。朕有千行生铁汁 ,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 。 此后朱元璋令宫廷画师为遇春公绘制身穿龙袍的全身像。自此开平王常遇春便永远长眠于钟山之上,永远的休息了。
常遇春逝世后 ,全国很多地方怀念他的功绩为他建祠祭祀 。清乾隆十⑥年(公元1720年)乾隆皇帝亲笔御提勇动风云四字,颁诏常遇春家乡建开平王庙,三层大殿 ,巍峨壮观。于乾隆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由尹继善到怀远常遇春祠堂安位主祭。其奉旨题联一副:将十万众之威名,常诵都人仕女;居七八分之功业,永留大地河山 。
遇春公怀远裔孙
常天义
中国冷兵器时代十大勇将天下奇男子——常遇春
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常遇春 ,而历史当中的他是明朝开国⑥王之一,战功仅在次于徐达。1355年,参加起义军 ,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破集庆等地,每战必先 ,屡立战功。
在1356年2月,采石矶大战中,元兵守将蛮子海牙借地利击退义军的数次冲击 ,这时常遇春乘一艘小船,左手持盾,右手挥戈冒着乱箭直冲而上 ,冲到跟前时一跃而上,刺死守矶头目老星卜喇,左冲又突如入无人之境 ,这时义军一涌而上击溃蛮子海牙部。这一战常遇春名声大振,此谓常将军力拔采石矶,采石矶现在有一个大脚印的景点 ,据说是常遇春登岸时用力过猛留下的 。
1357年,攻宁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婺州等城。随朱元璋军救援安丰的刘福通 ,到达时吕珍已杀死刘福通,率兵据守,朱元璋左右军都战败 ,常遇春横击其阵,三战三胜,俘获兵士马匹无数 。
1363年秋 ,朱元璋在鄱阳湖与陈友谅的60万大军进行了一场持续36天的大决战,此战之惨烈,双方投入力量之大在中国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这一战 ,朱元璋麾下诸多勇将都名载史册了,常遇春与众将奋勇作战,呼声震天动地 ,无不以一当百。陈军占据上游,军船大而坚固,装备精锐,朱军的船小而灵活 ,双方相持,难解难分,一次朱元璋乘的船搁浅 ,陈友谅手下勇将张定边直冲到朱元璋船边,形式十分危急,这时常遇春一箭射死张定边 ,然后又用自己的船撞击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脱离浅滩,但是自己船却搁浅了 ,他乘败退下来的船只再战,转战三天,朱军以火攻陈军船只 ,湖水被映成红色,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陈友谅死于乱箭之中 。这一战扭转了局势 ,朱元璋一跃成为群雄之首。
1367年徐达为主将,常遇春为副将率二十五大军北伐,要彻底推犯元朝 ,大军从安徽一路打到元大都(现在的北京),北伐期间,在洛阳塔儿湾与元军遭遇 ,常遇春单骑冲入敌阵,一箭射死起前锋大将,麾下士气大振 ,猛冲杀,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五万,俘获无算 ,史称塔儿湾大捷。后在夺取大都后西进与元猛将扩廓帖木儿(就是赵敏的哥哥王保保)军进行了艰苦的搏战,平定山西,陕西 。元军反扑大都,常遇春又回救大都 ,向北追击敌军千余里,为了覆其巢穴,最终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 ,常遇春又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内蒙古多伦县西北),顺帝逃奔和林(今蒙古人民供和国哈尔和林)。常遇春夺取开平,全歼留守元军 ,缴获车万辆 、马三万匹、牛五万头。从上都凯旋归来的途中暴毙于军中,年仅40岁,按《倚天屠龙记》的说法是张无忌给治的折了一半阳寿 。
常遇春体貌奇伟 ,沉毅果敢,长臂善射,一生从未败北 ,被誉为天下奇男子。他曾自负地说:我率十万人便可横行天下,军中送他一个绰号叫常十万。朱元璋评价常遇春虽古名将,未有过之。PS:据说麻将是常遇春发明的 。
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 ,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 。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 ,不料误毙其父。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 ,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发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 、大旱三年,以明己冤 ,后来果然都应验 。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 ,为窦娥申冤。
扩展资料窦娥是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的主人公,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她的性格善良而刚强,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
最初,窦娥只是一个发誓信守孝顺、贞节等封建伦理纲常的妇女 ,但残酷的现实把她推向深渊。先是流氓恶棍张驴儿对她进行逼婚,后遭官府的酷刑,在同邪恶势力的斗争中 ,她的反抗性格急剧发展,由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到毫不犹豫地进行坚决的斗争。
在法场上,她对天地鬼神发出了惊心动魄的控诉 ,实际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突出地表现了她不可征服的反抗精神 。
窦娥是元朝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中的一个人物。《窦娥冤》写一个孤苦无依的妇女窦娥,遭受无辜陷害 ,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窦娥的冤情无处伸张,愤怒得指天骂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还临死发出誓愿:她的鲜血要溅在刑场的白绫上,六月天飘起漫天大雪,当地亢旱三年。
参考资料:
窦娥-百度百科关于“有关都江堰的故事”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瑞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rich.com.cn/cshi/202507-976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瑞骐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有关都江堰的故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瑞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有关都江堰的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关都江堰的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司马迁考察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