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徐戈的平生事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徐戈的平生事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994年成为武汉音乐学院首位免试入硕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长笛演奏家李学全先生 。
1996年获长笛演奏与教学硕士学位 ,并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湖北电视台文艺部为其个人先后两次拍摄音乐纪实专题节目。毕业留管弦系任教,主要从事长笛演奏与教学,教学成绩显著 ,多名学生分别在全国长笛比赛中获奖 。
2000年获北京第二届全国长笛比赛青年组优秀演奏奖。
2001年至今任东方交响乐团首席长笛,随团参加国内外多场音乐会演出。10月与著名青年指挥家彭家鹏合作演奏长笛协奏曲,并举办音乐会 。同年被评为院内有突出成绩青年教师。
2001年编写《优美长笛演奏指南》 ,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2年在德国法兰克福世纪大厅、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担任首席长笛 。演奏表现突出,获界内人士好评。
2003年由学院推荐入选首届中国--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大师班 ,师从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长笛教授 WernerTripp,荣获大师班长笛第一名和教授特别推荐书,代表荣誉学员致词并参加优秀生汇报音乐会,北京电视台 、中央国际广播电台德语部、《中国新闻周刊》分别进行采访报道。
2003年荣获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
2004年个人专访热情的长笛歌手-记青年长笛演奏家徐戈由《湖北画报》刊登。
2005年由法国领事馆资助、武汉音乐学院公派赴法国巴黎国立音学院进行深造。获法国国家官方盾文化高级访问学者津贴。
2006年4月应邀出任首届北京尼柯莱国际长笛比赛组委会委员 。5月女子长笛四重奏。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的魔笛之夜专场音乐会中成功首演。
2006年《笛韵如歌-徐戈长笛独奏音乐会》DVD影碟 ,由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 、湖北电视台录制发行 。
2009- 2011年任中央音乐学院第7、9届木管比赛评委,组委会副主任。
2011年主编并演奏国家“十二五”重点音像《锦念川》时光长笛音书CD专辑,北京环球音像录制出版发行。
徐戈是新浪网络红人 。2011年她以网名dolce小裁缝上榜《新周刊》主笔胡赳赳主编“中国15位微博英雄榜 ”《有权懦弱》。
2011年担任《中国周刊》音乐专栏主笔。
2011年任中央音乐学院第9届木管长笛比赛评委 ,组委会副主任 。
2011年主编并演奏《锦·念·川Yearning river & 霓·乐·章 Brillante》时光长笛音书,由北京环球音像公司录制发行,国家“十二五”重点音像。
1.《优美长笛演奏指南》一书于2001年7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书号:ISBN7-216-03118-0/J.81
2.文献:《欧洲交响曲的发生与发展》载于2005年《黄钟》增刊,武汉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 文号ISSN1003-7721/CN42/1062J
3.湖北省音乐考级委员会丛书《长笛考级教材》于2005年6月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书号:ISBN7-5352-3378-3/J.43
学长笛为什么老师要看舌头?
四川宝兴硗碛的藏族同胞舞起龙跳起舞。刘忠俊 摄
四川宝兴硗碛的藏族同胞跳起欢快的舞蹈。刘忠俊 摄
中新网雅安2月22日电 22日,“中国·硗碛上九节暨宝兴县藏历铁虎新年”庆祝活动在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启开大幕。走进硗碛 ,藏家人的热情豪爽扑面而来 。
“上九节 ”是夹金山藏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宝兴硗碛的藏族同胞都要举行各种灯会 ,表演舞狮,舞龙等传统节目。
中午11:00,我来到硗碛藏家山寨,座座山寨拉起象征节日的经幡 ,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满面春风地走出家门,敲锣打鼓 ,结队而行。走在队伍前面的是龙灯、牛灯和狮子灯,色彩斑斓的藏家服饰使人流成为绚丽的“彩带” 。
13:00,庆祝活动正式开始 ,“硗碛锅庄” 、“硗碛上九节 ”、“硗碛原生态多声部”先后被授予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相关领导还为“硗碛原生态多声部合唱”传承人颁发了证书。
随后,“二龙戏珠 ”、“二郎放牛”……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在民族广场上轮番上演 。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节目“天鹅孵蛋”:四张大方桌重叠 ,其中矗立一卷放着簸箕的晒席筒,头戴面具的表演者翻上重叠的方桌,从晒席筒下端进入 ,从上端顶簸箕而出,再把簸箕置于脚下,然后在簸箕中进行“天鹅孵蛋 ”的精彩表演。高超的技艺,机灵的动作 ,惊险的表演,使观众时而心胸紧收,时而开怀畅欢 ,人群中不断爆发出阵阵喝彩声和激烈掌声。
说起“上九节”,边看表演边与我聊天的张旭说:小时候,举办“上九节”时 ,各寨挨着举行,观看的也大多是雅安市民,而且经常分身乏术 ,看了这里的表演就只能错过其他的表演 。后来,表演的地方逐渐集中,好的节目依次登场 ,只要有时间,一个也不会落下。
“现在,来我们这里看表演的,有很多是雅安以外的人。”指着漫山遍野的人群 ,张旭咧着嘴笑了 。
硗碛乡咎落村的李学全说,一年最大的盼头是“上九节 ”。自记事起,每年的“上九节”他和朋友们都到处去看表演 ,“现在再也不用跑遍五个寨子看节目了,民族广场上,各个村好的节目都有 ,一次就看完。”说起这次“上九节 ”,李学全红扑扑的脸上荡起幸福的笑容,“晚上好好跳锅庄 ,喝酒 、吃肉。”
“每年‘上九节’的时候大家都很高兴,很多年轻小伙常常喝醉 。”李学全说,“我很少喝醉 ,我的酒量是公斤级的,但是今天我打算把自己灌醉,高兴,从小到大 ,第一次看到这么热闹的‘上九节’。 ”
据史料记载,硗碛藏族最早由北方的游牧民族迁徙而来,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 ,受藏、羌、汉文化影响,藏 、羌、汉文明不断融合,形成了特有的硗碛藏族文明 ,虽有语言但无文字,“上九节”是如何而来就不得而知了。
上百年来,硗碛藏族人一直对“上九节”这个神圣的节日关爱有加 ,为了更好地保护民族文化、保护滋养民族文化的土壤,2006年,硗碛藏族乡的“上九节 ”被正式列入雅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硗碛藏族乡的“上九节”被正式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九节”还融进了硗碛多声部民歌、民族歌舞表演等新内容,使“上九节 ”发展成为硗碛藏族同胞展示民族文化的舞台。
目前,当地有关部门正在重新收集 、整理“上九节”档案 ,以进一步发展和传承这一特有的民族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在音乐事业的建设上有哪些值得重视的新特点?(汪毓和《中国现代音乐史纲》),辛苦各位喽~
长笛是现代管弦乐和室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乐器,音质动感而好听 ,声音婉转而悠扬 。现在很多人都在学习,女孩好学长笛会比较优雅一些,所以很受欢迎! ,所谓的重发音是指注意力老放在嘴型上而忽视了运气的流畅,特别是长笛又是一种耗气特大的乐器(与其他木管乐器相比),作为一个演奏者要体会到这一点可能是进入“完美”的境界时才会提出这个问题。作为演奏的第一步发音千万不能学民乐中的梆笛演奏方法(象昆曲中的曲笛演奏倒是还有些可借鉴之处)。嘴型处于微笑状态就可以了(当然整个嘴型是放松的),若要有所控制 ,只是嘴角下略往中去部分稍加控制便可以了 。,长笛的发音我还是认为运气是最重要的。嘴型的问题其实不必太多的注视。比如说我所敬重的我国老一辈长笛演奏家原中央乐团的首席李学全先生的吹法颇有点“离经叛道”,,一般人很难模仿, ,然而李先生的音色,,尤其是他的运气确实是达到非常高的境界 。三十多年前交响乐的长笛独奏,,使我至今难以忘怀。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和从很多前辈那儿学来的经验,,从嘴型上来说, ,主要的注意力应放在下颌,,下颌的适度收放对音色有较大的影响,,但不管怎样, ,从外观上看,,口型不应有明显的变化,,换句话说, ,七分靠运气,,三分靠嘴型。其实舌头并不能成为阻碍学习长笛的因素,我入门时老师就是看了下面型和牙齿 ,有的人牙型不好地包天可能会有一点点影响,不过都可以因人而异来调整演奏嘴型,看舌头可能是想确认是否是大舌头 ,大舌头在吐音方面可能灵敏度稍差一些吐不清楚,不过加以练习是可以解决的。
(一)使独具魅力的中国音乐开始走向世界
我国参加世青节的主打节目是京剧、民族器乐、民族歌舞,也有部分西洋乐 。中国艺术团的每场表演几乎都有轰动效应,经常博得暴风雨般的掌声。中国京剧 、广东音乐多次获金奖。中国京剧获奖达14项之多 ,而其中《三岔口》曾二次获金奖 。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音乐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的音乐文化,中国人民的智慧与美德也体现其中,从而新中国人民的崭新形象出现在世界东方。
(二)开辟和拓展了与世界各国进行音乐交流的领域和渠道
为扩大与其他国家民族音乐的稳定交往 ,我国在参加联欢节的同时,也开始建立各类专业文艺团体,以扩大与世界各国进行音乐文化交流的领域与渠道。例如:东方歌舞团建立时的媒体专题报道的题目是:“适应我国人民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发展需要东方歌舞团在京成立 ” 。我国于1955年1月成了中国京剧院、1959年建立了中央芭蕾舞团(1963年改为中央歌剧芭蕾舞团)、1960年2月成立中央民族乐团 、1962年1月成立东方歌舞团。这些团体建立以后 ,开始了组建队伍、编练曲目的工作,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团体建立后,使得参加联欢节的曲目领域更加扩展了 ,专业化水平也更加提高了 。
(三)促使新中国音乐文化体系的形成
新中国建立之初音乐文化事业还没有完整的体系,是一个待建的领域。当时的音乐主要体现为:中国的传统音乐,国统区的音乐 ,解放区的革命音乐,前苏联的革命音乐等。联欢节对新中国音乐体系形成的促进作用,首先体现在对传统音乐、解放区音乐的清理与遴选方面 。另外50年代初苏联专家在中国的音乐教学,也培育了一批能够演奏西洋乐器的演奏家在联欢节上崭露头角 ,如殷承宗曾在1959年第七届联欢节上演奏钢琴曲目《黄河》获金奖。通过参加联欢节,我国音乐文化汲取了世界各国音乐的精华,逐步构建了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的弘扬传统 、融汇中西、囊括亚非拉的新中国音乐体系。这对中国音乐的发展 ,特别是对于改革开放后中国音乐进一步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锻炼了一批具有世界高水平的艺术家
参加联欢节的骨干演员,例如郭兰英、贾作光 、傅聪、周广仁、刘诗昆、殷承宗 、杨秉荪、李学全、韩铣光 、任同祥、夏仁根、王铁锤 、刘明源等数十位艺术家不仅在当时名扬世界 ,而且在新中国音乐的发展中,他们都成为了不同音乐领域的****,为中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
(五)推动了国内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世青节推动下 ,全国文艺组织,包括剧团、剧社、文工团等,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建立。在全国专业及群众性音乐事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 ,1952年10月文化部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全国有23个剧种,3000多人参加观摩。此次观摩历时27天,演出25场 ,全国100多个地方剧种中有京剧 、秦腔、昆曲、评剧 、越剧、歌剧、沪剧、湖南花鼓等23个剧种,88个节目,共有700多名演员登台演出 。在获奖名单中 ,有相当一些是我国参加世青节的获奖曲目。此次观摩的其他获奖曲目,有许多在后来被遴选参加了世青节。
在世青节的推动下新中国的音乐事业呈现了全面快速发展的局面 。除上述一些活动外,1949年到1953年 ,也就是第二届到第四届联欢节的四年间,全国刊行的音乐期刊共有20几种,如《人民音乐》 、《歌曲》、《上海音乐》、《群众音乐》(1985年1月 ,《群众音乐》更名为《音乐天地》) 、《东北歌声》、《东北新歌选》、《长江歌声》等,共发行400多万册。另据中央人民广播器材厂统计,从1950年6月到1953年7月底共发行520种唱片 ,总计销售200多万张。此外,编译出版的以参加世青节的一些国家的音乐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书籍总共110余种[6] 。
(六)建国之初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我们所取得的经验是多方面的。其主要的经验,是以艺术交流为先导,不但可以迅速提高音乐艺术本身建设与发展的水平 ,同时也可以全面推进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的 、经济的、外交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建国之初参加世青联欢节也有一些规律性的启示在于:首先,党和国家的内政外交原则和文艺方针的正确指导对于参加联欢节,坚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文艺交流活动 ,有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其次,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中,只有民族经典传统曲目 ,才能赢得世界的认可,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即“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第三 ,通过广泛的艺术交流达到互通有无,吸纳养分,壮大发展本民族音乐 ,走中西融合之路;第四,演出与交流的真正目的是促进本国音乐事业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友谊的交流,构建和谐世界 ,走和平发展之路;第五,世青节是我国音乐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因此中国不但应该坚持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 ,并且在适当时机应该争取承办一届世界青年联欢节 。
关于“徐戈的平生事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瑞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rich.com.cn/cshi/202507-898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瑞骐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徐戈的平生事迹》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瑞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徐戈的平生事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徐戈的平生事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994年成为武汉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