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道教中的超级大神有哪些?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道教中的超级大神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鸿钧是明清小说里的
道教的最高神是三清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 ,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 ” 。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混沌未开之前 ,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 。后二仪化分 ,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 ,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 ,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 ,在大罗之上,有上、中 、下三宫 。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 ”此时,还只有元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 。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 ,应号“元始天尊 ”,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书.经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 ,称他“生于太元之先 ” 。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 ,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 ,故有延康 、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 ,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 、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隋代道士为天尊取名为“乐静信” 。隋唐之时,遂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真 地位而掀起的说法。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
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 ,《初学记》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 ,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 。 ”《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 ,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 ,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 。根据道经的描述,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 ,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他的本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存在。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 ,传授秘道,开劫度人 。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当新的天地开辟时 ,都有其年号,曰延康 、赤明、龙汉、开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41亿万年。并且 ,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 ”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 。玉京之中,黄金铺地 ,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 、珍玉,仙王、仙公、仙卿 、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中 ,这种气派显然被人间帝王所效仿。
纵观元始天尊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元始”一词原是道家舒述世界本源的哲学用语,后来被道教加以神化,逐渐演变成道教的最高尊神 ,居于三清之首。从历史角度上考察,这与道家演变成道教的历史完全相吻合 。
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元始天尊“顶负圆光 ,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头罩神光 ,手执红色丹丸,或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 ,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 ”时的“无极状态”和“混沌之时 ,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故以阳生阴降、昼短夜长的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长期以来,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圣贤,下至民间菩男信女的虔诚崇拜。
灵宝天尊
灵宝天尊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 ,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 。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道经说他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从混沌状态产生的元气所化生。原是“二晨之精气 ,九庆之紫烟 ”,后托胎三千七百年诞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 ,有金童 、玉女各30万人侍卫,万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计其数 。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 ,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他。
据《云笈七签》引《洞真大洞真经》,灵宝天尊系“玉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 ,玉晖焕耀,金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元神 ,寄胎母氏,育形为人”。《灵宝略记》则称“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洪氏之胞 ,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于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 ,字上开元 。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 ,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
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 ,自元始天尊处受经法以后,即辅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在三十四天之上 ,治蕊珠日阙,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三十万侍卫。万神入拜 ,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图 。
据《洞玄本行经》 ,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自元始开光,至于赤明元年 ,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可胜量。凡遇有缘好学之人 ,请问疑难,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 。天尊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 ,千万处可分身即到。
道教宫观里的三清殿中,灵宝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侧位,手持太极图或玉如意。 。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 ,以灵宝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 。灵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民间于夏至日之供奉常以灵宝天尊为主神。
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居“三清尊神 ”的第三位 ,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 。原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东汉明帝、章帝之际(58~88),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 ,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 ,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浊清之未分 。”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与“道”相等同。顺帝时(126~144)张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 ,即奉老子为教主。据传张陵在传教布道时作的《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 。……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 ,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 ,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 ”首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的名号 。至魏晋南北朝 ,太上老君之名益显。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断佛 、道两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 ,并令还民”。据道书称,当时太上老君曾遣使显灵。时过一月,武帝即又下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 ,体包空有,理极幽玄 。……今可立通道观于都城……并宜弘阐,一以贯之。”说明当时已经开始利用太上老君干预朝政了。
至唐 ,太上老君之威灵更盛 。他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据称当武则天篡夺李唐王朝后 ,又显灵降世,谓“武后不可革命 ”,“不得辄立异姓。……武后亦终惧此言 ,不敢立武三思”。因此,天宝年间,玄宗最后为他上“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尊号 。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八月加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另外还有四御
四御为道教天界尊神中辅佐“三清 ”的四位尊神 ,所以又称“四辅”。他们的全称是: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修真十书》卷七《丹诀歌》中说:“九九道至成真日,三清四御朝天节。”《道法会元》称“三清 ”、“四御”为“七宝”,认为三清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四御是统率天地的万神者。此外 ,四御还协助玉皇执掌天道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 、月、星、辰 、四时气候;南极长生大帝协助玉皇执掌人间寿天祸福,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并主宰人间兵革之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协助玉皇执掌阴阳生育 ,万物生长,与大地河山之秀。据《上清灵宝大法》卷十称:"北极大帝则紫微垣中有大帝座是也。按《天文志》,南极入地三十六度 ,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天形倚侧,半出地上 ,半还地中,万星万气悉皆左旋,南北极为之枢纽 ,惟此不动,故天得以转也。世人望之在北,而实居中天,为万星之宗主 ,三界之亚君,次于昊天,上应元气是谓北极紫微大帝也 。
在比较著名的道教宫观中 ,主要大殿除三清殿 、玉皇阁外,还建有专门供奉四御的四御殿,四御神像头戴冕旒 ,身着朝服,雍窖华贵,为人间帝王形象。三清、四御作为道教尊神群体 ,常被合称。此外,道教还有“六御 ”之说 。他们为:统御万天的玉皇大帝、统御万雷的勾陈大帝、统御万星的紫徽大帝 、统御万类的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统御万灵的长生大帝、统御万地的后土皇地祗。这种说法源于中国古代“六合”观念,所谓“六合” ,指宇宙的巨大空间,即上 、下、四方(东、西 、南、北)。南宋刘用光《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对此的排列顺序为:
玉清上帝、上清上帝 、太清大帝、昊天至尊玉皇上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东极太乙救苦天尊(即青华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后土皇地祗 。
前三尊为三清,后六尊则构成了上(玉皇) 、下(后土)、四方的“六合 ”布局。道教称之为“昊天六御宸尊”,加上三清 ,合为“九皇御号”。后来,为了符台道经四辅(太清、太平 、太玄、正一)的分类,去掉了“玉皇大帝 ”和“青华大帝” ,成今日之“四御” 。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又称“紫微北极大帝”,“北极大帝 ”,“北极星君” ,四御之一。
紫微北极大帝信仰来源于中国古代星辰崇拜,北极即是北极星的简称,又称“北辰”、“天枢 ” ,居于紫徽垣内。《上清灵宝大法》卷四说:“北极大帝则紫徽垣中帝座是也 。按《天文志》云:南极入地三十六度,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天形倚侧。盖半出地上 ,半还地中,万星万炁悉皆左旋,惟南北极之枢而不动,故天得以动转也。世人望之在北而曰北极 ,其实正居天中。为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于吴天 ,上应元炁是为北极紫微大帝也 。”《后汉书》卷四十八亦曰:“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故紫微垣即为紫微宫,后来皇帝亦将其居住的地方称为紫禁城。
道教认为北辰是永远不动的星 ,位于上天的最中间,位置最高,最为尊贵 ,是“众星之主 ”,“众神之本” 。因此对他极为尊崇。《晋书·天文志》称:“北极五星,钩陈六星 ,皆在紫微宫中,北极 、北辰最尊也;其细星,天之枢也。”并以之为“大帝之座 ”、“天子常居也” 。唐孔颖达《书·说命》中疏曰:“北斗环绕北极,犹卿士之周卫天子也 ,五星行于列宿,犹州牧之省察诸侯也,二十八宿布于四方 ,犹诸侯为天子守土也,天象皆为尊卑相正之法。”
至于紫微北极大帝的来历,《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引《北斗本生经》曰:“昔龙汉初劫 ,有周上御国紫光夫人于上春日,游玩至温玉池边,方脱衣澡盥 ,忽感莲蕊九苞,一开发,化生九子 ,夫人护抱鞠养宫中,志愿性成圣哲,佐辅乾坤,诸子洎壮冠乃各修 ,园地功行俱满,白昼冲天,并受得三清贵职矣!天皇大帝 ,长子也,紫徽上宫纪纲,元化众星主领。紫微大帝 ,第二子,佐北极中目明堂布政下土 。
道经中称紫微北极大帝的职能为:执掌天经地纬,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 ,是一切现象的宗王,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如《九天应元雷声昔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卷上曰:“北极紫微大帝掌握五雷也。 ”由此紫微大帝受到历代帝王的崇祀 ,尤其在宋代,常与玉皇大帝一起奉祀 。现在四川大足等地,还可见到宋代塑造的紫徽大帝神像。《明史·礼志四》载:“明时,宫廷还敕建了紫微殿 ,”设象祭告“。其形象为帝王打扮,旁边有威风凛凛的武将护卫,十分高贵威严。紫微大帝的神诞日为农历的四月十八日 。
南极长生大帝全称“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 ,居高上神霄玉清府,简称神雷玉府。
对于南极长生大帝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元始天王长子之说。据道经《高上神雷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序》载:“昔太空未成 ,元炁未生,元始天王为昊莽溟律大梵之祖,凝神结胎 ,名曰混沌 。混沌既拆,乃有天地。中外之炁,方名混虚。元始天王 ,运化开图,金容赫日,玉相如天,陶育妙精 ,分辟乾坤 。乃自玉京上山下游。遇万炁祖母太玄玉极元景自然九天上玄玉清神母,行上清大洞雌雄三一混化之道,生子八人 ,长曰南极长生大帝。亦号九龙扶桑日宫大帝 。亦号高上神霄玉清王。一身三名,其圣一也。”这位真王,凝神金阙 ,思念世间一切众生三灾八难,一切众苦九幽泉酆,一切罪魂受报缘对 。又因牿劫相求 ,无量众苦,不舍昼夜,生死往来 ,如旋车轮。故真王以神通力,悯三界一切众生,即诣玉清天中元始上帝,金阀之下 ,礼请殷勤,乞问紫微上宫紫玉琼蕊之笈,于九霄宝箓之内 ,请《神霄真王秘法》一部三卷……元始上帝即敕太皇万福真君以《高上神霄玉清真长生护命秘法》传付下世。其二为元始天王第九子之说。据道经《高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元始天王“第九子位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专制九霄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尊统领 ” 。同时 ,《高上神雷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卷一《元始八子封职》中对南极长生大帝的神职亦有记载,谓南极长生大帝任高上神雷玉清王,职太阳九炁玉贤君、玉清保仙王 ,讳棍洞,字曜华。同卷《八帝封号官职位》中亦称:“第一子任神霄玉清天王,绰霄太平应化道主大帝 ,遥领扶桑太阳九炁神君。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简称“勾陈大帝” 、“天皇大帝”,为道教尊神“四御 ”中的第三位神 。
天皇大帝与北极紫微大帝一样源于我国古代星辰崇拜,《上精灵宝大法》卷四称天皇大帝:“乃北极帝座之左,有星四座 ,其形联缀微曲如勾,是名勾陈,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 ,是为天皇大帝也。其总万星,位同北极却为枢纽,而天皇亦随天而精 ,上应始口(左先右刂)。”其实,勾陈同“钩陈”,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 ,靠近北极星,共自六颗星组成 。《星经》称:“勾陈六星在五帝下,为后宫 ,大帝正妃。又住天子六将军,又主三公。 ”所以后人又以勾陈为后宫 。《晋书·天文志》又称:“勾陈六星皆在紫微宫中。……勾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 ,主御群灵,执万神图。”道教吸收了这些信仰,称龙汉年问有一国王名叫同御 ,圣德无边,时人禀受八万四千大劫;国王有一玉妃,明哲慈慧 ,号曰紫光夫人,誓尘劫中已发至愿,愿生圣子 ,辅佐乾坤,以裨造化;后三千劫,此王出世 ,因上春日百花荣茂之时,游戏后苑至金莲温玉池边,脱服澡盥,忽有所感 ,莲花九苞,应时开发,化生九子 ,其二长子是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二长帝君,居紫微垣太虚宫中勾陈之位,掌握符图纪纲元化 ,为众星之主领 。是说见于道经《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中。另宋张君房《云笈七羲》卷二十四称:“璇玑星君,字处行,勾陈六星主之 ,常陈天之虎责也。”并列勾陈上宫目天皇大帝名目,列为四御之一。
勾陈大帝的职能为: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两极和天、地 、人三才,统御众星 ,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 。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是道教尊神“四御 ”中的第四位天神,简称“后土”,俗称“后土娘娘”。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台,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后土信仰源于中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 。《礼记·都特牲》曰:“地载万物 ,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 ,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 ”古代人们生括有赖于地,故“亲于地”,并加以“美报、献祭” ,遂有“后土”崇拜,大约始于春秋时期 。
关于后土的记载很多,大多集中在《左传》、《礼记》、《山海经》 、《淮南子》中 ,文意大致称后土为共工氏之子,为中央之神。如: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 ,木正曰句芒,火正日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 ,土正曰后土。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 。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
《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 ,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
《礼记·月令》:“中央土 ,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 (郑注:此黄精之君,土官之神也 ,后土亦颛顼氏之子,曰黎,兼为土官。)
《山梅经·梅内经》:“共工生后土 ,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郭璞注:生十二子,皆以岁名名之,故云然 。袁珂《山梅经全译》案:古神话当谓噎鸣生十二岁或噎鸣生一岁之十二月。
《山梅经·大荒西经》:“黎(后土)下地是生噎 ,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此噎鸣,盖时间之神也 。)
《山梅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 ,信生夸父 。 ”郝懿行注:后土,共工氏之子勾龙也,见昭十九年《左传》 ,又见《山梅经》。
《山梅经·梅内经》:“共工生后土。”袁珂《山梅经全译》案:《国语·鲁语》云:“共工氏之霸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 。”即此经“共工生后土 ”之历史。
《楚辞·招魂》:“君元下此幽都些。”王逸注:幽都 ,地下后土所治也 。地下幽冥,故称幽都。
《淮南子·天文训》:“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
以上关于后土的记载 ,有的是作为神仙出现的,有的是作为一般人出现的,有的则记官名 ,均为男性。但是中国古代传统,以天阳地阴,在甲骨文与金文中 ,“后 ”字均为女人形状 。至于“土”,《释名·释天》曰:“土,吐也 ,能吐生万物也。
三清类似于宗教领袖 四御则类似于行政机关
道教的尊号--天尊、帝君、真君 、星君、元君等
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的来历:真武大帝,又称玄武神,玄天上帝。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 ,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 。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 ,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 ,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 ,封为太玄,镇于北方 。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 ,「召玄武而奔属」。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故注称,「玄武谓龟蛇 ,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北宋开宝年间 ,玄武神降于终南山。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封为翌盛将军。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为翌圣保德真君,后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 。宋真宗、宋徽宗 、南宋钦宗等屡有加封。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崇奉真武 ,御用的监、局、司 、厂、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永乐十年(1412年)又命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余万人大建武当山宫观群 ,使武当山真武大帝的香火达到了鼎盛 。
玄武是北方七宿的总称。七宿之中有斗宿。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 ,凡是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 。人之生命寿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求延生长寿 ,都要奉祀真武大帝。
《佑圣咒》称真武大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 。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因此 ,真武大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 。明代宫内多建真武庙就为祈免水火之灾。
农历三月初三日 ,是真武大帝神诞之日。各地真武庙均有奉祀祝诞祭典 。其中以武当山进香朝拜为最盛。
真武大帝简介
真武大帝,原称“玄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佑圣真君 、玄武帝君、北极法主 ,为道教尊奉的重要神尊职掌北方。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 ”称上帝爷公道教徒尊称真武祖师爷、北帝爷,民经称他为荡魔天尊、报恩教主 、披发祖师。真武信仰源于中国古代星宿崇拜 。玄武即二十八宿中北斗七星之总称,为北方黑帝。宋天禧年间(1017-1022)诏封为“真武灵应真君”。元朝大德七年(1303)加封为“光圣仁威玄天上帝” 。明时真武信仰达到鼎盛。据《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和《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说:真武大帝是太上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 ,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生而神灵,察微知运 。长大成人后十分勇猛 ,唯道修行,发誓愿要除尽天下妖魔救群生,辅助玉皇大天帝,不愿继承王位。后遇紫虚元君 ,授以无上秘道,后入武当(太和)山修炼。居四十二年成功圆满,玉帝下令敕镇北方 ,统摄玄武之位,并将太和山易名为武当山,意是“非玄武不足以当(挡)之” 。
宋以后的道经中描绘真武的形象是披发跣足黑衣 ,金甲玉带,仗剑怒目,足踏龟蛇 ,顶罩圆光,形象十分威猛。现道庙宫观内所供奉的真武大帝法像,一般为披发跣足 ,身着金甲武驾、文相帝装衮服,双肩后有托帛。左手掐诀,右手仗剑,端坐龙椅宝座之上 ,足踏龟蛇二将、左右有龟 、蛇二将或金童、玉女、天罡 、太乙 。据说金童玉女每逢三、七日替真武帝记录三界中的功过善恶。真武大帝的诞辰日为农历三月初三日。明清时代本庙即供奉为主神,一直沿续至今,代代传承 ,万年香火。
真武玄帝为净乐王子、自不必为生活宰猪杀羊为了道业修持也无暇去 、从事杀生罪业俗事 。而本省各地传说、真武玄帝出生屠夫为屠宰业祖师爷之流说,实为无稽之谈,且对真武玄帝大为不敬、日后凡信奉真武玄帝信众 、不可采信渲染 ,请依正统道藏记载显圣事迹渊源追溯根源以重神格真武玄帝显传武当农历九月初九日飞升得道纪念日。
真武大帝是谁?
在最初,真武大帝愿为普通的一员护法神将,后来 ,由于当时帝王的推崇而一跃成为帝君的。
真武大帝的全称是: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虚师相金阙化身荡魔永镇终劫济苦天尊,通称北极玄天上帝 。简称为玄天大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等,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在道教中 ,他的地位十分显赫,现今武当山还将其信奉为主神。传其为玉帝退位后继任的第三代天帝,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 ,师从于如来,另又为龙身,故被后世视为中华之祖龙 。
真武大帝的来历起源
关于他的崇拜 ,也是源于我国古代的星辰崇拜。古人将黄道星宿划分为二十八星宿,并按照方位又分为四组,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 、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玄武便为北方七宿的总称 ,七宿即斗、牛 、女、虚、危 、室、壁,其排列的图形宛如龟蛇,于是人们便把龟蛇当做玄武的象征 。玄武主司风雨 ,按照五行学说,北方属水,其色黑 ,“玄 ”就是黑的意思。龟有甲,能抵御侵害,故称之为“武”
在最初的星辰崇拜中,玄武只是作为四方守护神之一的形象出现 ,和青龙、白虎 、朱雀并列。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帝王的尊崇,玄武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
隋唐时 ,道教出现了四圣真君:天蓬元帅、天猷元帅,真武(玄武)将军、黑煞将军,此真武将军就是真武大帝的前身。
到了唐宋两朝 ,因帝王上下都极为信奉道教,而真武也屡次受到敕封,因此真武大帝在帝王的极力推崇下 ,成为神仙谱系中最为重要的大神,并得到了广大人们的尊崇,各地也陆续兴建了许多供奉其的庙宇 、宫观。
唐宋之后 ,道教根据“北方黑帝,体为玄武”这说,将真武大帝尊为掌管北方天界的重要神祇,号曰“佑圣真武天尊 ”、“荡魔天尊”、“祖师北极真武玄天仁威上帝”。
明朝初年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 ”,赶走侄子建文帝,做了皇位 。据说 ,在燕王从北方起兵往南攻打的时候,那许多的胜利战役,都曾得真武大帝显灵相助。所 以 ,所以朱棣登基成为永乐帝之后,当即下诏敕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永乐十年 ,朱棣又命隆平侯张信率军民二十余万人大规模修缮武当山宫观群, 并在天柱峰顶修建了一座专门供奉真武大帝神像的“金殿”。至此,武当山真武大帝的香火达到了鼎盛 ,人们对其的信仰也达到了顶峰,随之而来的,就是宫廷和民 间都修建大量的真武庙 。真武大帝由此成为北方极其重要的大神,北方壬癸水 ,皇宫内院均以建真武庙来示防火之意。
真武成为北方大神后,人们对他奉祀规格也相应地提高了。真武大帝的侍从除龟蛇二将、金童玉女,增加至三十六神将 、五百灵官等 。这三十六神将多为神话或历史人 物 ,比如关公、王灵官、温琼等。不过,那些灵官的来历则庞杂了许多,在五百灵官中除了王灵官 、温、赵、马元帅 ,雷部的邓 、辛、张、陶 、庞、刘、毕,外,道 教还将一些老百姓熟悉的名将收归其中 ,比如岳飞为精忠报国岳元帅,关公为水宫降魔关元帅,薛仁贵为征辽护国薛元帅 ,尉迟恭为西天门下尉迟元帅,张巡为忠义 配享天王,吕布为虎牢威武元帅,赵云为常用将军等。
真武大帝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真武大帝的形象非常威慑 ,其身长百尺,披散着头发,金锁甲胄 ,脚下踏着五色灵龟,按剑而立,眼如电光 ,身边侍立着龟蛇二将及记录着三界功过善恶的金童玉女 。
真武大帝的身世传说——王子
道经如是说: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之净乐园,乃国王之子。净乐国善胜王后梦见自己吞日而孕 ,怀胎十四个月之后,生 下一王子,国王和王后喜爱至极 ,并将他命名为“太玄 ”。太玄很小就显露出聪颖的天资,十岁时,便可读各种书籍至过目不忘 。国王和王后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然而 ,太玄只喜欢道术,且一心向道,并发誓要扫尽妖魔。
太玄十四岁那年 ,净乐国国泰民,举国欢庆上元节。太玄玩心大盛,在侍从的陪伴下也出宫观赏花灯。上元之夜 ,街道热闹非凡,各色人等将世间百态淋漓尽致地悉数展现 。尤其 是那些官宦富贵,其纵情声色的丑态 ,让太玄顿觉红尘万丈之感。然而,世人皆醉仍怡然自得其中。太玄目睹这一切后,便生了出世之念头 。
自此后 ,太玄求师访道,一心修炼成仙。有一次,他在山中巧遇紫虚元君。紫虚元君见他性好清虚,仙缘颇深 ,又有除妖降魔之志,便把“无极上道”传给了他 。可是在锦衣玉食的王宫中又岂能修炼成正果呢?
有一天,太玄正在静室苦修 ,紫虚元君突然出现,并对他说:“这皇宫内院,是为温柔富贵乡 ,难以修炼有成啊!”
太玄听了,毅然决然地对紫虚元君道:“师父,弟子知在宫中修炼并非长久之计 ,早有归隐之心。今弟子已满十五岁,尽可向父王母后说明,云游四方 ,寻访仙山。 ”
紫虚元君见其归道之心果然似磐石般坚韧,大感欣慰,于是指点其说:“西方为金,与你心性不合 ,你应越海东游,寻访一座大山,那山自乾兑起 ,水出震宫,山势广阔,自有太极 ,是你修炼的最佳去处 。
顿了一下,紫虚元君接着又说:“你若找到此山,要毫不犹豫地隐居于此 ,择众峰之中高耸入云者而居,如此便可上得天河。”说罢,紫虚元君飘然而去。太玄按照紫虚元君的吩咐越海东游 ,果然有一座祥云笼罩的大山 。细细打量下,于绵延起伏的群峰中,也果然有一座山峰高耸入云。太玄于是遵师嘱隐居于此处修炼。 此地果然地灵人杰,太玄在山中苦修了四十二年后 ,终修成了道法。玉帝令他镇守北方,统摄玄武之位,镇妖降魔 ,济世度人,并将此山命名为武当山 。这也是为何 武当派一直尊奉其为第一主神的缘由。
在道教的神祇中,真武大帝担负着除妖降魔之职。据说 ,当年丰都六洞天的魔鬼作恶,致使瘟疫横行,百姓深受荼毒 。天帝便敕命虚 、危二宿托精变化为真武之神 ,统领天兵天将在丰都山收服群魔,为民除害。荡平群魔之后,真武受封为“北极总统玄天大将”。
真武大帝的身世传说——屠夫
传说真武大帝原是一个屠夫 ,观音菩萨为了劝其归善,于是化身为一个老太婆在溪边洗衣服 。屠夫见老婆婆年迈力衰还在漂洗,非常同情她,便过去帮老婆婆洗 ,谁知 他越洗衣服越脏。老婆婆在一旁笑道:“你这一双手沾满血腥,怎能洗净衣服呢?”这句话如醍醐灌顶,他顿时醒悟过来 ,明白自己杀生太多,罪孽深重,决心悔 罪 ,于是,拿起那把杀生无数的屠刀割开了自己的肚皮,取出五脏六腑抛向大海。观音见屠夫放下屠刀 ,一心向善,便度他上天 。成仙之后,他即被玉帝封为“玄灭 上帝 ”。
谁知 ,屠夫剖腹后抛掷到海里的五脏六腑又化身为龟蛇二妖,兴 风作浪,为害四方。解铃还需系铃人,于是 ,真武大帝便被委派到凡间降妖 。真武大帝降伏了龟蛇二妖后,将他们收为水火二将。所以,真武大帝的神像多为脚踩龟 蛇的造型。民间把真武大帝奉为屠宰行业的祖师爷 ,大概也是典出于此吧!
农历三月初三是真武大帝的诞辰,各地真武庙均有奉祀祝诞祭典,尤以武当山进香朝拜者最为盛。
真武大帝(也叫玄天上帝)御前三十六将官
1.万法教主神功妙济许真君
2.洞玄教主辛真君
3.龟蛇封为水火二将 (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4.新兴王田黄封为笋毕二元帅
5.纠察副元帅副应
6.催卢二将军 7.邓成 辛江 张安封为邓辛张元帅
8.威灵瘟元帅萧琼 9.火德元帅谢天荣
10.隆生元帅高员 九州豁落元帅王忠
12.地祇元帅杨彪
13.雷部电母朱佩娘
14.角琼白真君
15.清微教主魏元君
16.都掌金轮如意赵元帅
17.尽忠元帅张健
18.正一灵官马元帅
19.先锋元帅李伏龙
20.任无 别齐二太保
21.神雷元帅石神
22.离娄 师旷聪明二贤
23.酆都元帅孟山
24.九天霹雳大将军酆都元帅章雷公
25.地司太岁殷高元帅
26.月孛元君朱孚娘
27.果严教主清微传祖元君
28.混元教主路真君
29.显灵元帅关羽
30.混天元帅庞乔
31.管打不信道朱元帅
32.降妖避邪元帅两田
33.玉府天君刘俊
34.风轮元帅周广泽
35.仁圣元帅康广席
36.王铁 高铜虎丘二元帅
道教的神仙既有风雨雷电、山川河岳等自然神格化的神仙;也有先天之炁显化而来的尊神;还有许多后天得道飞升位列仙班的仙真和民间俗神 。面对如此众多的神明 ,根据诸神司职的不同,道教有一套完整神仙体系,如雷部、星宿部等等。这些神仙都有自己特定的称谓 ,许多人看过神话类型的文学作品时,对里面的“天尊 、帝君、真君、星君 、元君”等神仙称谓感到不解,到底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天尊”是道教神仙体系里对地位最高的神明的一种尊称 ,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道教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天尊,由先天之炁化生而来 ,代表了大道的本源 。又被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 ”,这三位尊神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又以元始天尊为最高神。排在三清天尊后面的是玉皇大帝 ,道教也尊其为玉皇大天尊,玉皇掌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阴阳祸福,是众神之王 ,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此外道教还有化身三界 、救苦救难的太乙救苦天尊以及雷部的诸神之神,被称为雷祖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雷祖是道教和民间信奉的一位重要的先天尊神,是玉清真王长生大帝的化身,他居于神霄玉府 ,下设“三省九司、三十六内院中司、东西华台 、玄馆妙阁、四府六院及诸各司,各分曹局” 。
“帝君”是神仙的一种尊号,一些尊贵的天仙真圣也可以被称为帝君,而且他们的地位在真君之上。道教的一些帝君有时也会被称为天尊 ,如东华帝君,号元阳父扶桑大帝,乃是青阳之元炁显化而来 ,是万神之先,他掌管着所有男仙及天地间一切阳气的首领,所有男仙在飞升之时都要拜谒东王公 ,方能升得九天之上,同时东华帝君又被尊为“辅元立极天尊 ”、“东王木公天尊”等。又如同时被儒释道共同供奉为神明的关公,道教尊其为护法神和武财神 ,尊称他为关圣帝君,同时也尊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 。
“真君 ”是道教对神仙的一种尊称,相较于天尊和帝君 ,真君的神职地位就低了许多,他们一般是负责部分的三界事物。如二郎神被道教尊为清源妙道真君,他是一位与水利 、农耕、防止水灾有关的神,甚至是水神。茅盈、茅固和茅衷三位祖师被尊奉为三茅真君 ,并将他们奉为道教茅山派的祖师爷 。四大天师的萨守坚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道教尊称其为一元无上萨翁真君 、玄风永振天尊等。通过上述的仙真可以看出,他们也是由凡人后天得道而被尊奉为真君的。
“星君”顾名思义就是星宿神部的一些尊神 ,道教将天上的星宿神格化为道教的神明。在星宿神部里有我们熟悉的太阳星君,他是众阳之宗,执掌太阳的运行 ,将万物赖以生存的阳光普照于大地;也有居于月宫的太阴星君,她管辖五岳、四渎、五湖 、四海,甚至还包括酆都冥界 ,校定世人生死罪福之目 。同时还有北斗七星君即贪狼星君、巨门星君、禄存星君 、廉贞星君、文曲星君、武曲星君 、破军星君,以及南斗六星君即司命星君、司禄星君、延寿星君 、益算星君、度厄星君、上生星君。
“元君”一般是道教对女性神仙的一种尊称。《太平经》有云:“天地之道,乃一阴一阳 ,各出半力,合为一,乃后共成一 。 ”因此在道教的神仙体系里,也有许多女性神仙。斗姆元君是道教朝斗法科的主神 ,乃元始天尊之先天阴炁所化,是众星之母。碧霞元君的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是道教人格化的山神 ,也是属于万物之中的自然神 。南岳夫人魏华存又称“紫虚元君”,是晋代的女道士,被尊为上清派祖师 ,也是一位得道升仙的女神仙。
关于“道教中的超级大神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瑞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rich.com.cn/cshi/202507-883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瑞骐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道教中的超级大神有哪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瑞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道教中的超级大神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道教中的超级大神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鸿...